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荒踪散文百家禅的缘起
在中国佛教史里,禅宗是以“释尊拈花,迦叶微笑”为肇始。灵山会上,释迦牟尼佛拈花示众,众皆不知其意,独有上座大弟子摩诃迦叶面露微笑;释迦牟尼佛便将“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传给摩诃迦叶;迦叶成了第一代祖师,然后,第二十八代祖师菩提达摩来到中国,成为禅宗初祖。当然,这是禅宗传承的开端,并非禅的源起。
禅的本质,是心灵对自我与世界的反思。心灵对自我与世界的反思,是“正法眼”与“涅槃心”的结合。禅的正面是“实相”,反面就是“无相”,这么个介于有无之间,所以是“微妙法门”,不受文字语言局限;恰恰相反,文字语言是受心灵导引的。“教”,指的是经教,书籍经典对人的教导,是受文字语言局限的;因此,禅的领会与传承,在经教之外。
佛教的缘起,由于释迦牟尼佛的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这是因为教主释迦牟尼有了“正法眼”“涅槃心”,能够有那么多的法可说。那么,释迦牟尼的“正法眼”“涅槃心”从何而来呢?这就要从释迦牟尼生活的印度说起。
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的地域,一年三季:暑、雨、凉。酷热、湿润、空气的清澄干燥,使印度人生活在被动、忍从、思索之中。因此,恒河流域,哲人辈出,他们希求永远的生命(不是苦与短暂)会在现实生活的远方,探究宇宙世界的统一性原理。在公元前一千五百至一千年,形成“梵天创世”的学说。
“梵”,既是宇宙的本原,也是世界的统一性原理;进行拟人化的象征,那就是创造并主宰世界的至上之神。“梵天创世”学说使人们认为祭祀(用来沟通人神关系)是万能的,由是而使社会按照种姓制度进行统治,职司祭祀的婆罗门高居最上阶层。
到了公元前五世纪,从社会的中低阶层崛起了“沙门”集团。“沙门”,是由游徙者、遁世者、苦行者、乞食者组成团体的指导者;他们反对种姓统治,认为“梵我一如”。
“梵我一如”,是指个人内在的统一性原理与宇宙的本原可以等同。这是较早出现的追求思想自由、个性平等的思潮(中国从黄帝时代开始,民为重的理念作为政治指标就已得到实施。民为重,其实就是对民主、平等的允许)。释迦牟尼便是在这种思潮流行的时代中生长、出家,做成“沙门”之一,然后成为佛教的创立者。
禅,作为佛教的思维方式,它在本源上,跟佛教思想的缘起(释迦牟尼佛所处时代的思潮)是直接贯通的。这也就是说:心灵对自我与世界的反思,最大程度是受“梵我一如”的启迪。而“梵我一如”的思想之所以从对“梵天创世”的祭祀万能中产生,这是因为人能祭祀,虽然祭祀的对象是神,却这神是被祭祀设定的;祭祀的因人而能,等于是说明了人有着万能的可能,而人的思想与心灵则归之于“我”。
心灵的反思,必须首先对自我与世界进行客观深入的本质直观,作出条理清晰的分析。这些观察、分析,最直接地得之于内心,乃是只可意会、难以言喻。
“梵”与“我”的本质,是文字语言不能尽述、现象表演无法尽拟的精神。这种精神一旦相得于心灵,成为禅的源泉,禅的本体便也是超言绝象的心与法合。因此,拈花一笑,其意无限。
禅在印度本土,一直不曾一枝独秀。对印度人来说,禅的思维是“梵”派生的,信受于“梵”,即是包含了禅。而因为被“梵”包含的禅乃是印度人传统的思维,在传统而习惯的根本受用之中,所以,是不显见的。这就像是房屋,显见的是屋顶,亲近的是屋体(门、窗、墙),根本的是屋基。
同样如此,道与周易结合的思维,是中国根本的思想传统。道家思想如屋基,儒家思想如屋体,佛教思想如屋顶。中国古人在唐宋之前其思想上的宽容包涵是很契阔的,并且道儒二家所共宗的“道”,在本质上类同于“梵”,禅则是类同于道学中的玄(印度哲人奥修认为道家的庄子是真正的大禅师)。
原先,佛教与禅是上流社会的精神零食,但到了唐代中期,佛教从宫廷、贵族走入民间,此后,在民间与民俗文化打成一片。于是,佛教文化在民俗中成为精彩亮点,禅宗犹如一枝独秀、花开五叶(一个禅宗生出五大支派)。
当然,道、儒、佛进行比较,佛教比道与儒更能刺激可以表现的文化,以禅思为核心的般若学比道学更能刺激心灵。灵奥、契阔、辩证,乃是禅思的主要特色,也是精彩之所在。学以致用的儒学讲究现实中的认真,以朴为宗的道学注重契合于永久的精神。在客观物质和主观欲望中挣扎的人生,往往逆反于现实的严肃,同时又不甘于生活的平淡,不由自主地趋向于精彩的刺激,由是而使禅受到极大的欢迎和欣赏。
因此,唐代之后,禅甚至是大行其道;佛教寺院以禅寺最多,教寺、讲寺、净寺、律寺、圣寺寥寥无几。菩提达摩成为禅宗初祖之后,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至六祖慧能之时,分为南北二宗(南宗慧能,北宗神秀),再在慧能派下演出五个宗派:沩仰、临济、云门、法眼、曹洞。这五个宗派,以临济的发展最大,衍生了二个宗派:黄龙、杨歧。
禅宗的花开五叶(其实是七叶)、大行其道,招致了教内另一宗派的强烈反对;这个宗派,是与禅宗同为佛教八大宗(禅、密、律、净、三论、天台、华严、法相)之一的净宗。净宗信仰极乐净土,以神化的佛为绝对的向往,奉行的是信仰教条化和思想形式化。
禅、净的敌对,因为禅是不拘任何形式追求近乎绝对的自由,在思想上反对佛教的形式化、教条化。而佛教源起于反对创造神主宰世界的思潮,属于无神论。却释迦牟尼去世之后,被佛教徒神化;这成为佛教的自相矛盾,使佛教在印度本土逐渐丧失信众,被复兴的大梵信仰的印度教(前身是婆罗门教)取代。
如果轮回是个假设,那么,极乐世界当然是个无何有之乡。在这里,一个很简单的逻辑:既然有形的事物乃是虚幻,难道无形的思想和被思想设定的概念就不是虚幻了吗?
神是思想精神至高无上绝对化的产物,禅在心灵自我近乎绝对的自由活泼中进行表现,既是人与神的对立,也是“我”对“梵”的并峙。因此,禅的精彩,只能是在四千年前就已以民为重的中国得到盛行。
自由、平等,作为禅的内涵,注定了禅只能在宽容包涵多元文化的国度才可以发扬光大。这是禅在中国盛行的主要因缘。
二零一零年八月十四日
共 245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无论是禅宗也好,真理之道也好,万事万物离不开宇宙这个本体。我们从无字的天书中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正如老子所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佛家讲究虚空,虚空就是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无论我们追寻什么样的道与宗,在大自然的真理实相面前,领会天地的无言之教。“大道泛兮其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宇宙无穷的奥妙中了悟,自由、平等、感恩和包容。谢谢艄夫的作品 【:石茵】【江山部精品推荐 】
1楼文友: 09: 9:19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在大地风云经中,一切为心造,我慢会随之放下,感恩会随之而来。我们都是生命的主宰,真正的真理实相它是超越语言名相。 我不完美,但我一直努力做我自己。
回复1楼文友: 1 :49:16 谢谢石茵!
2楼文友: 17:50:24 想起一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心中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讲究是广善缘,渡罪过,寻极乐,修正果。佛家讲究的是虚生之像,凡圣者皆归始也。问好朋友,遥祝愉快! 一段文字 一池寂寞 一路墨香抵达谁的心房
回复2楼文友: 1 :49:57 谢谢猜不透的伤!
小孩尿少尿不尽
诊断尿路结石主要方法
贵州威门药业热淋清颗粒
生物谷灯盏花产品冠心病会不会头疼
儿童尿频尿急是什么原因
- 06月21日女生网给狗狗染毛好不好怎么给狗狗染毛位置
- 06月21日女生网给狗狗套甲套好不好位置
- 06月21日女生网给猫咪洗澡时抓人该怎么办位置
- 06月21日女生网夏季饲养德国牧羊犬经验谈之预防中暑和晒伤位置
- 06月21日女生网给猫咪打针的正确方法详解种注射法位置
- 06月20日女生网猎狐犬日常喂养位置
- 06月20日女生网猎狐梗颜色位置
- 06月20日女生网猫为人父母应该如何护理位置
- 06月20日女生网猫三联的免疫程序位置
- 06月20日女生网猫咪七岁以后要吃专属的猫粮位置
- 06月19日女生网狗狗日常学习四大训练手段位置
- 06月19日女生网狗狗摇耳朵挠耳朵是怎么回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