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参与可以使公共决策具有更符合公民偏好
□ 公民参与可以使公共决策具有更符合公民偏好的价值基础,可以降低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也可以使政府获得更高的公众支持和满意度
□ 公民参与是政府公共决策的重要依据,它既不是科学决策的对立面,也不应该被看作是提高领导个人决策的合理性的工具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 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如何从理论脉络、机制设计和实践经验的角度认识公共决策中的有序公民参与,既是扩大人民民主、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的前提,也是推进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保障。
公民参与的支持者相信,公民参与具有优化公共决策过程的作用。公民参与可以使公共决策具有更符合公民偏好的价值基础,可以降低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也可以使政府获得更高的公众支持和满意度,从而减少分歧和冲突。实践中,我国也已在公共决策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一系列公民参与机制,如 听证会 、 政策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 民主恳谈会 、 市长信箱 、 公民打分评议官员 。
但是,我国公民参与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及其成效并不令人满意,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热情还有待激发。
首先,对公民参与的最主要批评来自于它会带来诸如浪费时间、高成本等问题,以及普通公民对某些复杂公共决策事务的无能为力。因此,实践者逐渐开发了一些公民参与技术。如邀请行业代表和专家进入咨询委员会或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公民具有某些专业知识。
同时,公民参与的代表性问题也容易受到质疑,从而影响公共决策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一方面,公民参与可能会存在代表性方面的系统性偏差。如在美国的大样本调查研究表明,只有在与自己经济利益和需求相关的事件中,公民才会大规模地积极参与到公共事务之中。另一方面,公民参与还可能存在被反对方的利益集团强烈干扰等问题。
更重要的是,政府和公民间的互相信任是公民能否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前提。现阶段,少数政府官员有时候缺乏对公民的信任,这往往使公民参与失去了真正意义。公众与社会舆论往往担心,有些官员和部门会通过操纵公民参与的程序,如参与者挑选、议程设置、信息提供等,让公民参与几乎对政府决策没有实质性的影响,这会反过来导致公民对公民参与机制丧失信心。
可以看出,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虽然有其促进公平正义、优化公共决策过程和提高政府公信力等社会价值,但如果政府对其内涵认识不清、操作不当,则可能适得其反。因此,我们强调在公共决策中的有序公民参与,不仅是在强调公民应合法、自主、理性地参与公共事务,而且更是在强调政府应该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为原则,积极完善公民利益表达与意见整合机制,大力推进有序公民参与的制度建设,避免非制度性和对抗性的公民行为的发生。
患有心肌梗死女性能服用通心络吗
上海远大医院程云阁
成都癫痫病专科医院
脑栓塞不能吃什么品牌精选
经络不通吃什么
- 下一页:营销高管下课潮涌现自主品牌再度迷失
- 上一页:qq红包火烈鸟怎么画柔软
- 06月21日军事给狗狗打疫苗可以预防哪些疾病位置
- 06月21日军事给猫咪舒服洗澡的巧妙方法位置
- 06月21日军事夏季饲养比格犬要警惕哪些问题位置
- 06月21日军事夏季饲养大白熊犬要警惕狗狗的空调病位置
- 06月21日军事给猫咪室内生活是最好的位置
- 06月20日军事猎狐犬怎么训练训练后喂食不可操之过急位置
- 06月20日军事猎狐梗犬中暑了位置
- 06月20日军事猫不能吃什么位置
- 06月20日军事猫一天要吃几餐根据它们的饮食习惯位置
- 06月20日军事猫咪一直舔自己屁股怎么办位置
- 06月19日军事狗狗无精打采是怎么回事图位置
- 06月19日军事狗狗摇尾巴是什么意思代表什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