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看电影散文
乡政府门前的坝子上,小孩们围着放映机追逐打闹,老人们在坝子边若无其事地踱步。《南征北战》的隆隆炮声,也没吸住他们的眼球。国家拨专款放老电影,对基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清冷的场面,不禁使我想起看电影的往事。
小时候,只要老家附近的煤厂放电影,便有数千人围观。那时候交换信息靠嘴喊,传递信息靠脚板。生活在崇山峻岭中的这数千人,能在短时间内得到信息并徒步赶来,其效率也是蛮惊人的。
有电影看,我们小孩比杀年猪还高兴。勿需大人吩咐,我们纷纷扛着板凳,去抢占有利地形。电影是煤厂请来的,他们划定的范围,我们不能碰,不然就喧宾夺主了。石灰线外,我们这些看野电影的谁先占归谁。前几排不能要,从山上赶来的没携带坐具,他们往前边一站,你的视线挡死了;靠后了看不清;最好的位置是放映机附近。
放映队有什么影片我们看什么,无非是《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铁道游击队》等循环放映。托煤厂工人的福,每年我们都能看上一两部电影。当《南征北战》里我方的重机枪,把敌人打得人仰马翻时,全场欢声雷动,数千人一起高喊:“打得好!”“打得好!”当《地雷战》里的鬼子抠出的不是地雷,而是一堆粪便时,开心的笑声在夜空久久回荡。场次看得多的电影,人们对剧情早已烂熟于心,银幕上的演员还未拿出手枪,场下早已“砰!”声四起。
走夜路去外地看电影的个中滋味,我曾经品尝过。有一次,听说公社所在地要放战争片,我们几个小伙伴顾不上吃晚饭便飞奔而去。走了一个多钟头,赶到目的地时已开始放幻灯片了。按照惯例,第一张幻灯片是毛主席语录:“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接着是公社书记宣传时事。再放一集令国人自豪的简报。“越南的飞机大炮,中国的简报”嘛!十几分钟的《简报》,展示了东方歌舞团一位女演员的舞技。一位老农因久等心里发毛,不禁面向银幕大声吼道:“跩么子,还不是跟眼前这些女人一样,又没多长一绺肉。”简报完了才正式放映。来时没跟家人打招呼,心里老想着怎样向父母办交待。又累又饿,又忧心又站着。银幕上人影僮僮,我却视而不见。这次外出看的什么影片什么内容,我一点印象也没有了。从此以后,我再也没外出看过电影……
记得有一年冬天,我们一连看了七场《龙江颂》。
第一天放映队来得较晚,传播消息的时间短了些,一边放映,还一边有人打着火把急急遑遑地赶来。
水银灯哗地亮起,《龙江颂》映毕。人们眯着眼睛,见银幕上打出“明晚继续”四个字。“哇!”全场掌声雷动。毛风毛雨传来,明晚还是战争片,场子里又爆出一阵疯狂的吆喝声。
白天,矗立在球场中央的银幕是无言的广告,路过此地的人是义务宣传员。经过一天的传播,第二天晚上,球场上人头攒动,连树杈上和围墙上也爬满了人。远远望去,黑压压的一片人头像蚁群一般拱卫着放映机。坐在银幕正面的是煤厂工人和附近居民;站在背面的是远道而来的,虽然图像相反,但清晰可辨;最后赶到的只能站在银幕两侧,靠听力和想象力去理解电影了。不管所处的位置是优是劣,他们依然像快乐的小鸟,充分利用换片的间歇与身边人嘻嘻哈哈。
黑过好一阵了,新片还未到,不断有人心急火燎地催问。两位放映员一商议,决定重放《龙江颂》,边看边等。即将结束时,提片人两手空空,气喘吁吁地从放映机前横穿而过,银幕顿时黑下来。一阵简短的耳语后,放映员说:“对不起,新片未到,今晚免费观看。”
像老人牙痛般哼哼呀呀的样板戏,又不具备京剧知识的我们,看了两遍也没看懂,可是我们无怨无悔。片终,数千人同时站立发出的声音,有如闷雷从球场上空滚过。亲人之间互相找寻,吵吵嚷嚷,呼儿唤母。一条条火龙从球场出发,向四方八方蜿蜒而去,有的一个来回要走二三十里路。火光下,他们大声讨论着似懂非懂的情节。
第三天白天,放映员在路上蹓跶时,不时有人小心翼翼地上前打听,得到的都是肯定的回答:“打仗的,派人上县里提去了,可能回来较晚。”那时候人们对放映员的尊重胜过公社书记。
晚上,继续边看《龙江颂》边等新片,可是直到片终也未见新片到来。其实,这正合工人叔叔之意!我们喜欢看战争片,工人叔叔们却不喜欢。因为战争让女人走开,挖煤也让女人走开!工人们自我解嘲说,连厂里养的猪也没有母的。那些年青力壮的工人,家属在家种地,每年春节才能回家团聚一次。隔单近一年了,都如饥似渴的。《龙江颂》中天仙般的江水英,虽然可望而不可及,只能打打眼睛牙祭,但也是一种心理安慰。
今晚开映时,大风几乎将银幕吹倒,有工人趁机大喊:“江水英倒了,谁去把她抱起来?”“还不是我来嘛!”立马有人用“龙船调”作出回应。散场时,有工人对着放映机开玩笑:“水英,你出来嘛,我请你吃夜宵哦。”
从第四天起,观众不再追问新片的事,也无人作任何解释。唯一的变化是工人们口中的《龙江颂》变成了《江水英》。
第五天,第六天,白华华的银幕依旧高悬在球场中央……
第七天,寒风呼啸,冻得人们像一群在南极过冬的企鹅。一个个抄手耸肩,牙巴打战,浑身哆嗦,然而没有一个中途离席的。
同一群体连看七场同一电影,史无前例,应该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才是。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次日凌晨,人们发现银幕拆了!无人过问它去向何处,也无人关心它何时再来。
如果允许假设,假设第八天晚上继续,我敢打赌,这些身处文化沙漠之中的人,仍会乘兴而来乘兴而归。
后来才知道,自《龙江颂》等八个样板戏推出之后,好多战争影片也打成了毒草,在禁映之列,因此老百姓的愿望成了奢望。
改革开放之初,最先解禁的是《刘三姐》,放映这部电影时,可谓万村空巷。看过的人都说好,风流!有个小伙子被刘三姐迷疯,放映队走到哪里他跟到哪里。刘三姐一出场,他就蹦高去摸银幕。多年后我才一睹《刘三姐》的风采,电影院里三三两两的,也没有摸银幕的事发生。
共 229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在那段物质极其匮乏的时光里,处在文化沙漠中的人们,对电影的渴望,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看露天电影,成为了那个时代最具标志性的“集体活动”,“万人空巷”不算奇观,“万村空巷”都很平常。作者搜集、整理了经历过那个特殊年代所留下的记忆,以自然亲切又富有感召力的文字,与读者一同重新经历那些看电影中最难忘的场景和刻骨铭心的感受。尤其是开头和结尾处,两个时代的对比,令人感慨万千。能唤醒人们心底沉睡记忆的文章,推荐欣赏。【:三微花】
1楼文友: 11:25:25 有过看露天电影经历的人,因本文重新在脑海中汇集那些曾经的印迹。没有过这样经过的人,也会通过本文,认识那个曾经的时代的一些风物人情。谢谢贤富。
回复1楼文友: 11: 7:2 感谢高评,当更加努力才是!
2楼文友: 07:20: 9 有个小伙子被刘三姐迷疯,放映队走到哪里他跟到哪里。刘三姐一出场,他就蹦高去摸银幕。多年后我才一睹《刘三姐》的风采,电影院里三三两两的,也没有摸银幕的事发生。 欣赏老师佳作。非常有感染力和情趣的文字!
回复2楼文友: 09:17:52 这是一个真实的连看七场《龙江颂》的故事,没有半点吹牛,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不管什么事回忆起来都是那么典型,好象编造的一样。感谢精彩点评!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一般吃几天
地图舌口臭怎么回事
地图舌有什么症状
益母颗粒适合什么人吃怀孕左侧腰疼什么原因
消化不良有嗳气咋办
- 下一页:陈映真的文学济世路
- 上一页:菊韵小城尼勒克夜色散文
- 06月21日科幻给狗狗掏耳朵需要注意的五件事位置
- 06月21日科幻给猫咪补充蛋白质有什么好处位置
- 06月21日科幻夏季饲养比熊犬攻略防虫驱虫抗过敏位置
- 06月21日科幻夏季饲养巴哥犬狗狗健康最重要位置
- 06月21日科幻给猫咪手术麻醉的程序及注意事项位置
- 06月20日科幻猎狐犬患皮肤病怎么办猎狐犬常见皮肤病的相位置
- 06月20日科幻猎狐梗犬中暑的预防与救治位置
- 06月20日科幻猫与狗常见五大牙齿问题位置
- 06月20日科幻猫一天要睡多久睡的时间比较长位置
- 06月20日科幻猫咪一胎能生几只小猫呀一般在只之间位置
- 06月19日科幻狗狗无缘无故吠叫之解决对策位置
- 06月19日科幻狗狗摇尾巴的频率代表兴奋程度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