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颗红心飞向北京长征串联记三
补充:丁济华吴琪梁文群吴章丽曾瑞华配图配乐整理制作:梧叶儿除第一张照片外,图片音乐来自网络
二十二颗红心飞向北京
长征串联记(三)
田 彬
北京广场留影
从昔阳城南门出来,一条柏油大道直通大寨,据说只有八公里。对我们来说这八公里绝对不在话下。
到了大寨首先映入眼中是一个广场,旁边是一座新派的小楼房,接待站。但绝对不像为而建,是为高级人物修建的。因为大门被一个大锁锁着,任何人。
广场尽头是上下二层窑洞,看来是大寨社员的住处,倒也干净整齐。
只见广场上一队队聚成几小团不知议论着什么,气氛十分诡异。凑近一听原来是大伙都想见,可是现在正接受,工作组不同意他出来,正和大家辩论。
人群渐渐散去,看来结果不妙。
我们接上去继续和工作组的人员理论。我们不和他们多说,直接威胁道:若不让出来见我们,我们将上京向中央文革告状。说到这个程度,他们终于同意让出来和我们见面。
不一会从那幢小楼出来,我们立即围了上去。只见头上包着白毛巾,脖子上挂着烟袋锅,脸色不是很好,但是一开口说话中气很足。
他说:全国到大寨啥?就是来看大寨的田,大寨的土。大寨的田土和别的地方有啥不同,就是地平点,土松点。和别的地方好不到哪去。但大寨的精神,自力更生的精神是其它地方少有的。有了这个精神才有了大寨的一切。我们还有许多地方不如人,比如植树少。希望们看了,多说不足之处。
最后说:我们要修一个红卫坡,要的走左边,不的走右边。
我们不禁鼓起掌来。工作组急忙上来把带走了。
带着遗憾我们又随大流参观了七沟八梁一面坡,并从山沟里每人抱着一块石头送到那面坡上去,为砌梯田备料。因为石块都是发动来参观的搬上去的,这就是说的红卫坡。
听了的话,大家都要,于是都挤向左边那条路,没人走右边的路。当时的极左思潮形式主义可见一斑。
我选中一块篮球大的石块扛上肩,谁知运石的队伍行走在小路上,既走不快,又停不下来,时间一长压得我夠呛。好不容易把石头扛上去,为修红卫坡尽了一份微力。
参观完大寨纪念馆,没别的事就打道回昔阳县城了。没想到大寨之行竟然是这样,感觉怪怪的。
梯田
说一段往事。山西真有不少好地方,好风景,好风俗。但农村有一样确实不太上台面。一次住在一公社里,晚上如厕,男女两个单间二扇门。进去关上门发现隔墙上一米高处有一方洞大小约半张报纸大,中间还有一煤油灯,兩边都可照明。蹲下正好脸对脸,方便的时候可以交换思想。
早上起来后心想人多不大方便吧,就去大厕所。谁知更不方便。大厕所三面是墙正面开放。男女厕所一墙之隔。女同学早已两面放哨禁止通行。唉,就这个水平闻所未闻。
到农家方便私密性倒是没问题,要命的是茅坑下竞然是猪圈。人一到此,猪就在下边伸出长嘴巴来,准备迎候美食。我们大大的不自在,这个太刹风景了。
山西好风光
明天打算向北,由娘子关进入河北。可接待站的人说由昔阳向东到王寨,再往东过一峪口,就可出晋入冀,路近得多。听人劝,吃饱饭。于是大旗一挥指向东方。
一路风尘扑面,中午扺达王寨。吃饭休息后进入一道山沟。一条小道依山傍水,风景宜人,山是青山,水是绿水。昔阳还有这样的好地方,真象北国江南。人说山西好风光还不骗人。
走到一个山口,远远望去,山下一大平原看下去腿肚子直发软,梦游一般顺路下山。
出了山口,回头仰望,太行山如同一堵高墙,直达蓝天,这才知道什么叫 壁立千仞真不知我们是怎么走下来的。
此时我们已经站在河北广阔的大平原上,啊,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祖国的心脏北京就在这里。
当晚住在野草湾。
壁立千仞
我一直有一想法,证实一下一天到底能走多远。可是女同学们不愿那样跑路,于是我同大家商量,我们提前走,在前方某地等候,大队按平常速度推进,最后全体会合。大家一致同意。
于是我,韩中伟,还有一个是宁望平。我们三人收拾收拾就上路了。
野草湾,太行山下重镇是我们的起点,终点直指石家庄。全程约一百二十里。首先要到赞皇县,一个急行军后赞皇县城已遥遥在望。由于进城出城要走寃枉路,干脆擦城而过,直奔元氏。
我们三人就如竞走运动员,口中交换着意见,脚下却马不停蹄,上下翻飞。内急上来,找地方解决,出来一看,两个家伙竟然也不等等我,走出去好几百米远。我深提一口气,如飞地赶上去。就这样足足半小时才并驾齐驱。
中午到达元氏,由于在河北多次乘火车路过这里,看上去一切都很熟悉。抓紧时间填饱肚皮又上路了。
在铁路沿线行走有好处,可以随时看见路标,掌握行走里数。看见路标一个个被我们甩在身后,那种乐趣是别人无法体会的。
又是一个小站到了,疲劳也渐渐地显露出来。稍微休息一会,时间已是傍晚。这一休息不打紧,开步竟有点拐了。幸亏走开后才恢复如初。
石家庄车站就在前面。没想到这车站拉开的距离这么大,走半天还不见石家庄市。现在脚硬得好像木棒,真的拐了起来。肚子也不争气,一个劲地咕噜。行百里半九里,至理名言呀。就这样直到晚九点才坐在石家庄市接待站的板凳上。
这时才体会到什么叫奔驰百里。想那前辈苏连才他们,当时从百里外山区直驱县城偷袭,得手后又连夜撤回根据地。比我们危险辛苦劳累不知道多少倍,成功太不容易了。
华北平原
第二天去接待站等待大队的到来。只见一个女孩来回进出接待站,一会翻阅签到本,一会又打量着我。终于她走到我跟前问我,你是成都来的田彬吗?
我疑惑的问她:是呀! 你是谁?
她高兴地拉住我手说我是你普姐呀!
我傻了,四姨家的普姐,怎么会到石家庄来了?
普姐忙告诉我,她在石市上技校,听我妈说我串联将路过石家庄。就天天到接待站来找我,没想真找到我了。它乡遇亲人分外亲切,普姐忙把我妈捎来的七十元钱给我,又带我逛了商场,这才依依分手。
有钱了,首先解决肚里无油水的大事,找一个餐馆饱饱吃了一顿。这才返回接待站,继续完成等侯的任务。
从山区来到大平原,一下还适应不了。在山区峰回路转,一步一景,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永远有新鲜感,走起路来特带劲。
记得过八百里秦川,翻太行山脉,一路上翻山越岭,羊肠小道两旁的灌木林中有不少野鸡,捡一块小石头扔出去,野鸡就扑腾扑腾地飞出来了!这情这景現在那儿还能找到?这也是今生步行串联行进在祖国大地的收获之一!
今日石家庄
动图
这大平原一眼望穿,风景仿佛凝结了,一成不变,柏油路也硌得慌,走一会就脚板疼。不禁怀念过去在山里转的日子。
中午在路边一小面馆打尖,乐坏了那老板娘,一人二碗面就四十多碗,何况还有吃三四碗的大肚儿。
正乐呵时女同学们问有辣椒吗?老板娘忙回答有有有。端出滿滿一大盆红油辣椒,这群川妹子像锇狼一样猛下勺子,眼见油辣椒倾刻见底。老板娘真是欲哭无泪,赔大发了!
到保定又拐向东去清苑冉庄,参观地道战的原型。和中的场景一样有磨盘,有大槐树,还有几堵墙。
我们从槽中下地道,从屋里锅灶中出来。还从槐树洞中伸出头来,从磨盘下观察四处动靜。大槐树上还挂着老钟大叔打的那口铁钟。地道高一米多,下去还得弯着腰,宽不到一米,对面来人得侧身过。墙上都装着电灯,挺明亮的。不时有岔洞出现,导游一再提醒不要进去,前几天有北京娃钻进去差点出不来。地道中还分上下层翻板儲藏室,有个地方还通往水井。整个地道真是一座迷宫。
我们在下边钻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出来时恍然另外一个世界。
地道战
这几天开足马力直奔北京。过高碑店,越过白沟,直取涿州。在涿州住浴池洗尽身上征尘,就要进入北京地界了。
第二天穿过琉璃河看見熟悉的水泥厂,无数次乘火车看見这座雄伟的建筑。到长辛店接受二七工人传统教育。
来到卢沟桥,我们都去数了一下谁也数不清的石狮子。想起八年抗战从这里拉开序幕,真想在卢沟晓月石碑前留影,惜乎既无相机又无手机。
终于进入北京城。首先到新华门,递交铁路工人托交的决心书,完成工人师傅的重托。到前合影,记下这张对于我们最珍贵的影象。
至此,南北数千里,耗时九十三天的步行串联宣告胜利结束。
最后我回到豫王坟家中,第一件事就是换下里外衣服,把衣服被子都用水浸透放在阳台上冰冻。第二天再用开水烫。彻底杀灭虱子。这一路虱子害苦我了,身上瘙痒得难受,手又夠不上,只好找墙角树干去蹭。大家都蹭谁也不笑话谁。今天算是彻底解脱了。
我爱北京
田彬:
我记得串连队的名称叫继长征,带的油印机和纸张主要是印刷主席语录卡片,沿路散发,很受农民欢迎。
曾瑞华:
@田彬 謝謝你老同学!你写的长征回忆录,仿佛又把我带回了那个年代!当年一路的艰幸、苦与乐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曾经让我多次萌发要把这段经历写出来的想法,因为懒、记忆模糊更重要的是文字水平限制始终没有动笔。看了你写的回忆录觉得太好了,又让当年的情景一幕一幕地展现出来,似乎又回到年轻时候,谢谢你!你真是有心人一路上都有记录,所经过的地点、时间、人物和事件都写得那么祥细真实,是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这一作品的,再一次衷心感谢你!我的老同学,谢谢你让我们都回到青春年少的时光,脑海中满满都是当年读书、串联和下乡情景。再次感谢你。
吴琪:
田彬写得真好!我記得我们食物中毒是在竹园坝,给写信的是雁门坝的三铁六处的铁路工人,我们接到信时情不自禁地高呼!他们还送我长征队一首诗,继长征不畏远征难,万水干山当等闲,齐乘东风破巨浪,语录红光驱严寒。踏破秦岭千秋雪,前喜开颜。男同学煤气中毒是在山西郭堡水库。几个月的长征经历的太多!陕西固市。山西辛置煤矿,云周西村,冉庄,大寨,翻秦岭吳王渡木船过黄河。太多太多感人的回忆!
曾瑞华:
曾瑞华:
吴章丽:
忘不掉翻秦岭时冻得像铁块似的口罩,拧紧后冰块似的毛巾,冰冻后倒不出水的水壶;也忘不掉走在水库冰面上咔咔炸裂声带来的恐惧;还忘不掉过黄河时桌面大的冰块不断冲向木船的惊恐;更忘不掉韓中伟冰破落水后的恐慌与揪心。这些刻骨铭心的记忆,一直伴随着我们的人生。
梁文群:
记得当年我、三毛、李瓜、曾瑞华我们四人没有与大队伍同时出发,是后来追上去在青北江与大家会合。什么原因实在想不起来了。原来我与三毛合铺,李瓜与曾瑞华同铺。后来同学们认为我和三毛体弱瘦小,建议我们调整一下,三毛与曾瑞华,我与李瓜合铺。这样背行李时我和三毛少负担点。现在想起来心里都还䁔䁔的,一路上同学们都是这样互相关心,互相照顾。
关于食物中毒的记忆我和三毛的记忆有点出入,不知谁的记忆是对的?记得当时我是中毒较严重之一,由于上吐下泄严重脱水并发烧,人巳昏昏沉沉,连爬上火车的力气都没有了,好象是有同学把我背上火車的。后来同学们还笑话我当时说胡话:我到了北京一定要买好多好吃的东西来吃!现在还要谢谢照顾我的同学们!
吴琪:
是的,她叫张素华。是在陕西渭南固市四队。那儿早上出I在田里要先用木材燒火把地烤热后才用鋤头挖,这样才挖得动。原因是土地冻硬了,这与是根本不同的。
丁济华:
我记得是参加当地修水渠,在那里住了一个礼拜。
吴琪:
黄河河床有十里宽,由于是冬天到主流河前要经过很多浅水的地方。有的同学身体不适我们把自已的背包揹过去后还要倒轉来揹同学。十冬腊月刺骨的寒风,赤脚通过透凉的冰水,真真体会到刺骨寒的滋味!韩中伟不小心脚下的冰垮了掉入黄河的淤泥中,所幸不是流水。宁望平用队旗去拉他,但宁脚下的冰决不开始下塌。后来是船工用很大的木榔头敲打脚下冰块的厚度指引他爬上来的!所以开玩笑说,他掉进黄河一輩子都洗不清了。这一切经历是好多人都没有的青春回忆!
田彬同学原稿
吴琪、丁济华、吴章丽、梁文群、曾瑞华等同学补充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长征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领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