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所致(1)
其次要感谢当今时局给予和科技发展造就的新媒体时体。现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你有兴趣,人人都是,自然也是读者。那在十五、二十年前,连做梦都不敢想。那时,有限的几家纸质平面媒体,人家把控垄断着,再加上名家、大牌和关糸户多得去了。你去试试,即使写得再好、质量上乘的文章,要让世人见面,也是难上加难的事情。大多数的稿件泥牛入海,吧!所以说,我们要珍惜,要感恩。尤其是年轻一代人,你们真正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新媒体时代必将大大地推动我国社会各方面的飞速发展!
历史已经在一步步地证明。
读了他人的作品,总有一些想法,或触动或共鸣或感受或启迪等等。譬如吴先生的《吴士松简历》和《地狱与天堂》深深地勾起了我脑海深处的辛酸往事的记忆,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吴先生生于1954年(自述)算来60多岁的人了,不嫌家贫家丑,自揭伤疤伤痛,甚至扒开血淋㵉的身心给大家看。他不是出于控诉,而是警世地告诚我们要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美好的今天,警惕防止类似的悲剧发生。
吴先生幼年丧母,3岁时父亲被错划右派,随父遣返原籍改造务农。父亲在生产队辛苦劳动一年,没有一分钱的收入,还要倒欠。80后的年轻人可能不懂,也不理解。那在当时农村,劳力少人口多的家庭是常事。也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父亲挑着他和妹妹,一手牵着其哥,一家四人外出逃荒讨饭。吴先生当时只有九岁,寒冬腊月在安徽泗县八里桥的村庄,第一次讨饭的辛酸情景一直定格在他的记忆里。其情其景,能不让人动容!
吴先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居无定舍,食不果腹,尝尽人间冷暖自古磨难铸品性,奋发图强创成就!
改革开放以后,吴先生的人生迎来了春天,勤奋工作,努力学习,刻苦专研,艰苦奋斗,术业专攻,玉琢于成,终成古钱币收藏鉴赏家。虽说吴先生的成就主要源于自己,但是没有改革开放的时代,也难有吴先生美好的今天。
吴先生在文章后面晒的别墅、汽车等不应该说是炫富,意在自己生活的前后对比,是人生经历过贫困苦难,通过奋斗所取得成就而感到的一份欣喜和满意。
当然,从文章的体裁角度上看,恕我直言,《地狱与天堂》的叙述文中,中间突然放了一首长诗,接着又是一组多幅的照片,又用叙述结尾,似乎不是很妥切。你若意于反映地狱与天堂的两者对比,把照片适当减少些,仍用叙述语言描写天堂部分,而将诗再打磨锤炼精致些,单独另放一处。那么文体一脉相成,文意的效果也会更好些。此乃在下浅陋愚见,不必在意,还望见谅。
说了吴先生的苦难经历,心情难免有些沉重,那么转换一下轻松些话题,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幽兰朵儿的几篇短小散文吧!《慢时光》繁忙的生活节奏里,我贪恋独处的时光,一曲清韵悠扬的音乐,一卷回味悠长的书香,都在温润着生命的底色静能养生,素能养心,微微闭上眼,我仿佛听到花开的声音,那是人世间最美的音符多么美,多么静,多么诗意的句子,让人沉醉!在她的散文里,这样美静诗意,淡雅、幽香如兰,而又富含哲理的句子,俯首即是。读她的散文,一定要静下心来,慢慢的品味,你会感受到一种精致,一份静谧的享受。
还有《静夜抒怀》《似水流年》《闺蜜日记》等短小散文,都写得非常情真意切,清新自然,犹如涓涓细流注入人的心田。安静,是生命中最美的底色,是岁月中最美的留白”有感悟,有体验,有哲理,给人带来思索。人生中最美的风景不是花开的美丽,而是经年之后淡谈的念起,是走过以后的回忆”这是人到中年以后才会有的一种真切的体会,特别能唤起一群经历了人生风雨旅程的中老年人的共鸣。
散文,是最难写的文体之一,没有丰富的词汇储备,没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没有充沛真实情感,要写好一篇形散神不散的散文,绝非易事。
幽兰朵儿的这些短小散文,词语优美,感情饱满,文风扑实,剪裁得体。既是淡雅清香的一簇幽兰,又象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串起来便是一条价值菲惹人喜爱的项链。
相比之下,她的稍长些散文就有点逊色了。比如《醉美人间四月天》前面部分写四月的春色、春雨,意境很美,宛如一篇散文诗。描写四月的太湖,将湖边青山,湖面碧波,湖上蓝天,湖中倒影的湖光山色揉成一幅水墨丹青。清丽雅致,令人醉美。但是,后面的行文似乎有点散乱了,有点把控不住、驾驭困难的感觉,也就是说散文的神有些散了。以上只是我的愚见,并非准确,供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