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网

我们读书

我们读书,是因为我们想成为更好的人

大千世界,怎样保证自我不迷失,思想不迷茫,如何让自己的内心获得和谐宁静?我们怎样面对自己的内心,如何在岁月长河里度过一生?

人生很多问题我们无从追寻答案,惟有修身能帮助我们从容淡定地面对生活的考验,而修心的最好方式,就是读书。读书是一种思考与认知活动,它虽然不能带来直接财富,却能带着灵魂去旅行,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读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它是一种体验,让我们从中发现人生的价值;读书是一份内心的积淀,而当这份积淀足够深厚,我们的人生才算得上富有。

很喜欢苏轼在《和董传留别》的诗句:“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着这样的诗句,颇感欣慰,一个人无论是自己生活如何窘迫,但只要腹有诗书,总能感觉到生活的美好,总能体会到生命的价值。

每每读明初大学士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常常感动于在贫寒的生活里,痴心读书带给作者的快乐。“缊袍敝衣”处“绮绣”“朱缨宝饰”其间,“略无慕艳意”一个贫寒的学子,处衣冠华贵的官宦子弟中间,没有自卑的折磨,没有艳羡而不能得的煎熬。这真是有定力的书生,因为他的心里有着自己的追求,这追求让他忘记了衣食的粗劣,这追求让他品尝读书的快乐。“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读到文中这样的句子,我感怀不已。一位当朝大儒就是在这样的读书中练成的。

常常想,人这一生太短暂了,几十年光阴,转瞬就过完了。不知不觉间,自己也到了半百之年。“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多少仁人志士发出人生苦短的悲叹。可时间,就是这样残酷,无论你怎么的悲叹岁月的流水,可是,它依然以自己的步伐,永不停歇在丈量着你的生命。即使像孔老夫子那样伟大的至圣先师,面对滚滚东去的河水,也发出自己深沉的慨叹:“逝者如斯夫!”当我手捧《诗经》吟咏着3500年前的先民的古老的歌谣,我的思想走进了那久远年代人们的生活。

当我们把一个不读书者和一个读书者的生活上的差异比较一下,便很容易明白,那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他的生活是机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几个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他只看见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他在这个里是逃不出去的。

可是,当他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他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书,他便立刻接触到世界上一个最健谈的人。

据我看来,关于读书的目的,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所说的话最妙。

读书跟吃东西一样,“此人吃来是蜜糖,他人吃来是砒霜”如果读者对他所读的东西感不到趣味,那么所有的时间全都浪费了。

读书到底有什么用?明清之际的朱舜水说:但患不读书,不患读书无所用。会问这个问题的人,多半不读书。他们不知道,读书和不读书,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锻炼的人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一个月看,差异甚微;隔五年、十年、五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就有了巨大差别。到老的时候,有的耳聪目明,身强体健;有的老态龙钟,病痛一身。

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读书和不读书的人,日积月累,终成天渊之别。所以,坚持读书,才是人生最稳的依靠,最好的出路。 道家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儒家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佛家《无量寿经》说: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

读书,是为了不让自己变成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读书,是为了成为一个有趣味、会思考的人。读书,是为了在平凡的世界中,拥有一个有趣的灵魂。

我们读书,终究是为了寻找和安顿自己的灵魂!

困扰许多人的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读书越多越感觉迷茫?这种困惑,简单的两点就可以解释:读的太少、知易行难。很少读书的人基本不会胡思乱想,因为想也想不通,还不如索性不想;而如果读的足够多,终有一天也会豁然开朗。但是,知道做不到,却只会让自己更加痛苦。那,人为什么要读书呢?或者说,读书能给一个人带来什么呢?

读书,可以造就自我

有人问:我以前读过很多书,后来都忘了,读了有什么意义?有人答:你以前也吃了很多饭,后来也忘了吃了什么,又有什么意义?意义就是那些吃过的饭,已经长成了你的骨肉。你读过的书,同样也长成了你精神的骨肉。

也许这些骨肉对你现实遇到的困境于事无补,但至少,可以让你拥有不一样的心境,不一样的修养。你的心境又会影响身边的人,影响你的孩子,善于读书就不会彻底沦陷在灰暗的负能量漩涡里。

读书,可以通晓世事

如果要正面回答读书是为了什么,读书是为了看懂这个世界,不迷茫,就不会迷失。明代倪元璐说,“当以读书通世事。”

读书是为了治好自己的愚蠢和低级,用更具层次、更有深度、更加丰富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和世间的事情。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读书,可以变化气质

古人说,“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读书是为了熏染静气、雅气、才气、大气、正气、胆气、和气和运气;读书是为了祛除躁气、俗气、迂气、小气、邪气、怯气、戾气和晦气。

清代袁枚说“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读书读久了,其实是一种脱胎换骨。

曾国藩说:读书可变化气质。这是一种对心灵、气象和格局的改造,而人的一切行事和成就无不以此为基础,命运由此而改变。

满足对未知的渴望

因为难得活一回,我们总是想多了解这个世界一点。但是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很有限,如果全靠自己亲自去体验,一个人这辈子能走过的路和看过的风景毕竟有限。但是,还好我们有书!

读书能让你见识到世界之大,同时意识到自己的渺小。让你在走向成熟的心路历程上孤独却不会寂寞,让你对自然界的万物充满好奇,并满怀敬畏。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现实的世界,我们可以看到摸到感受到,但是另一个世界,即精神世界,不但看不见摸不着,甚至很多时候我们不会注意到它的存在。想一想,如果只有冷冰冰的物质世界,而没有丰富精彩的精神世界,我们的生活将会是多么的枯燥和乏味?

书能明智。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过程中,文字是最重要、最核心的一个基础。读书,等于又重建了一个世界,让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就像王小波说的:“一个人拥有今世今生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

看清生活的本质

文学使我们了解现实生活背后的本质,构建对生活和生命更深刻的感悟。生命中绝大部分的内容,都不是按部就班的。好多人之所以喜欢稳定的生活,对改变如此的抗拒,就是出自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害怕生活偏离了原有的轨道。

未知意味着风险。但是,生活就是因为有不确定性,才会充满乐趣,如果是一成不变的人生,几十年如一日,又有什么意思呢?好多人都在为一些人生选择而焦虑操心,比如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其实,没有任何一个明天是确定的。你需要的只是冷静地计划,朝着你认为对的方向勇敢的尝试。因为,人生的选择本没有对错,所有的明天,都是前往明天的下一步。

同时,一个人的收获总是与他所经历的是相当的。人们总是喜欢待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因为熟悉会带来轻松,但也会带来停滞不前。如果你不甘愿平庸,那么你必须走出舒适区。

理解人生的意义

人类几千年来,总是在探究各种“意义”但是,意义究竟是何物?意义看不见摸不着,而且飘忽不定,应该如何衡量?意义看似来自外物,其实发源于我们的内心。毕竟人活一辈子,终究还是内心的满足。

人类的困扰总是类似的。文字,尤其是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归根到底分析的还是“人为何存在”“人生的意义”这类问题以及这类问题的延伸。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个迷宫,充满了迷惘和彷徨,没有人可以告诉你出路在哪里,而文字,就是人生迷雾中的指明星。面对困扰时,我们发出疑问,一路摸索,最终藉着文字的星光,走出人生的迷宫。

促进内心的成长

就像周国平说的: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我们排除做学问很实际的目的,读书就是我在吸取营养,把自己丰富起来。我自己感觉,读书最愉快的是什么时候,是你突然发现“我也有这个思想”最快乐的时候是把你本来已经有的,你却不知道的东西唤醒了。

你经历过的痛苦彷徨,前人都经历过,你思考过的人生,作者都已经写好。这也是我为什么文章里喜欢引用文字的原因,我也尝试过用自己的话表达,但总是感觉前人的文字比我想写的全面的多、牛气的多!

q

过有意识的生活

周国平在《思想的星空》有一句话: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书往往是我们年轻是读的某一本书,它的力量多半不缘于它自身,而缘于它介入我们生活的那个时机。

人生旅途中,我们常常回望过去,思考过往经历的意义。这样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三个问题:我是谁?我想去哪儿?我该怎么办?我们在每天周而复始的忙碌生活中,常常会迷失自己。而当光阴飞逝,岁月流转,我们再回首时,是否实现了最初的愿望呢?所以,别过无意识的生活,要留心观察和体会,别让生活悄然溜走却浑然不觉。

读书不能太功利

现代人,无论对读书,还是教育,还是成功等问题,评判标准都是以钱为准,都是想着这件事能带给我们什么好处,这样难免会出现太功利、太焦躁的心理。

其实,我们读书,终究是为了寻找和安顿自己。如果出发点太过功利,反而容易失去了读书的乐趣,而且欲速则不达,因为无论是读书、还是成功,都是积累的过程,一点也急不来。就像龙应台写给自己儿子安德烈的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读书,为了一个有趣的灵魂

不是说读书有多么了不起,而是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这个现世和现实,你还有追求,还在奋斗,你还有不满,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另一种生活方式。

每当夜晚,我展开一本书,在这样寂静的夜晚,觉得是属于我的世界。读着读着,我觉得在一页页的文字叠加的书本里,那些书中的人物,就从书中走出来,向我深情的诉说。我听到了陈子昂的悲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还有那位上天的谪仙“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那是多么快乐的生活。读书真的让我品味多彩的人生。在不同的人生观照里,我寻找自己的人生坐标,我觉得有这么多一流的,流传千古的作家们日日跟我交流,把他们含英咀华的篇章送给我,我读之赏之,有时感动落泪,有时为之击节拍案,读书真的让我忘记了生活的单调,我觉得我的日子是那样的多彩而富足。

一代人的书籍里有着一代人与命运的抗争。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列祖列宗的生命图腾,就是这一本本书传承给我们。能遇见他们,不是我们的幸福吗?将他们的梦想与祈愿传承给后人,也是我们责任和使命。

我想起那个楚霸王项羽,在他读书的年纪,你看他怎么读书的?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没有扎实的读书经历,没有书卷做根基,他一步步错失良机,本来与千古帝业就一步之遥,只可惜“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直至他死期至也尚不自知,“身死东城,尚不觉寐而不自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这真是愚蠢致死了!就是那位成就千古帝业的秦始皇又当如何?焚书坑儒,对读书人犯下如此不可饶恕的弥天大罪,最后祸及子孙,葬送帝国。“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人的力量如果来自自身,西霸王力能扛鼎,“力拔山兮气盖世”看来,这书卷里面自有自有神力。一代的成吉思汗,弯弓射大雕,弯刀铁蹄横跨亚欧非三大洲,他守得住疆土了吗?短短几年,就被他列为四等人的汉人义士了。这书简直是法力无边。拥有它,你是超人;蔑视它,你将陷入人生的困境。历史的前车之鉴,已经照亮你眼前的道路,你能漠视吗?

真正雅致的生活,真正多彩的人生,真正丰盈的生命,真正高尚的灵魂,都需要到书中去寻找。我的朋友,在书海中,我们结伴一起畅游吧?

没有一本书能让我们看遍全世界,也没有一本书能让我们看清楚生活的全部真相,但我们必须走过去才能看到世界的一角、生活的一隅。有一句话让人很受启发:“终其一生,我们都在给自己竖一座高墙,但是有时候,你得到墙外看看。”读书,意味着我们还有追求,还在奋斗,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

我们读书,是因为我们想变成更好的人。读书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生活和人生的意义,读书可以让我们获得内在的安静和平和,而不是外在的赞许和认同。因为,读书,归根到底还是用来丰富内心,强大精神,最终指导行动的。所以,好多问题,你想要的答案,都在书里以及你的心里。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读书

读书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这些符号最常见的是语言文字,其他还有音符、密码、图表等也在此列;一般获取过程使用眼睛观看,也包括盲人用触觉来识别凸字等其他获取方式。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读书很用功。

骨折后注意事项有哪些
脉络舒通丸的效果
大便排不出来通便妙招
最近更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