都市

三国演义中关羽斩华雄一段很是精彩(1)

《三国演义》中关羽斩华雄一段很是精彩:
(袁)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绍问何人。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绍问现居何职。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后人有诗赞之曰:“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华雄(?-190年),东汉末年武将,于董卓手下为都督之职。三国志中描写孙坚参与讨伐董卓之役,一度败北,但后来收拾败军,进行反击。斩华雄之事,史书上确有记载,但斩华雄的并不是关羽,而是孙坚。陈寿《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
孙坚是当时长沙太守,封乌程侯。关东州郡起兵讨董卓,孙坚也起了兵,从湖南北上,到鲁阳与袁术会师。当时屯兵于洛阳外围的诸军惧怕董卓,又想保存实力,都不敢进军,只是置酒高会,持观望态度。只有曹操、孙坚和河内太守王匡与董卓的军队交过战。孙坚在梁县之东受到董卓的将领徐荣的攻击,与数十骑突围而出,后面追兵甚急。孙坚的头上系着毛织的红色发巾,怕被敌人认出,便把发巾摘下来交给亲信的裨将祖茂,祖茂系上发巾,敌骑以为是孙坚,便争着去追祖茂,孙坚得以从另外的方向逃脱了。祖茂跑到一块坟地,急忙下马,把红发巾系在一根树桩上,潜伏在草中。敌兵来到,包围了这个地方,走到近前方知是树桩,只好扫兴而去。
《三国演义》也写了这件事,但说追赶孙坚和祖茂的董卓的将领是华雄,而且华雄还斩了祖茂,显然与史实不符。按照史书所载,华雄的出场是在下一个战役——阳人战役,而且就在这个战役中被斩了但斩华雄的是孙坚,这件事与关羽毫不相干的。当时孙坚收集散卒,进屯于梁县之西的阳人。董卓派遣大将胡轸、吕布、华雄等攻打孙坚。吕布与胡轸不和,而胡轸是主帅,吕布竟故意捣乱,使军中自相惊恐,士卒散乱,孙坚率军追击,胡轸和吕布、华雄等败走,孙坚麾兵斩了华雄。
在史书中,华雄没有太多的记载,所以也不知道他的本事如何。《三国演义》说华雄追逐孙坚,得了红发巾,斩了祖茂,又用长竿挑着孙坚的红发巾,来寨前大骂叫阵,俞涉、潘凤二将出战,都被他斩了,这些都是虚构的。《三国演义》把华雄描写得如此厉害,是一种衬托的手法,不过是为了说明关羽武艺高强而已。这个故事并没详细写关羽斩杀华雄的过程,却把关羽的形象深深植入一代代读者的脑海之中。
写到战斗一般的写法总是要大写特写战场的情景,然而在这里,作者却不直接去写战场,而是着意来写中军帐中的活动,把战场放在场景之外来写,仿佛是一幕舞台剧,场景始终不换,戏一直在中军账里开展,战斗放在后场进行。可是,战场上的杀声、鼓声、喊声却一直震荡着帐中上人们的耳鼓,拨动读者的心弦。在这个故事里,作者为了突现关羽“神勇迅疾”的风格,运用了虚实相结合的手法,创造了一个富有特征的情势和氛围,从而使中心人物关羽的形象得到了很好的烘托,可谓是匠心独具。
杯酒未凉,就斩杀了一员名将,这多么有传奇性。而且《三国演义》中不同人物,打仗的特点各不相同,关羽占一个“快”字,斩华雄如此,斩颜良诛文丑如此,斩蔡阳也是如此。
本来是孙坚斩了华雄,《演义》却将战功移植到关羽头上,孙坚反而被写成是华雄手下的败将,这对“江东猛虎”孙坚似乎有些不公平。

2、说说“三英战吕布”和“辕门射戟”

“三英战吕布”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情节,出自第五回。故事背景为曹操联合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董卓的义子吕布在虎牢关一连打败众将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出马与吕布大战的故事。
十八路诸侯连输数阵,袁绍与曹操商议对策,正议之间,有人来报吕布搦战,绍令八路诸侯攻吕布,布径冲公孙瓒。瓒自挥铁槊,直迎吕布。布睁目大叫,挥戟来战。战两合,瓒拨回马,速慌而走,吕布纵赤兔马赶来。那马行千里,飞走如风。看看赶上公孙瓒,布举画戟望后心便刺。旁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飞抖搜神威,酣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云长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又战到三十合,两员将战不倒吕布。刘玄德看了,心中暗想:“我不下手,更待何时!”掣双股剑,骤黄骠马,刺斜里去砍。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八路人马都看呆了。吕布架隔遮拦不定,看玄德面上刺一戟,玄德急闪,吕布荡开阵角,倒拖画戟,飞马便走。三个那里肯舍,拍马赶来,八路军兵喊声大震,一齐掩杀。吕布军望关上奔走,玄德、关、张随后跟定吕布。
这个故事极为精彩,但其不是史实,因为据史书记载,参与讨伐董卓重要人物中并没有公孙瓒,也没有刘关张这“三英”,因此 “三英战吕布”在历史上大概是不可能发生。“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故事是作者杜撰的,但“吕奉先辕门射戟”的故事历史上倒是确有其事。
袁术在淮南欲进取吕布所占据的徐州,但因刘备屯驻小沛,恐刘备和吕布联合对抗,于是策划派大将纪灵去打小沛,并预先带厚礼送给吕布。这时,刘备也写信求助吕布。处在两面相求的吕布,已看破袁术的野心,于是一面收了礼物,一面在徐州设置盛筵,分别请纪灵和刘备赴宴。席间,吕布说明为他两家解和,以箭射画戟为准,箭中罢兵,不中任凭厮杀(《后汉书·吕布传》:“ 布弯弓顾曰:‘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中者当各解兵,不中可留决斗),吕布施展本领,在一百五十步外抽弓搭箭,一箭射中画戟。纪灵勉强收兵,持吕布回信兵复命。
《三国志》记曰:术遣将纪灵等步骑三万以攻备,备求救于布。诸将谓布曰:“将军常欲杀刘备,今可假手于术。”布曰:“不然。术若破备,则北连太山,吾为在术围中,不得不救也。”便率步骑千余,驰往赴之。灵等闻布至,皆敛兵而止。布屯沛城外,遣人招备,并请灵等与共飨饮。布谓灵曰:“玄德,布弟也,为诸君所困,故来救之。布性不喜合斗,但喜解斗耳。”乃令军候植戟于营门,布弯弓顾曰:“诸君观布谢戟小支,中者当各解兵,不中可留决斗。”布即一发,正中戟支。灵等皆惊,言“将军天威也”。明日复欢会,然后各罢。
可见吕布武艺确实出众,难怪《三国志》作者陈寿称:“吕布有虓虎之勇”;三国吴人所著的《曹瞒传》道:“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另据《三国志·魏书七·吕布张邈臧洪传》记载,“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看来三国第一猛将真不是浪得虚名。
吕布本是文职出身,可谓文武双全,只是格局不大,情商不高,否则文有陈宫,武有张辽,定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顺便说说,“三姓家奴”之说,大约只是小说家言,约为父子大约是胡俗,三国时期很流行。又说吕布本姓吕,后来认丁原为义父,后来杀了丁原,认董卓为义父,所谓三姓家奴,是张飞谩骂之词。

、说说“斩颜良诛文丑”

关羽的许多英雄故事中,最著名的一个要数《斩颜良诛文丑》这一传奇故事,京剧《甘露寺》中乔国老的唱词中曾提到过关羽:“他有个二弟汉寿亭侯,青龙偃月神鬼皆愁。 白马坡前诛文丑,在古城曾斩过老蔡阳的头。”首先提到的就是关云长在白马坡前斩颜良诛文丑。
颜良和文丑是大军阀袁绍手下数一数二的大将,当初十八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的时候,董卓曾派出手下的大将华雄连挫诸侯锐气,杀死联军好多大将。当时袁绍就曾经感慨过:可惜我部将颜良,文丑不在此地!可见袁绍对他手下这两员大将的重视程度。
在《三国演义》中写到白马之战时,颜良斩杀作为曹操属下的武将魏续和宋宪,又战败曹操手下一流大将徐晃,曹操无奈只得派关羽出马,关羽当时倒提青龙刀,来到颜良阵前,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分作两边放开一条大路,关羽飞奔前来。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到来,恰欲问之,马已至近。云长手起,一刀刺颜良于马下。得到颜良战死的消息,袁绍派文丑去报仇,文丑领军为其报仇,据延津挑战曹操,却中饵敌之计而军乱,文丑挺身独战,射伤张辽,击败徐晃,追击中正遇关羽,战不三合,心怯欲走,被关羽赶上斩于马下。
故事很精彩,不过在《三国志》等的史书找不到。
颜良是袁绍部下的武将,有威名,与文丑一起作为袁绍军队的勇将而闻名,孔融以颜良、文丑作为袁绍军队的武将代表劝谏曹操小心他们。官渡之战开战前,袁绍的谋士沮授就曾劝谏袁绍“颜良性急不可单独任用”,但是袁绍仍以颜良进攻单独守护白马的曹将刘延,曹操采纳荀攸的建议,佯攻袁绍军队的背后的样子,以此吸引袁绍的病例,颜良军因而成了孤军作战,这时,张辽推荐当时变成曹操部将的关羽作为援军被派遣而跟颜良相遇,关羽就闯入到袁绍军中刺颜良于马下,并带回了颜良的首级。这个“刺”字,至今还保留在《三国演义》中,所以有人据此推断关羽使用的应该是长矛之类的武器,而非著名的号称“冷艳锯”的青龙偃月刀,还有人说这个“刺”字有刺杀之意,颜良是死于自己的疏忽,其实这种说法倒是很容易驳倒,河北大将颜良也是身经百战,要是这么容易被搞定,估计也轮不到“汉寿亭侯”亲自出手。
文丑也是河北名将,与颜良齐名,建安五年,袁绍渡河兵至延津,使文丑出战,曹操以辎重就道饵敌,文丑兵乱,遂 击破而死。
历史上的颜良的确是死于关羽之手,至于文丑死于谁手史书上说的不清楚,有人说文丑可能是被徐晃所杀,好像也没有什么依据,但真的不像是被关羽所杀。

共 4001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三国演义》可谓是众所周知的一部著作,但是作者就其中的几篇有名的片段提出自己的异议,作者在读故事的时候旁征博引,通过史书以及三国志上情节的对照,辩驳“关云长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和“辕门射戟”“斩颜良诛文丑”这些片段的真伪。用考证的态度去读一部文学名著,实在令人钦佩。这篇作品解析,脉络清晰,先摆出三国演义里的故事情节,再通过资料考察故事发生的可信度,以及指出史书和文学作品中的差距,同时夸赞《三国演义》的作者在于故事情节的安排上“运用了虚实相结合的手法,创造了一个富有特征的情势和氛围,从而使中心人物的形象得到了很好的烘托,可谓是匠心独具。”间接地解释了小说和史料差异存在的必要性——小说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说明作者很理智地区别对待故事和史料的差异,这是一种宽容的做学问的态度。读文也是读人,问好作者,倾情推荐。【编辑:叶舞风】
1 楼 文友: 2017-01-1 10: 9:17 先请先生原谅我自作主张,把三小篇合成一篇。其实江山有发文须知,可能你没看,一般散文类达到2000字以上,这比较容易获得精品的首要条件,达到文章厚重的效果。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2 楼 文友: 2017-01-1 10:41:16 又说吕布本姓吕,后来认丁原为义父,后来杀了丁原,认董卓为义父,所谓三姓家奴,是张飞谩骂之词。 是我查百度加上的,我觉得这个解释更妥帖一些,因为张飞自然是捡最恶毒的意思来骂人的,哈哈,张飞好缺德,骂人真狠。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楼 文友: 2017-01-1 10:41:46 很愉快地读完这篇文章,收获满满的。谢谢。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宝宝便秘吃啥好
关节炎擦活络油
包头牛皮癣医院地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