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沱水环流中民俗特色的解读
王铁牛、吕凤林先生是忻州颇有成就的乡土作家之一。多年来,他们致力于五台山文化的挖掘,笔耕不辍,写了许多反映当地地域文化的作品。新近出版的长篇历史纪实性小说《沱水环流》,再次将视野投向五台乡野民俗和地域风情,在阎、徐家两家相交的生活命运迭更中尽情展示各种民俗事项,在现了清朝末期民国初年五台的历史风貌,描绘了一幅幅风云变幻的时代来临前的农村生活场景。
浓郁的民俗风情画卷
在小说里,没有着意描写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没有刻意描写阎、徐两家人物中的丰功伟绩,用白描式的笔触勾勒得似乎是我们周围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普通人的寻常情感。小说注重对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场景的描写,注意对当时世相的描摹和人情事理的的刻画。尤其是小说中的民俗描写,很有特色。围绕万喜子(阎锡山的乳名)的成长、成人、成婚,几乎将五台及忻定二州五县的各类民间传统文化事项罗殆尽,五台人乃至忻州人一看,感觉非常亲切,而且慢慢读进去,滋味渐渐醇厚。
在诸多环境气氛的精心描写和民俗风格的细节勾勒及人物内心的精雕细刻中,小说完成了阎书堂、阎锡山等人物性格的塑造。而在描写阎、徐两家交往、万喜子性格成长成熟过程中,包括婚丧嫁娶的和很多习俗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我们也得以通过小说,了解到了当地民俗的很多细节内容。
万喜子成人了,于是爷爷和父亲开始张罗着给娶亲了。测看送契定亲的日子,媒人徐该龄带着万喜子,拿着送契约礼,到女方徐家定亲。随行带的礼物很讲究,因为送契包袱里的东西多少好坏,决定着男方家的面子问题。而后女方家还要给男方家准备回礼。所带的回礼也很有五台地方特色。两小包咸盐,意思是两个人有缘;两小包娘家院里土,意思是两个人服水土,无病无灾;两小包炭,红红火火过日子;还有一条蓝缎裤子和两根红裤带,意思是送女婿一条“长命裤”,两个人白头到老。四样很普通的回礼,寄托了徐家对女儿未来生活的美好祝福。
小说里,临到迎娶的日子,就要安排为万喜子准备婚礼的各项事宜了。我们也得以看到大量笔墨描写阎、徐两家准备婚礼的过程。阎家要为万喜子缝制新婚铺盖,还要请专门的人来“打花饼”。花饼中有两个饼子很关键,俗称“重台饼子”,一个是大饼上再摆上一条藕根,另一个饼子是大饼上捏一朵荷叶莲花。徐方家要用三五斤白面蒸制一堆“龙凤呈祥”,“莲生贵子”、“福寿双全”等造型的“姑儿食”。在吹鼓手的选用上,阎家也是煞费苦心。赵尔瑚在饭铺里用碗碟酒盅敲打出来的叮叮当当的打击乐,招来了人们的围观,也吸引了做饭的大师傅。“忽然一股焦毛味飘来,众人忙抽鼻四顾,寻找烧了什么。做饭的大师傅突然醒悟,大叫一声:‘不好!’……原来是半炒瓢要炼的猪油已经烧焦。”从周边看客的反应表现了吹鼓手高超的技艺。
忻代二州五县,不论事宴大小,从来就得三天。第一天安鼓,第二天迎娶,第三天拜云或者拜祖坟。事宴上要揣糕捏糕。百姓俗话,糕没好赖,费苦掇揣。小说里对揣糕的苦也描写得极为详细。第二天,婆家在迎娶新娘之前送亲家母一块“奶布稠”、一刀“离娘肉”,一桌酒席。小说中阎家送给徐家的是两匹苏织大红锦缎,一桌有鸡鱼的“八八龙凤席”,招来看客的眼热和赞叹。在整个婚事的安排和进展上,阎家出手大方,极尽铺排;作家也是极尽渲染之能事,关于安排前去迎娶新娘的亲戚、席位座次安排也是慢慢道来,细细写来。
娶亲的队伍回来了,等花轿到了阎家大门口落了轿,新郎万喜子用弓箭射了白虎青龙,牵着红彩绸那端的新娘下桥,进门跨马鞍,过火盆,进了洞房,要吃罢气合锅面,要在一盘铜钱里抓富贵。这一切,预示着新人一生平安,一心一意。在描写风俗事项的过程中,旁边一位老人的歌谣,将所进行的风俗事项的寓意揭示出来,帮助读者理解。在拜天地后,为表示对婚事的隆重和对新亲家的重视,要举行安席仪式,在首席座次安排上,也是说得极为详细。另外闹喜房、捞儿女等习俗的情节中,展露出了万喜子的的聪明才智。
小说精心设置情节,婚礼和丧礼的同一天举行,前实后虚,一个繁复,一个简约,婚礼细针密线,层层铺垫;丧礼稀稀疏疏,却不减隆重,不动声色的情景叙述,与内蕴的炽热的生活情感形成巨大反差,凸显出浓烈的民俗气氛和心理情绪,小说因此也呈现出一种贴近人心灵的美感。
小说中关于民俗事项的描写几乎占了主人公生活的全部,不仅有前面所描写的婚丧嫁娶习俗,还包括吃穿住行、生产劳动、民间艺术等风情描写。
如说到阎书堂出门,自然而然说到旧时五台山出行的工具。旧时骡马也极为少见,所乘坐的大多是毛驴。作买卖的有钱的人家,男人们常走出四外,常骑专人驯成的走驴。驴上备用的鞍子是使役所用的驮鞍,既能驮架子、驮囊袋,又能捎带些小物件。鞍子上搭张被子就能供人乘坐。阎书堂在乱世贩卖平山小布,因为当时百姓生活需要,因此这个生意较为稳当。
对于吃,在小说中也是多处提及。在阎书堂请徐懋淮吃饭的当中,几次点的都是五台很有讲究的传统的名特产,如五台大烩菜,五台糜谷粉农家饭,懒豆腐等地方风味小吃。因为当时生活贫苦,在万喜子的订婚宴上谈到吃馍馍也有讲究。五台过去缺白面,一般坐席都是吃油糕,舍不得吃馍馍。就是吃,也要把馍馍分开,用一半馍馍掏开中间用来放油糕,既腾出筷子夹菜吃,又避免了油糕上的油滴落到桌子上和自己身上。只有到结婚娶媳妇那天才放开肚子紧吃馍馍。对这些生活细节的描写,使得整部小说,充满浓郁的地方风味,对过去的生活有了很详细的了解。
五台人从事的职业也有描述,万喜子曾经做过几天驮炭,冬天取暖要用煤炭,在五台运输煤炭,很辛苦,也很危险,要经过神垴山十八盘,所以这个职业应运而生。
作者从事艺术工作多年,对当地民间艺术很熟稔,因此小说中对民间艺术的描写也是很出色。用白描式的写法,让万喜子第一次进五台县城,看到了赛赛的过程,也让我们了解了忘八乐户演出的由来,对“抓集:”、“斩旱魃”“祈雨戏”“五台八音”等演出的整个过程描绘得很详细,形象、生动。这些民俗活动描写形成了小说独特的作品风格。
在小说里,这些民俗风情的描述不是生硬地安置,而是巧妙地无痕地穿插,随着人物行动和故事的发展而尽情铺排、演绎,最终给我们展现出一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画。从中我们也可看出看出小说作者的功力不是一般了得。在创作过程中是是下了一番辛苦的,也掌握了大量的知识掌故和地方文化积淀。
朴素的世俗情
小说中多处展现出日常生活的实景和经验——男欢女爱,婚丧嫁娶,生计手段等民俗场景,在洋洋洒洒的叙述中营造出日常生活的稠密感,从中我们感受到更多的是在当地风俗民情中蕴含的淳朴的世俗化乡情。小说里写了多种情感,有父子情、爷孙情、夫妻情、朋友情、乡邻情。而且在世俗感情的传达上,作者是不遗余力的。通过对民俗活动的描述,诸多情感的流露,表现了五台民风淳朴,五台人知恩图报、爱憎分明的性格。写出了作者对其中蕴含真善美的感怀。
徐、阎两家的交往,总是有点机缘。阎书堂认识徐懋淮,先是有几分向往,感觉徐家是五台的大户人家,出了徐继畲这样的大官,羡慕徐家的学问和人品,因此开始交往带着几分巴结之意,体现出实用的世俗处事之道。后来在两人的交往中,情分渐浓,两人成为惺惺相惜的好朋友。一遇烦心事,阎书堂总爱找徐懋淮唠叨唠叨寻主意。徐家有啥困难,阎家也是伸手相助。徐懋淮因为在徐树的丧礼上帮忙,没有参加万喜子的宴席,于是在婚礼第三天,阎书堂带着“六六龙凤席面”和两坛代县黄酒,给徐家送去。平常虽然也听从徐的劝解:不能再打虎了,但是心里总还是耍着点小聪明,带着几分侥幸心理,不以为然,最终落得财产悉数散尽。也是这场灾难,在徐懋淮指点迷津下,才有了后来的阎家的转机,最终成就了后来民国的风云人物——阎锡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阎、徐两家老一辈的关系相交甚深。
小说中民俗活动的描写,我们还能感受到当地百姓宽厚待人的淳朴民情。徐懋淮在辞别城里崇实书院的工作后,阎书堂给他雇用了小伙计送他回永安家里。徐家热情相待,不把小伙计当下人看待,热情款待,而小伙计感激徐家的平和,主动帮徐家干活。万喜子一家遇难,许多人也是倾囊相助,这些都表现出五台乡情淳厚民风朴实。
当地老百姓天生互助友爱,在丧事和婚事的举办上,都有描述。在万喜子的婚礼准备过程中,缝制喜被就是这样。缝制铺盖,请来十个丈夫健在、上有公婆、下有儿女的“十全”女人缝制。在“徐一敬(老六子)嫁女婚礼职事人员分工花名告示”中,还可看出一家娶亲众乡亲帮忙的喜庆场景。众乡亲知道万喜子娶回媳妇来了,纷纷呼儿唤女扶老携幼前去看热闹。在对外抵抗八国联军和溃军时,乡亲们也是联合起来,捐钱捐物,共同对抗。这些都反应了我们当地深厚民俗文化的底蕴和温厚敦良相互扶持患难与共的人情风俗。
在小说中,万喜子日后成为一代风云人物,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和家乡文化的熏陶。幼年的他,顺风顺水,调皮捣蛋,却又知书达理,爷爷的的淳淳教诲和妻子的循循善诱,及受难后所遭遇的人情事理和变故让他最终成熟、成长。这体现出的是浓浓的亲情。
万喜子的姥爷曲家、丈人家对他的恩情,无论是在幼年生活一帆风顺,还是青年家遭变故,都是一如既往。这些善良的朴实的情感在他的成长经历中潜移默化,以至于在他成人以至于后来成为督军的时候,还在为没有报答养育他的亲人而隐隐不快。面对其他人,只要有丁点的好处和帮助,他都要报答,体现出知恩图报的朴实心理情感。后来办国民师范,让当地百姓受益,也是得益于童年的情感熏陶。小说中对民俗活动中美好人性的讴歌,正是将人性的真纯,与后面战争的喧嚣形成皆然相反的对比。
朴实的语言风格
地域方言有着它特有的朴素、生动、简洁和地域色彩等特点。小说中对五台方言俗语的运用十分娴熟,将许多当地的口头语言点化进作品之中,这也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
小说多处对话中都用的是“俄”、“们”和“你爷们”,这是五台通用的自称和第二人称称呼方式。五台人单称自己是“俄”,称“我们”时才用“们”;称“你们”为“你爷们”,叫“妈”为“嬷”,“奶奶”为娘娘,“戚人”是亲戚的意思。对话随和应答多次用“外和顺”,如小说里“徐懋淮也忙附和,说,‘外和顺,外和顺’”这也是五台的常用语,意思是“就是的”,表现出是善良、随和的一方面。“说忌多”,意思是“说法多”。还在多处对话中用“欢欢儿”等方言,意思是“快快”的意思,表现出主人公生活质朴直率的乐观情怀。“这二两银子,是给了你爷们父子的,充不得饥荒,就当喝喝凉水填填牙缝吧”体现出当地老百姓苦中作乐幽默的一面。小说中这些方言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地域性,原汁原味地再现了当时老百姓活生生的口头语言,重新唤起了对那个年代那个地方的旧有生活的鲜活记忆。
另外大量俗语谚语的运用也充分展现了五台的地域风情。徐竹青临嫁前,想到从此要离开母亲,泪水流下了下来,妈妈打劝说,“家生的,得走哩;外来的,立主哩。”……男人讲的是娶回来,“男人往出走,跟着女人的手”;女人讲的是嫁出去,“女人的命没正经,嫁给皇上当正宫”。关于送亲的亲戚,“姑不娶,姨不送,妗妗送了外甥的命,婶婶送下金圪洞”。在万喜子徐竹青的婚礼上,万喜子使巧让徐竹青抓富贵(抓盘里的钱,当地风俗),留下谚语,“阎锡山老婆抓富贵——全拿”,让大家看到了阎锡山年轻时的狡黠和机智。“富人一桌饭,穷汉半年粮”用对比的方式说的是穷富两重天。五台俗话“东冶的馍馍大兴的糕,槐荫的闺女不用挑”,很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五台不同地域的特点。“穷人投富亲,就怕讨人嫌”说得是五台人对人情世理的独到见解。,“大笨蛋,二滑蛋,三捣蛋、四扯蛋”流露出的五台人对同胞兄弟排列的理解和看法。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周仓跟了关老爷,箍住迫住扛大刀”,“十五年盖房一水漂,三十年打柴一火烧,”“积攒攒,不够一铲铲”,“穷了不说有时候,老了不说小时候,该当爷爷时当爷爷,该当孙子时当孙子,”“爷爷一条黑裤子,孙孙好活一辈子”、“头枕老子一只鞋,妖魔鬼怪不敢挨“过光景不得仔细,请吃饭不得奢华”等等,就是在万喜子准备出门,姥爷对他的交代也是很有五台地域特点,类似谚语,不胜枚举,这些生动的语言反映出五台地域老百姓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生动地反映了当地乡村的地理状貌,自然生态,风俗人情以及其它文化的鲜明特色。
民俗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集中反映社会的结构模式和人文观念。在作家的艺术创作中,借着对民俗世相的再现和民俗心理的回味,五台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淳朴乡情都得到了翔实书写,也展示了阎徐两家千丝万缕的关系,揭示了叱咤风云山西民国 8年的风云人物性格成长的必然和偶然因素。同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小说中记录的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鲜活的生活方式和情景,也必将延续着《沱水环流》的艺术生命!
共 5127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民俗民风一直是很多写手想要探索的题材,而从作者对《沱水环流》中民俗特色的解读之中,能够让人充分感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深厚蕴涵,很多时候,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作品会受到一些冲击,比如阅读之中有些东西难以真切领会,而读了作者这篇精彩的解析,对于文字里出现的地域特色也能有深切的理解,对小说里的人物形象也能更好地感悟,而作者的解析无疑是很有条理的,理性而脉络清晰,使人对原著也有了阅读的冲动。【:菊梦悠悠】
1楼文友: 2 :28:24 我很怕写评论文章,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去领悟原著,而我却比较欣赏作者的解析,清楚而有思想性和文学性。问好。 怒江大峡谷一所乡村中学的英语教师
2楼文友: 18:47:56 用心深入专业的解读让人心仪与折服。问好作者。
没有了精气神吃什么药
腿部静脉血栓怎么治疗
腿上静脉血栓治疗
治小便发黄的药CMA认证和MACC
经常腹泻的原因
- 下一页:星月五年柔软的爱散文
- 上一页:汪峰我不是作家那只是爱好
- 06月21日历史给狗狗染发应注意些什么位置
- 06月21日历史给狗狗增加营养的食物推荐位置
- 06月21日历史给猫咪洗澡应该注意什么位置
- 06月21日历史夏季饲养巴哥犬需要遵守的原则位置
- 06月21日历史给猫咪打针的正确方法位置
- 06月20日历史猎狐犬握手的训练位置
- 06月20日历史猎狐梗犬怎么训练位置
- 06月20日历史猫中的折耳小天使苏格兰折耳猫位置
- 06月20日历史猫三联位置
- 06月20日历史猫咪一般检查是检查什么猫咪实验室检查项目位置
- 06月19日历史狗狗日常喂养中三要素位置
- 06月19日历史狗狗摇尾巴都是代表什么意思呢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