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

雀巢征文智端三仙洞随笔

摘要:在抗战时期的山东沂蒙山抗日根据地一带,有一位非常知名的八路军侦察英雄,他的名字叫孟庆友,是八路军山东纵队2旅6团侦察连长。他经常率侦察队员乔装打扮,出入敌占区,抓“舌头”、杀汉奸,收集情报,屡挫日伪军的威风,一时传为神奇人物。日伪曾悬赏1200块大洋缉拿他,但始终无人领得这笔赏金。1944年8月,他出席山东军区召开的英模代表大会,荣获“战斗英雄”和“捕敌神枪手”称号。这里讲述的,是他智端“三仙洞”的故事。 194 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在通往山东省莒南县中楼村的一条山间小道上,一位20多岁的青年大步流星地走着,不时挥手抹掉额头上滚滚而下的汗珠。这时,乌云漫天,远处隐隐传来阵阵沉闷的雷声。大地上没有一丝风,树上的知了拼命地叫着,喧闹的人们身热心烦。这位青年不顾天气闷热,急匆匆地赶路。他,就是八路军出色的侦察英雄孟庆友。今天,他又接受一项新任务,除掉一个死心塌地为日伪卖命的“女妖婆”——中楼村福昌客栈老板刘鸨儿。

虽说中楼村已经解放,但这里离伪日照县保安大队副大队长朱信斋所盘踞的石沟崖只有1 里路,他经常派手下爪牙夜间出来活动,抓人掠财。“架票”诈钱。通常,老百姓不等天黑,早就关门闭户,过往商客,不敢走黑路。黄昏时分,为数不多的旅客,先后来到福昌客栈住下。

此刻,一位40多岁的小脚女人正坐在福昌客栈院内的桌子旁边,面朝大门口,悠闲自得地扇着芭蕉扇,等着供她赚钱的旅客来临。她那一张老脸被脂粉擦得雪白,柳叶细眉描得墨黑,高鼻梁,薄嘴唇,头发梳得溜溜光,看上去干净利索,只是那对骨碌碌不停地转动的黄眼珠,时时透出一股贪婪狡诈的光,她就是刘鸨儿。

不多会,孟庆友风尘仆仆地进了大门。刘鸨儿才待上前打招呼,他已经来到桌子旁边,不声不响地转身伸手摘下斗笠,脱下蓑衣,解下斜背在身上的包袱,一一放在一块大石头上。刘鸨儿扭头向北屋喊道:“二仙呀,有客人来啦,快打洗脸水来。”孟庆友洗过脸,扭头对刘鸨儿说道:“想必你就是这里的老板娘了?”刘鸨儿微微含笑答道:“你猜对了,我就是老板,姓刘。”孟庆友不慌不忙地在小凳上坐下,斜对着刘鸨儿,开始洗脚。刘鸨儿抬眼望去,见他两道又黑又浓的眉毛下,一双大眼炯炯有神,黑里透红的脸膛棱角分明,身体健壮。上穿一件无袖对襟白布衫,敞开怀,露出坚实的胸膛。下着黑布裤,腰扎宽皮带。特别令刘鸨儿吃惊的是,他的腰间斜插着两把乌光铮亮的匣子枪。

孟庆友洗过脚,提起小凳往桌前挪了挪,一连喝了两三碗不凉不热的茶水,接着摸出小烟斗,装上烟,点着火,抬起头来注视着刘鸨儿,噝噝有声地抽气烟来。刘鸨儿忙陪着笑脸问道:“客人贵姓?从哪里来?”“我姓孟,叫孟庆友,刚从西乡过来。”“孟庆友”三个字刚出口,刘鸨儿突然象触电一样,浑身一颤,手中的芭蕉扇滑落地上。她赶忙低头拾起扇子,只觉得后背一阵发谅,两腿微微颤抖。心中暗想:“莫非八路军掌握了我的情况,派他来捉我?不,看他那样子,好像是偶然路过,来这里住宿,说不定,这正是我发财的好机会呢!”想到这里,这位久闯江湖的老手马上镇静下来,满脸堆笑地说:“久闻孟连长大名,只因不曾相识,怠慢了您,请多加原谅。”孟庆友微微笑了笑说:“老板娘不必客气,您对客人侍候得很好嘛!请简单地弄点饭菜,我吃了饭早早休息。”刘鸨儿脸上挂着媚笑,站起来躬身双手将芭蕉扇递到孟庆友手中:“孟连长,你先扇扇凉,喝点水,我这就去安排饭菜。”说完,便颠着一双小脚,一步三摇地向北边屋里走去。

不多会,刘鸨儿亲自端来饭菜,客气地说:“您就在这里吃吧,这儿凉快。”孟庆友走了半天山路,早已饥肠辘辘,便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刘鸨儿坐在对面,没话找话地和他啦着呱,他似乎很有兴致地听着,还不时哼哼哈哈地答应着。这时,北屋里走出一位近50岁的半老头,用铁锹把一只藤条筐挑背起来,慢吞吞地向大门外走去。孟庆友抬头打量了他几眼。刘鸨儿忙开口说道:”他就是俺当家的,老实得连句话也说不出来,这里里外外的大小事,没有一件能指望他办,可他还财迷的很,这么晚了,又到地里看他种的那几棵菜去了。“孟庆友风卷残云般地收拾着盘底,对于那位“当家的”出现,似乎毫不在意。

不知什么时候,满天的乌云已经悄悄地散去,月初的一勾弯月,静静地挂在西天上,发出淡淡的微光。“当家的”不声不响地进了北屋,刘鸨儿略微坐了一会,也到北屋去了。当她重新来到院内时,孟庆友正在一边抽烟,一边慢慢喝水。她摇摇摆摆地走到孟庆友面前,十分客气地说:“孟连长,您怪累的,早上屋歇着吧,我这里有大屋通铺,有单间房,单间贵点,不知你住哪个?”“既然住店,就得舍得花钱。”孟庆友拍了拍腰间的匣子枪,“再说,带着这个,还是住单间保险。”孟庆友略一停顿,又说:“老板娘,我住在这里,你可要保密哟!”“您尽管放心好了,我这就给您安排房子。”她扭头向北屋喊道:“大仙呀,快给这位客人安排房间。”话音刚落,一位青年女子便向这边走来。月光下,孟庆友见她体态婀娜,穿着漂亮,步履轻盈,一阵风似得来到面前。娇滴滴酸溜溜地说:“客人请!”说着,就来搀孟庆友的胳膊。孟庆友轻轻地把手一甩,客气地说:“你还是前头带路吧!”说罢提起蓑衣、斗笠和包袱,跟着大仙向靠东头的那间房子走去。

刘鸨儿的本名叫刘秀桂,她从年轻时就流浪到青岛混日子,明娼暗妓都干过。后来人老珠黄,不能再当 。于是,她用多年的积蓄,买了 个20岁左右的姑娘,在客栈利用 个姑娘的姿色,诱引旅客,搜集共产党八路军的情报,是客栈成为一个半公开的妓院和秘密情报站。因为 个姑娘的名字都带一个“仙”字,客栈被老百姓称为“三仙洞”,刘秀桂则被人称为刘鸨儿。

朱信斋和他手下的几个得力爪牙是“三仙洞”的常客,刘鸨儿对朱信斋的提携之恩非常感激,与朱信斋打得火热。刘鸨儿在主子面前出过不少坏主意,汇报过不少八路军重要的情报。朱信斋多次袭击八路军队伍,破坏抗日民主政权,捕杀抗日积极分子,之所以能屡屡得逞,与刘鸨儿的准确情报有极大的关系。因此,刘鸨儿多次得到朱信斋的奖赏。刘鸨儿的丈夫虽然胆小,却爱财如命,为了金钱。能铤而走险。他又生就了一副老实窝囊的样子,不为人们所注意,于是,成了刘鸨儿最理想的交通员。

孟庆友来到“三仙洞”,着实把刘鸨儿吓了一跳。当她察言观色,发现孟庆友不像对着她来时,心中暗暗高兴。她知道孟庆友曾多次捕杀过朱信斋的爪牙,朱信斋对他切齿痛恨,正悬赏1200块大洋捉拿他。今晚,孟庆友到这里住宿,不正是向朱信斋通风报信领赏的好机会吗?天赐良机,万万不可错过;再说,孟庆友也的确是自己的心头大患,今天不除,说不定明天反而倒栽在他手里。刚才,她乘进屋安排饭菜的机会,让丈夫到村里村外转一转,看看有没有八路军队伍开进村子。丈夫回来偷偷告诉她没有八路军队伍进村。她欣喜若狂,一条毒计在心中形成。

孟庆友跟着大仙走进靠东墙的房间,见里面的陈设很简单,靠西墙安着一张大床,靠窗放着一张高腿桌。他把包袱等物放在桌上,在床沿上坐下来,大仙对他媚笑着,娇滴滴地说:“您稍坐,我去去就来。”转眼之间,就端来了茶壶茶碗,她把桌上的东西往一头拢了拢,摆好两个茶碗,倒上新沏的茶水,转过身来扶着孟庆友的肩头说:“大哥往那边坐坐,喝水方便。”孟庆友自从跟在大仙身后往房间里走,就闻到一种怪异的香味。此刻,房间里空间这麽小,大仙又靠的这麽近,那种怪异的香味就更浓了。他不由自主地顺着床沿向南墙靠了靠,掏出烟包、烟斗,还没来得及装烟,大仙就从怀里摸出一盒香烟,抽出一支塞在他的嘴上,“嗤”的一声划着火给他点上。随手把他的烟包、烟斗夺过来,放在桌子角上。接着,紧挨着孟庆友坐下,摸起床上的芭蕉扇为他扇扇。孟庆友见再也没有躲闪的余地,便神情庄重地说:“大仙,你可以走了,我要休息。”大仙见孟庆友面色严峻,只好不太情愿地走了。

孟庆友喝足了茶水,提起茶壶,在门轴上浇了点水,将两扇门来往推拉了几次,见转动起来无声无息,便关上了门,准备脱衣上床。这时,一阵“咯噔,咯噔”的脚步声由远而近,有人从窗前走过,接着“梆、梆、梆”地敲门。孟庆友心想:“这个该死的老鸨儿,不知道耍什么新花招?”他懒洋洋地打着呵欠把门敞开,刘鸨儿笑嘻嘻地挤进门来,点头哈腰地说:“孟连长,你一个人在这儿不嫌冷清?我叫大仙来陪你吧?”“这么热的天,还是自己呆着凉快,我们八路军的纪律是不准搞那一套的。往后呐,我劝你也不要再做那种生意了。”刘鸨儿讨了个没趣,黄眼珠骨碌碌地转了转,赶忙改口说:“叫大仙来,不过是陪您坐坐,您走了半天路,累了,我就不打扰了,您歇着吧。”说罢,朝孟庆友笑了笑,走出房门。

孟庆友关上门,把两把匣子枪放在枕头旁边,脱衣上床,吹熄了灯,放下蚊帐,静静地听着外面的动静,思考着下一步的行动。他经了解,刘鸨儿除了和朱信斋直接联络,和其他人没有联系,她要送情报,就必须到石沟崖去,往来要走26华里,“当家的”那趟出门,时间太短,不可能送出情报。“这会,刘鸨儿见我睡下,也许马上会派‘当家的’报信去。”

不大会儿,墙外又响起轻微的脚步声,刘鸨儿沿着墙根,蹑手蹑脚向这边走来。孟庆友悄悄钻进蚊帐,不紧不慢地发出甜睡的鼾声。听到鼾声,刘鸨儿高兴极了,心想:“人人都说孟庆友神出鬼没,机灵得很。其实,不过是个愣庄稼汉子,傻乎乎的没点心眼,今天该老娘我发财,只要到朱信斋那里报个信,这1200块大洋就可以稳稳装进腰包喽!”她得意忘形地迈动两只小脚,三步并作两步地窜回自己住的房间。

刘鸨儿一把把“当家的”拉到面前,附在他的耳朵上说:“老头子,发大财的机会来了,孟庆友就住在东头那间房子里,你赶快到石沟崖送信。捉到他,咱能得1200块大洋呢!”“那孟庆友武艺高强,万一捉不住他,咱们可就遭殃了。”“当家的”有些担心。“不会的,他一点防备都没有,只要朱信斋的人把房子围起来,他插上翅膀也逃不了。”“那好,我这就到石沟崖去。”说罢,“当家的”悄悄地溜出了院子。

听到刘鸨儿轻轻地离开门口,孟庆友暗暗骂道:“这个该死的老鸨儿,你终于上当了。”他下了床,立在窗户旁边,注视着院内的动静,几分钟后,见“当家的”急匆匆地向外走去。孟庆友看了看怀表,时针刚好指在9点上。他细细地盘算着:“当家的”从这里到石沟崖,需要近两个小时;朱信斋接到情报,组织人马,半小时后才能出发,大约一个半小时到这里。这样,共需要 个半小时到4个小时。离中楼村1里有座破庙,是敌人的必经之路,他们到那里十有八九要停一停,商量一下具体的围捕计划。敌人不会派太多的人来,只要我在破庙里打个伏击,就可以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那才过瘾呢!但是,我不能过早地离开“三仙洞”,让刘鸨儿发现破绽。想到这儿,孟庆友回到床上静静地躺着,倾听着院内的动静。

深夜11点 0分,孟庆友摸索着穿上衣服,将双枪插在腰间,从蓑衣底下抽出包袱斜背在肩上,把蚊帐拽严,蓑衣、斗笠依旧留在桌上,看了看院内无人,便闪身出门,轻轻地把房门掩好,迅速轻捷地翻过东墙,迈大步向破庙走去。此时,月亮已经下山,满天的繁星闪着微弱的光,四周黑洞洞的。阵阵微风,吹动着树叶,发出窸窸窣窣的低响,天气凉爽多了。孟庆友边走边想:“刘鸨儿会不会发现我走了?不会的,天这么暗,房子又无后窗,里面很黑,蚊帐拽得很严的。斗笠、蓑衣在桌上摆着,料她老鸨儿不敢趴在窗子上仔细往里看。夜这麽深了,她更不敢再去敲门。”想到这里,他不由地加快了脚步。眼下要紧的是选好伏击位置,打一个漂亮的伏击战。

村东的破庙,断壁残垣。大门破碎,只有庙内三间大殿还算完整。大门内有一堵影壁墙。孟庆友庙里庙外转了一圈,在西墙外蹲了下来,静等敌人前来送死。西墙上有个缺口,向院内投弹,射击都很合适,万一遇上敌人反扑,撤退也极方便。他解开包袱,拿出 颗手榴弹,取下弹盖,勾出丝丝弦捆在一起,放在脚下。又把两把匣子枪推上顶门火,重新插在腰间。

零点过后,东北方向的村子里,传来阵阵“汪,汪,汪”的狗叫声。孟庆友自言自语地说:“这些兔崽子,来得好快!”十几天没有发生战斗,他的手早就痒痒了,此时心中一阵激动和紧张。他提起手榴弹,沿着墙根来到庙西南角,探出头向东警惕地注视着,嘈杂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一溜影影绰绰的黑影向破庙涌来。孟庆友迅速溜回原来的位置,躲在缺口旁边,屛住气息,做好战斗准备。

20多名伪军“敢死队员”涌进庙院,把带队的头目围在当中,听他布置任务。这是歼灭敌人的最好时机,孟庆友左手拉断丝弦,右手使劲将 枚手榴弹掷向敌人。“轰隆”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间开了花,几名伪军当场毙命。紧接着,孟庆友双枪齐发,射向活着的敌人。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吓破了胆,争相向大门外逃去。跑在后面的几个又被撂倒了,剩下的一溜烟似地向东跑去,一会便无影无踪了。

孟庆友不慌不忙地走进庙院,挑了几支好枪背在肩上,满怀胜利的喜悦,迈开大步,向莒南独立营驻地走去。

“敢死队员”逃回石沟崖,见到朱信斋,声称他们中了八路军的重兵埋伏,经拼死突围,才得以逃生。还说刘鸨儿私通八路军,汇报假情报,故意引我们上钩。朱信斋见自己的人马死亡惨重,顿时恼羞成怒,当即下令枪毙了那位正翘首盼望领取那1200元赏金的“当家的”。天明以后,刘鸨儿也被朱信斋派去的人杀死在“三仙洞”里,那三个“仙女”也都作了鸟兽散。

共 5115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精彩的传奇故事,表现了八路军战士的大智大勇大无畏精神。故事情节有背景,有起伏,有发展,有结局,完整而生动。特别是对人物形象的描画,可谓入木三分。孟庆友眉眼之间,透着英勇机智;刘鸨儿的神情举止充满着贪婪龌蹉。就连次要人物也个个鲜明:“当家的”的“老实巴交”,大仙的谄媚香气麦兜各有特色。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邵魁先生

1楼文友: 09:26: 4 感谢作者贡献了这么生动精彩的故事!

2楼文友: 09:40:56 孤胆英雄八路军战士孟庆友,大智大勇,消灭伪军敢死队,打得过瘾,打得好,对这些可恨的汉奸就该杀无赦!故事惊心动魄,情节精彩吸引人,写的太好了! 做一张有字的纸,努力让上边的字有价值,因为纸寿千年。

楼文友: 14:15: 7 作品把英雄人物孟庆友文学性与艺术性很好地结合起来,生动也感染人,为作者点赞!

4楼文友: 22:58:27 神奇,过瘾,很有一种听大鼓书的感觉。你别说,如果把这个故事编成大鼓书,真的很吸引人呢!

狗日的汉奸,民族的败类!

不用脏我们的手,让伪军干掉这一对狗男女,爽!

足智多谋的侦察英雄神机妙算,不但袭击了伪军,缴获了好几杆枪,还端了敌人的联络站,干得漂亮!

读这样的文章,心里那叫一个透亮,喜兴!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糖尿病胃轻瘫消化不好的原因

糖尿病胃轻瘫消化不好的治疗

糖尿病胃轻瘫消化不好的治疗方法

查血脂五项的需多少钱
微店买家网页版官网
宝宝中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