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周末读32为而不争
解读这是《道德经》的最后一句,也是核心要义所在吧。何为天之道?最形象的说明是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所以老子认为,水几于道(接近于道)天之道是利而不害人之道就是为而不争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其目标指向是治无为是手段和方式,目的还在于无为而无不为在此,我们对为作一个全面的理解。
为的指向是:做好自己。
为的要求是:道法自然,遵道而行。
为的特性是:持之以恒,勤而行之。
为的特点是:自我控制,自我约束。
为的形态是:弱化,柔弱。
为的方向是:反(返)”归一”
为的条件是:知足,知止。知足能知止,知止才能自觉的返
再来说争
争的对象:名利。
争的形式:对抗。
争的特点:强硬。
争的形态:居,据为己有。
争的过程特征:没有节制,不知足,不知止。
从争的反面去理解,从反面去实施行动,就是不争。
以创业为例,你办公司,最容易想到的就是要盈利,但马库拉对乔布斯说:你永远不该怀着赚钱的目的去创办一家公司,你的目标应该是做出让你自己深信不疑的产品。背后的意思是,你不要想着赚多少钱,不要想打败谁,去做你自己深信不疑的产品就好了。乔布斯真是这么做的,如果苹果公司算很成功的话,这个公司最本质的理念,是不是和为而不争很相似?
大家都熟悉马云,马云说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包括现在阿里金融做小额贷款,马云一再强调阿里不是要和银行竞争,而是要解决小额公司的贷款难问题。做一个公司,如果出发点是奔着与人竞争去做,结果会很不一样。马云的经营理念同样体现着为而不争
我们回到老子的《道德经》其实老子还说过很多类似意义的话: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最后来说说从政之道。权力游戏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种以无我之心利益他人的游戏,是一种以成就自身内在的修为来影响他人的游戏,是一种不争的游戏。君子之行是为而不争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默默无闻地做着利益众生的事(此即为,不与他人争权夺利,争功立名(此即不争。由此所获得的道德影响力才能够真正让他人心悦诚服,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了。
结语: 天之道,天地之道,天地无私心,利万物而不害,使得万事万物,生生不息,循环往复,故能长久,此道此德,无声无息,无与伦比。
人法天地,人遣其私欲,为所当为,无成有终,为而弗有,立于世而利于世,随顺世俗,感化人心,立人达人,不争名,不争利,不居功,功成身退。
注:此文是《道德经》中最后一篇,也是最有感悟和收获的一篇,酝酿了许久,看了很多的参考资料,在一朋友的督促下收笔,也是迄今为止较为满意的一篇。对古典的理解,总是见仁见智,愚以为对心智有启迪、有所裨益便好。趁饭后闲余记之。又:翠绿的毛竹是老家的竹林。
- 下一页:极品全能狂医第九十三章新任命
- 上一页:长调为告慰父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