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公交街道办起博览馆三百老物件带你亲近乡土

街道办起博览馆 三百老物件带你亲近乡土

【导读】雕花木杌子、古宅门扣、木质风箱、燕舞收录机等老物件,已经在大家的眼前消失多年了。

今日3月11日讯 雕花木杌子、古宅门扣、木质风箱、燕舞收录机等老物件,已经在大家的眼前消失多年了。不过,在城南新区伍佑街道文化站内,几位热衷民俗文化的当地人,收集了一批老物件,摆放在一间屋子里,免费对外开放,让更多的人了解民俗文化的魅力。

3月5日上午,盐城晚报在城南新区伍佑街道采访途中,偶然发现了一座 三民 博览馆。如果没有注意到墙上挂着的 盐城市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馆 的标牌,很多人都不会留意到其中的奥秘。

祝寿花板上的人物栩栩如生。

收藏的都是老物件

在伍佑街道文化站二楼,一间不大的屋子显得特别神秘收支处于平衡状态。当地很多人都不知道这间屋子是干什么用的。打开屋门,一件件似曾相识的物品错落有致地摆放在屋内四周及挂贴在墙壁上。原来,这里就是城南新区伍佑街道创办的 盐城市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馆 。

雕花木 杌 子,这个字怎么念啊? 一进门左手边,铭牌 雕花木杌子 就让大家抓耳挠腮,似乎大家都不认识这个字。 这个字读w ,就是小凳子的意思。 伍佑街道文化站负责人袁焕志解释道。

袁焕志拿起一个长条状的木器,上面雕刻着很多人物,显得十分精美。 其实这是一块祝寿花板。 据推测,这块祝寿花板可能是明清时期大户人家安装在门头上的装饰品。除雕花木杌子、祝寿花板、龙鳞石这些没见过的老物件外,还有很多是大家似曾相识的东西。高脚脚桶、木质婴儿床、木质婴儿睡桶、陶瓷热水焐、燕舞收录机、炒米坛子、水车、雕花桌子、大小净桶等物件,都是我们过去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东西。整个博览馆里面,只有风车是按照比例缩小复制的,其余藏品都是原件。

整个馆藏的东西里,有一件藏品在袁焕志心里分量很重,就是码放在文化站院内的大石磨。据他介绍,石磨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像这么大的石磨更是难得一见。这件藏品原先是镇里一家耐火材料厂的生产工具,后来厂子停产了,石磨就闲置下来。经过协商,文化站花钱雇人,把两个重约1500公斤的石磨移到了文化站院子里。 这个造型是预先设计好的,然后请雇工码放到位。 看上去很简单的工作,里面却包含着文化站工作人员的精心设计和辛勤付出。两个大石磨旁边还有几个石制的碾子,两侧刻有不同的图案。[1][2]下一页

原标题:

街道办起博览馆 三百老物件带你亲近乡土


池州妇科医院哪家好
治疗灰指甲的方法
儿童拉肚子吃什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