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黑色的魅力与诱惑散文
摘要:黑衣壮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族群,是一个具有厚重历史的族群,是一个具有独特民族文化的族群,是一个英勇善战、坚韧不拔、能歌善舞、礼仪庄重、热情好客的族群,是一个多姿多彩、充满魅力、充满诱惑的族群! 地处桂西南边陲、与越南接壤的广西那坡县,在其境内的崇山峻岭中,聚居着壮族的一个特别的支系——黑衣壮。黑衣壮是广西壮族40多个族群之一,主要聚居在广西那坡县82个村 77个屯中,现有9900余户,总人口5.18万人,占当地壮族人口总数的 %。这个“以黑为美”的壮民族,在社会生产、生活习俗等方面还沿袭着壮族原汁原味的族群习俗,但在服饰、语言等方面又有自身的特点,其生活形态在壮族各支系中保留得最完整、最古朴、最传统,被人类学家誉为壮族的“活化石”,其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质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
“以黑为美”的黑衣壮是壮族,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壮族,它是壮族族群中一个特殊的族群。长期以来,黑衣壮居住在植被稀疏、峰峦叠嶂、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大石山区里,以农耕为生,尽管生活并不十分富裕,但是,他们养成了吃苦耐劳、热爱劳动的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性。在长期的社会变迁中,黑衣壮以自己坚韧不拨的毅力和罕见的吃苦耐劳精神,披荆斩棘,开山辟土,用极为简陋的工具,把野草丛生、乱石嶙峋的蛮荒之地改造成为平坦的坡地梯田,目前各村屯已经基本实现了水电路“三通”。
黑衣壮居住的房屋为古老的石木结构干栏式建筑,具有显著的壮族建筑特征。他们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本族群特色的山歌、美妙的舞蹈、漂亮的服饰、独特的酒文化、饮食文化和农耕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民风民俗,民族风情醇厚、迷人,黑色文化氛围浓烈。在2001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开幕式晚会上,身着独特黑色服装的黑衣壮姑娘黄春艳,以神秘甜美的歌声,拉开了晚会的序幕。随着媒体的大力推介,在国外内刮起了强劲的“黑色风暴”,黑衣壮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赞叹与好奇,黑衣壮的黑色文化逐渐为世人所熟知。国内外很多游人、学者挡不住这些黑色文化的诱惑,络绎不绝来到那坡猎奇探寻。黑衣壮人也以自己独特的文化迎接着四方的来客。
那么,黑衣壮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民族?他们为什么以黑为美?让我们走进那坡,走进黑衣壮族人神秘而美妙的世界,探寻其中的奥秘吧。
一、 黑衣壮悠久的历史
黑衣壮的历史,是一部因战乱而被迫流离迁徙的历史。唐代时,广西爆发的黄乾耀等领导的壮族起义,把岭南地区的西瓯、骆越、西原镣人、侬垌壮人的群居性打乱打散。宋代时,爆发了以侬智高为首领的壮族农民起义。这些起义有力地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迫使统治者作出种种让步。然而,起义终于失败,统治者对起义军和他们的家族大肆追捕、绞杀,众多壮族人为逃生,举家躲入深山老林。其中,在邕州一带的壮族人民随侬军向云南大理一带撤退途中,因枪伤和饥饿,一部分人躲到小镇安(今那坡县)的大石山区里避难,继而在那里垦荒安家、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形成了黑衣壮原始部落,他们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不久,部落遭到外族入侵,首领侬老发率众人抵抗,因寡不敌众,很多族人负伤,不得已转入深山隐蔽休整。侬老发夜梦仙翁指点,用野生蓝靛草捣烂当药敷在伤口上治伤,果然能消肿止痛,伤口很快愈合,疗效神奇,族人很快恢复了战斗力。侬老发令族人采集蓝靛草,沤集蓝液,然后将刀枪、棍棒、衣服、裤子、头帕等都涂成黑色,再上阵杀敌,这支衣服和武器都是黑色的队伍,俨然一群黑神从天而降,入侵者仓惶撤退,从而保住了家园。
从此,蓝靛草被族人奉为能逢凶化吉的“神草”,成为这个族群的吉祥物。侬老发令族人大量种植,用以染制穿戴的黑衣黑裤,世代沿袭。族人崇黑爱黑,以黑为美,是其历经千年而不变的族群特色和标志,故被世人称为“黑衣壮”。
二、黑衣壮独特的习俗
黑衣壮在服饰、建筑、婚姻、取名、丧葬、饮食、饮酒、歌舞、农耕、礼仪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习俗,这些习俗是黑衣壮祖先创造、世世代代继承发展、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历史源远流长、内涵博大精深的文化,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是自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黑衣壮沉积着的“活化石”,也是壮民族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宝和精魂。
1、精彩的民族服饰
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衣冠于人,如金装在佛,不但能遮身暖体,更具有美化的功能。黑衣壮的服饰,将族人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文化心态,都沉淀于其中,构成了其独特的服饰文化。
穿黑色的服饰是黑衣壮最大的特点。他们的服饰不但以黑为美,以黑作为穿着和民族的标记,而且在穿戴上讲究实用,款式大方,朴素美观,活泼秀雅,别具一格,显示出立体层次美感,完善了黑衣壮服饰文化的内涵。
黑衣壮的衣裤套裙,为广西其他壮族地区所少见。
黑衣壮男人穿的是前盖大襟上衣,以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相搭配。这种装束便于他们进行劳动和在山间行走,古装的男装,头上还缠着圈成数圈的黑布头巾,腰间系上一条红布或红绸,以示驱鬼赶邪,也兼具威武神勇的气概。
黑衣壮妇女的服饰更具特色。无论是老妇,还是中青年妇女或少女,都喜欢穿右盖大襟和葫芦状矮脚圆领的紧身短式上衣,下身以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相搭配,腰系黑布做成的大围裙,头带黑布大头巾。其围裙既宽且长,戴时能系周身有余,裙底垂挂到小腿下部,具有一裙三用的特点:一是作为装饰用,将围裙戴上后,经过善折巧扮即将围裙一角往上打折成三角形系于裙头(前身),使妇女更潇洒美丽;二是赶圩或走亲访友、到娘家的时候,可将围裙底翻卷上来作成小包袱,用以包装衣物、针线和日用杂货等;三是在劳动的时候,可把围裙卷上来作斗形的袋子,以便容纳在劳动中捡来的少量莱豆类和零星的杂粮。
黑衣壮妇女所戴的双角形头巾,是外地壮族服饰中所罕见的。她们的头巾都是一块自己纺织染成的长条黑布,戴时先在头上绕圈,然后翻折摆布成火棱彤的图样,罩在整个头上,再把头巾的两端分别垂挂到双肩上,看上去朴素美观。同时还可以当做帽子遮荫用。他们的衣边、衣角、袖口、裙边和头巾的四边都用红布或黄布剪成小条以后镶捆上去,有的则用红、黄、蓝色丝线绣成波浪形的线条,使黑中衬出红、黄、蓝色的线条来,清雅明亮,色彩协调。再加上头发插着龙头形的假簪,颈项上带有银链或项圈,手带银圈、玉镯,耳挂珍珠耳环等,使人一看,黑中闪艳,朴素之中凸显层次之美和玲珑之美,表现了她们独特的审美观。
在壮族传统的稻作区,人们相信人死后会变成鱼,然后再投胎变成人。黑衣壮也有鱼图腾崇拜的信仰。黑衣壮妇女佩戴的银项圈,两端都制成鱼形状,有如双鱼对吻。双鱼对吻银项圈是黑衣壮妇女婚嫁时必备之物,许多小女孩也佩戴双鱼对吻银项圈,说明黑衣壮崇拜鱼文化的遗风已经演变成他们族群自身的传统了。
黑衣壮女子的佩饰中最漂亮的是头花。妇女在成年后要绾髻,插上班簪、头笼、头叉、头花后,用玉环珠缠绕头花。头花一般有六朵,未婚女青年或已婚但尚未落夫家的少妇才能戴,已落夫家的妇女只戴头叉。
黑衣壮妇女的佩饰还有很多,耳环、耳坠、玉珠、项链、项圈、手镯、戒指都必不可少,大多来自家传或是出嫁时从娘家带来的“浮财”。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多数妇女喜欢将自己的门牙镶成金色,以表示她们的美和其身份、地位的不俗。
现在,黑衣壮许多年轻人的穿戴已经从原来的“全黑”过渡到“上蓝下黑白头巾”的所谓第二代服饰了。但每逢传统节日庆典或有外人来做客时,他们的穿戴仍旧非常认真,服装和佩饰的穿戴一丝不苟。特别是女孩子们都要自己或互相帮助精心打扮一番。她们的服饰在庄重中,显得清雅明丽,有着抹不去的“黑”色魅力。
2、独特的取名习俗
黑衣壮取名习俗与别的壮族有着很大的不同,命名的礼仪十分郑重、讲究。黑衣壮地区孩子的取名是严格按照“邓、赵、马、关、康、机、皇、帝、将、佛、元、项”等12字来命名的,而现在只有对女孩子才这么做了。取名时,师公把这12个字分别写在不同的纸片上,做成12个签,放在一个小碗里,由孩子来抓,孩子不会抓的,由其父亲、祖父代抽,抓到或抽到哪一个签,孩子就叫哪个名字。可以叫以下名字中的—个:丁邓、丁赵、丁马、丁关、丁康、丁机、丁皇、丁帝、丁将、丁佛、丁元、丁项。类似南北朝“抓周”命名的礼俗。
如果多人同用一个名字,则在其名字后面加上其兄或其弟的名字,以示区别。例如其兄名字叫黄文权,其妹的名字“丁邓”就叫“丁邓权”。邓、赵、马、关等12个字是名而不是姓,是平常所说的乳名。这12个字,如果不读书的人就喊到老,如果是读书人或办身份证用,就改用书名。另外,妇女结婚生孩子之后,再也不能喊其乳名了。在黑衣壮地区,不仅孩子取名要使用这12个字,而且起房子、吉庆时也要使用。黑衣壮用这12个字给孩子取名,主要是传统的沿袭和图个吉利。这12个字据说是黑衣壮历史上12位有名人物的名字,它们是神的化身。
、独特的称呼习俗
黑衣壮不仅把亲生的父亲称作父亲即爹,还把父亲的所有兄弟(包括从表兄弟、再从表兄弟)都称作“爹”,而且把凡是有了孩子的成年男子都称作“爹”;黑衣壮不仅把亲生母亲称作“姆”即妈,还把母亲的所有姐妹(包括从表姐妹、再从表姐妹)都称作“姆”,而且把凡是有了孩子的成年女子都称作“姆”。据说,这是替孩子喊的。其实,这是黑衣壮重亲情的典型表现形式,表明黑衣壮对长辈的尊重。
4、独特的婚姻习俗
黑衣壮从古至今一直实行严格的族内婚制,禁止与黑衣壮以外的壮族其他族群和其他民族通婚。这种约定俗成对任何黑衣壮人都具有绝对的约束力,黑衣壮人也都会自觉地去遵守。外出工作的黑衣壮也要找一个黑衣壮伴侣,除非特殊情况。但是,黑衣壮的族内婚制是绝对禁止近亲结婚的。法律规定的近亲结婚是指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三代以内通婚,而黑衣壮从来没有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三代以内相互通婚的现象,其祖先早就懂得近亲结婚不利于族人个体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民族的发展,因而规定直系血亲和七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通婚。黑衣壮独特的族内婚之所以至今还保留,原因主要是:恪守祖先传统遗制,为了保持族群“黑”的纯正传统,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环境,也构筑了族内婚长期存在的“保险柜”。另外,保证人口素质也是禁止近亲结婚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
迄今为止,黑衣壮青年男女大多喜欢在本屯本村找对象。青年男女虽然可以通过歌圩等场合自由恋爱,但结婚必须征得父母的同意,要经过媒聘、定命、纳币等一系列礼仪。
黑衣壮的婚礼奇特而有趣。婚礼一般在夜间进行。新娘出家门时,其父、兄不能看其出门。新娘出门后,不得回头看娘家,更不能往回走。否则,被视为不吉之兆。新娘到了男方家,过门入洞房后,对送入洞房的饭菜,只能象征性的吃一点点。至午夜鸡叫头遍时,新娘必须悄悄地和伴娘返回娘家(无论路途多远)。此后,每个月由男方的妹妹或姐姐到女方家接新娘去男方家做工二至三日,小住二三日后,新娘又返回娘家与父母兄弟共同生活。如此三到五年,直到新娘怀孕将要生产,新娘才到男方家定居下来,至此,夫妻始得朝夕相处。
招赘是许多民族都有的婚俗,但黑衣壮的入赘婚有自己的特色:黑衣壮男子入赘之后,仍然保持自己的姓氏。而其孩子则头一个跟母姓,次一个跟父姓,依此类推。如果只有一个孩子,那么只能跟母姓了。赘婿在其他壮族族群有改从妻姓现象,而黑衣壮没有。男方要在女方神堂上立上自己姓氏。男方和女方在家庭中拥有同等的权利,承担同等的义务,从来不受歧视。入赘后若妻子过早去世,女方家可另为其续弦。
5、别样的建筑特色
“干栏式”建筑是壮族称呼楼木建筑的汉字记音。这种建筑适合南方山区潮湿多雨、地势不平的环境,具有防潮、防兽害、防盗、利于通风采光和节约用地等作用。
那坡黑衣壮的住房也是干栏式建筑,住房依山而建,布局于山腰,由上而下,依次整齐排列,中间留有比较宽的通道,铺以石板,住房为石、木、土、瓦混合结构。下面为打磨过的坚固石柱支撑,上面用木头搭建楼房,呈“凹”形。主要的建筑材料是木料,现在有的家庭在使用木料的基础上又加用了水泥,这样可以使房子更加坚固。
黑衣壮当地的三层木楼干栏式建筑,第一层(下层)用于圈养牲畜,第二层用于住人,第三层用于堆放杂物。每户第二层都设置有一个神龛、一个火塘。房间的设计也几乎是一致的。
6、奇特的丧葬、祭祖习俗
每年的三月初三,是当地的祭祖大节,黑衣壮当天也要进行祭祖拜山活动。这一天,各村、屯全家老少一起到当地祖宗坟墓安放的地点拜祭。参加祭祖拜山活动之前,人们先要到土地庙前拜祭土地神,当地称“安庙”。他们认为土地神能主宰本村的安宁兴衰、丰欠悲喜及人丁祸福,所以在当地诸神中,土地神最盛行。主持拜祭仪式的巫师(当地称师公)在仪式开始前几分钟才“神秘现身”,这是当地的传统之一。经过颂经、驱魔等一系列程式后,“安庙”结束。
共 9802 字 页 转到页 【编者按】通读完鹏程老师的这篇【黑色的魅力与诱惑】之散文,我的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完整的、关于黑衣壮民族的生活画卷,其信息包括:服饰,取名,称呼,婚姻,建筑,丧葬,节日,饮食,礼仪,山歌,舞蹈,酒,农耕……一个崇黑、爱黑,以黑为美,且历史悠远的黑衣壮民族,就这样在作者饱含深情的笔墨下,点滴道来,让人惊奇,使人震撼。感谢作者为我们打开一扇门,推开一扇窗,点亮一盏灯,领略到一个深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内的黑衣壮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化魅力。好文欣赏,祝创作愉快。【山水:朱布衣】【江山部精品推荐01 0705 4】
1楼文友:201 - 09:08:22 感谢作者为我们打开一扇门,推开一扇窗,点亮一盏灯,领略到一个深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内的黑衣壮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化魅力。好文欣赏,遥握。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布衣亦可傲王侯。
回复1楼文友:201 - 11:12:54 谢谢朱布衣辛苦和特色点评!遥握!
2楼文友:201 - 10:44:12 鹏程老师的民俗素材真是取之不尽啊,布衣的编按也很有特点。相得益彰,相映生辉!
回复2楼文友:201 - 11:15: 7 谢谢方因老师精彩点评!祝愉快!
楼文友:201 - 22:55: 6 丰富的民俗在鹏程大哥的笔下透出丰富的文化的气息,拜读了!
回复 楼文友:201 - 2 :29:56 谢谢幽香妹妹的赏读!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对少数民族的风俗自然了然于心了。
男性早上小便刺痛怎么办
夜尿增多的护理
尿不尽解决方法
男性尿急憋不住吃什么药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
小孩口臭是什么原因
- 下一页:扩大湘字文化品牌影响力
- 上一页:荷塘冬之恋曲征文意外收获散文
- 06月21日历史给狗狗染发应注意些什么位置
- 06月21日历史给狗狗增加营养的食物推荐位置
- 06月21日历史给猫咪洗澡应该注意什么位置
- 06月21日历史夏季饲养巴哥犬需要遵守的原则位置
- 06月21日历史给猫咪打针的正确方法位置
- 06月20日历史猎狐犬握手的训练位置
- 06月20日历史猎狐梗犬怎么训练位置
- 06月20日历史猫中的折耳小天使苏格兰折耳猫位置
- 06月20日历史猫三联位置
- 06月20日历史猫咪一般检查是检查什么猫咪实验室检查项目位置
- 06月19日历史狗狗日常喂养中三要素位置
- 06月19日历史狗狗摇尾巴都是代表什么意思呢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