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刘思恩加息周期内未必不能买债券覆盖

在10月份的“闪击”加息后,大家又开始担心第二次加息会突如其来,所以债市和股市都走得战战兢兢。每天打听传闻和辟谣,成为了市场人士的例行功课之一。

但是坏消息再多,总是要投资的,尤其是很想领先于大众去抄底的人,不可避免地要承受着压力在坏消息纷飞的市场里逆势下单。

相比股票,现在敢很高调地进入债券市场的人,更要承受这种压力。任何一个金融专业的学生,都知道加息周期里债券要跌的道理。券商、基金出的固定收益研究报告,几乎没有一篇是鼓吹大胆买债的。一部分债券投资经理,从他们的实际操作来看,并不是那么悲观,但也只敢在小范围的交流中透露自己的真实想法。

[] [] [] [] [] [] 实际上,债券和股票不同。股票可以连跌三年,“输时间不输钞票”只是股民的自慰而已。而买企业债券的不确定因素就没那么多了。虽然债券的二级市场价格也会涨涨跌跌,但是持有到期的收益,一般是购买的时候就锁定下来的。除了担心信用风险,其它的只是数学问题。

现在剩余期限在五年以下的AAA企业债,以及一些上市银行次级债,到期收益率已经接近5%。而信用评级比较差的债券里,有些税前收益率已经超过7%,税后收益率超过5%的更有一大堆。至于信用风险,至少在大陆证券市场有企业债的历史里,这些所谓的“烂债”的违约破产率几乎是零!

对照一下最新银行定存五年的利率,每年只有4.20%,而且是单利,折算成和债券有可比性的复利,连4%都不到。再考虑到存款缺乏流动性,中途提取会损失利息,所以正常情况下高等级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应该略低于存款利率才合理。怪不得有人说:现在债券的下跌,已经透支了加息一到两次的预期。

我个人更感兴趣的是一些封闭式债券基金。这些基金在封闭期内不必考虑流动性风险,所以可以比较激进地投资于高收益的信用债券,甚至可以利用回购融资去打新股放大收益。目前的市场下最激进的债券组合有望获得6%以上的收益,加上回购放大,可能达到7%以上——当然前提还是不出现信用风险。

更吸引人的是,这些基金在二级市场出现了3%-6%的折价。如果在二级市场买入,相当于用九四折到九七折买入一篮子高收益的债券组合。喜欢年末参加商场特卖酬宾的人,可能觉得这个折扣不值一提。但是债券类资产不同于毛利很高的名牌箱包、大衣、皮靴,5%的折扣实在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如果算上折价率,个别封闭式债券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有可能达到两位数。

虽然大家很担心通胀和加息,但是如果每年赚7%以上,在三到五年里还战胜不了通货膨胀,甚至还战胜不了银行存款利率,那就是我们的经济体出现大问题了,股票更是不知道要跌成什么样子了。

所以我有个比较另类的观点:如果想保护您的资产,现在请开始考虑投资债券,尤其是打折的债券基金(包括某些分级基金的稳健部分)。

如果你胆子不大,也不很信任我的分析,那至少该考虑在再碰到一次加息后开始建仓。如果连这都没法保护你的资产,那只能说住在地球上已经很危险了。(海康人寿投资部经理)

近10万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无关。和讯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

郑州哪家医院治妇科好
成都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上海白癜风治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