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网

流年难舍那块曾遭受屈辱的土地土地征文小说

这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她曾带给过我那么多的屈辱,承载了我那么多的艰辛与酸楚,然而,当她即将在我生活里消失时,却令我感到是那么的不舍……

——题记

[一]

这些天就心神不宁,家里的房子及房后的土地都要被征用,城建局已经给下过两次拆迁通知了,刚才城建局又来人贴了一张拆迁通知,据说这是政府下的最后通牒,再不搬迁就通过法院对我们进行强迁。

原因是这一居民区的房子及房后那片土地,都属化工厂已审批的扩建范围,化工厂各种审批手续齐全,只因居民不搬走,工期一拖再拖,城建局三番五次来粘贴拆迁通知。

一见拆迁通知立刻感到心里烦闷,在院里出来缓步向房后走去,房后即是要被占用的土地,在地北头矗立着一座高高的坟墓,坟墓里埋葬着死去的父亲,坟墓不远处是一条交通要道。

我家这片土地宽约二里地左右,长约四、五百米,今年种了高粱,此时已收割完毕,地里只剩了高粱茬子。父亲的坟墓在地北头,南头是我家的房子。

我围着坟墓看了一圈,心里暗自说:“爹啊,看如今这形式,您老人家又要被折腾得不得安宁了啊。”

说完便坐在离父亲坟墓不远的地方,一会回头看看南头的房子,一会扭头看看眼前父亲的坟,在两者之间的眼神里,出现了我童年时的一个画面。

[二]

那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土改时期,四十多岁的父亲被土改运动弄得整日里愁眉不展,因家里的土地要被充公。

父亲不解的是土地孙家祖辈留下的,是他看着自己父亲和爷爷省吃俭用地积攒钱买的,怎么就平白无故白白给分掉呢……

父亲心里不服便和工作组争论,歇斯底里地据理力争,然而父亲所有的努力全都白费,土地革命的洪流席卷了整个华夏大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甚得民心,父亲阻止分田地的力量如螳臂当车一样被碾得粉碎。

父亲非但没阻止得了土地被分掉,反而由于他与工作组、及村民们态度不睦,按土地数额本不够把父亲定为地主成分,却因父亲的言行把他划入了地主行列,并进行了严厉的批斗与十分残酷的体罚。

从小就被娇宠着的父亲,由受人崇敬的仰慕者一下子沦落成被人不齿的地主分子,看着自己家大片土地都被分掉,便整日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在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中煎熬着……

父亲感到度日如年,终于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父亲实在无法承受生活突然改变带给他的苦难,趁家人熟睡之机来到地北头那几棵枣树前,用绳子把自己吊在树上,含冤结束了他四十六岁的生命。

父亲带着不解与怨恨离去了,但是工作组并没因父亲离去而摘去我家地主帽子,相反,这顶帽子在我们头上压了几十年,直到历史车轮进入七十年代末的开放年代时,我家的地主帽子才不翼而飞。

在房后大道两旁长着的是各种杂草,没有任何品种的树木,唯独我家房后地里长了七、八棵枣树,父亲就吊死在其中一棵最大的枣树上。

父亲这种自缢行为,当时被认为属于对政府不满,不但没有人可怜反而遭到一些人的唾弃。

我家祖籍不在此地,爷爷死时,父亲用大车拉着棺木运往几百里外的故土安葬。如今父亲去世,加之他这种死法,根本不可能把父亲再运去祖籍,何况父亲一死只有母亲领着我们姐弟三人,孤儿寡母的实在无力把父亲运去故土安葬。

地主富农成分是要受管制的,何况父亲还反对土改运动呢?所以埋葬父亲也不是我们自己可以说了算的。

父亲吊死在枣树上时家里人根本不知道,被一位外村起早路过的人看见,跑来我家附近大声呼唤,惊醒左邻右舍跑向父亲吊死的枣树。

母亲跟随人们跑到那儿时,先到的人们还唏嘘不已地发愣,母亲一见吊着的人是父亲,当时就急了,扑上去用柔弱的身体扛起了父亲,人们也纷纷上前七手八脚地从树上把父亲放下来。

然而为时已晚,父亲早已气绝身亡,他两个眼珠瞪着,长长的舌头耷拉在嘴外。

父亲的死轰动了整个村子,甚至惊动了乡里,工作组经过一番走访调查及询问母亲后做出决定:父亲属于对当前形势不满,却因无力反抗,故以死来抗拒土改运动,其情节十分恶劣,因人已死亡,故不再追究,就地埋葬……

工作组对母亲说:“他不是相中了这棵枣树吗,就把他埋葬在枣树这吧……”

工作组的话在当时就是圣旨,没有人反驳得了,于是母亲含泪求了几位村民,悲痛欲绝地把父亲安葬在他吊死的枣树下。

也许是因父亲含冤死去之故,他在万物凋零的秋季死去,待转年春暖花开时,每年那些枝繁叶茂的枣树,居然全都不明原因地枯死了。

从此这片地里就没有了任何树木,大道两旁夏天看着还可以,因长着各种庄稼,一到冬季光秃秃的一片,只有父亲的坟墓高高地矗立在那里。

想念父亲使我心里感到疼痛,不知不觉眼泪已在眼角溢出,便默默地说:“爹,您在那面还好吗……”

起身本想回家,可就是挪不动步子,两眼看着这片高粱地,这里是多么熟悉啊,地里的一土一石乃至一草一木都那么清楚,闭着眼睛都知道哪里有什么,因为从小就是在这里玩大的,无论是土改运动,还是后来土地集体所有制,房后这片土地由始至终还是由我家经营着。

土改运动分地时由于父亲吊死在这里,虽村民们也知这块地的土质好,但在心里总感觉犯膈应所以谁也不要,故此当时就分给我家做自留地,后来又分田到户,这块地自然而然还是我家的,年年春种秋收一直种到今天,把自己几十年的情感,都毫无保留地凝聚在这块土地里去了。

此时化工厂扩建要占用此地,在情感上哪接受得了啊,便天天在高粱地里走动,来父亲坟前徘徊。

在父亲坟前徘徊了一会,看着父亲那座高高的坟墓,看着看着,又一个画面在脑海里闪现出来,索性不走了,一屁股坐在了父亲高高的坟墓旁边。

[三]

刚一坐下,父亲死去三十多年之后的一个画面在思绪里闪现出来。

这时已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当时掀起了殡葬改革高潮,其口号美其名曰不让死人浪费土地,当地除华侨及是少数民族家的祖坟不在殡葬改革之列外,其余的坟墓无论葬在何处,也无论是谁家的,都必须在限期内统统迁走,即便坟墓不迁走也要就地深葬,把坟墓弄成平地在上面种田。

此政令一下达,当局所辖各村都行动起来,因上面有要求,党员干部必须率先执行,否则立即就地免职。

党员干部们不敢违命,宁可得罪安葬于地下的老祖宗,谁也不敢得罪活着的顶头上司,第一时间都把他们老祖宗坟墓处置成为一马平川。

老百姓和党员干部们都没有人敢反抗,谁还敢抗着政令不执行啊,也都纷纷把祖坟迁走的迁走,迁不走的也就地深葬了。

我恰好到了父亲当年吊死的那个年龄,看着父亲高高的坟墓,想起年年清明节都来为坟墓填土,实不忍心把坟墓平掉。

虽没有了阶级歧视,也不再因地主成分而受人歧视,但平掉父亲坟墓是躲不过去的,因为所有村民家的坟都基本平完了,包括那些在外地当大干部人家的祖坟,也不得已都一一平整掉了。

天天在父亲坟墓前徘徊,在距平坟期限还剩三天时,村里派人把我找去,书记不悦地看着我说:“我说孙成,你平时办事挺明白的,这次怎么拖起后腿来了啊,你家是华侨啊?还是少数民族啊?干嘛还抗着不执行呢?不要以为你爹是那种情况下死亡他的坟墓就可以扛着不平……”

知道抗不过去便婉转地说:“我父亲坟墓埋在自己地里,又没占用其他土地资源……”

书记当即驳道:“你自己的地也不行,土地所有权归国有,必须迁走或是深埋!”

见实在无法抗拒就说:“我也没说不平啊,我这几天有事,放心吧,两天之内一定把坟平掉。”

第二天便领着儿子,拿着铁锨来到墓地,先把坟墓的土闪开,见父亲的棺木已变得腐烂无形,几块不规则的木板长短不一地躺在墓坑里。

拣出腐烂的木板之后,下面便露出了父亲的骨骼,较小骨骼腐烂的已变成泥土,只有颅骨、腿骨等较大的骨骼掺杂在泥土里。

把大大小小的骨骼全都捡出来装到一个木匣里,在原来安放棺木的地方又向下挖了三锨深,然后把木匣放进了深坑里,接着把腐烂的木板也盖在上面,把原来坟墓的土,及坟墓四周的土又都重新填回到坑里去。

经过一阵填埋之后,原来在远处就可看到的父亲那座高坟,此时已被夷为了平地。

平整完了父亲的坟墓,见周围早年死去枣树的地方还一直就那么荒芜着,便连同那片既坑坑洼洼、也杂草丛生的荒地一起平整起来,我们足足又干了两天才算弄完。

看着平整出来的土地足有篮球场那么大,虽因平坟墓而感到郁闷,此时心里倒是平衡了许多。

平整出来土地,由于是新开垦的,所以庄稼的长势却大不一样,便在心里嘀咕:这里庄稼长不好莫不是父亲怪罪我们?怪罪我们有用吗?平坟是当局的指令谁抗拒得了啊……

直到种过两年之后长出与原来土地差不多的庄稼时,我心里才消除了怀疑父亲怪罪的疑虑。

几年之后形式又发生了变化,上面换了领导,对殡葬改革又不提倡了,人死之后也不再强迫拉去火葬场火化。

政策一变,人们便又把沿袭几千年土葬的老办法捡起来,人死了之后装殓起来埋入地里,并且坟墓都埋得贼高。

人们见又可以葬成高坟无人限制时,就把平坟运动时迁走,或是寄存在殡仪馆的亲人骨灰弄回,有重新选坟址,有在原来坟址的,把那些平掉的坟墓重新恢复了原样,一座座坟墓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几天功夫就遍及了田间地头,荒山野岭乃至江河湖畔。

我也把父亲骨灰在深坑里挖出,深坑填平后,把装有父亲骨骼的匣子放在上面,然后往匣子上面埋土,不一会就形成了一座高大的坟墓。

这次恢复完父亲坟墓后就再也没有什么风波,每逢年节便领着儿子来给父亲烧纸祭奠一番,直至如今相安无事。

想不到平地又起风云,突然又冒出个化工厂来,而且化工厂是本地的支柱企业,政府一直都是大力支持,所以他们的扩建审批手续都是一路绿灯。

因此父亲坟墓迁走是板上钉钉,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这时已夕阳西斜,站起看了看父亲的坟墓,便一步步向家里走去。

[四]

由于居民们拒绝搬迁,化工厂扩建工程一拖再拖,时间不知不觉进入冬季无法施工,化工厂扩建工程也只好搁下来年后再说。

时间很快就进入了腊月,到了腊月二十八的上午,我又领着儿子孙明礼去坟墓烧纸,并且这次唤了孙子孙思亮也一起去。

到了墓地把一兜子烧纸都放在父亲坟下面点燃,接着就在父亲坟前跪下,孙明礼也挨着我跪在坟前,孙思亮被我唤过来挨着孙明礼跪下。

孙思亮见我小声如念经般叨咕着怀念父亲的那些话,便小声问孙明礼:“爸爸,爷爷叨咕什么呢?”

孙明礼剜了他一眼,孙思亮便不敢再问,扭过头偷着我,他看到我正在流泪。

日常生活中孙思亮怕孙明礼,孙明礼则怕我,而孙思亮却不怕我。

孙思亮从孙明礼身后来到我身边,用我身体挡着孙明礼视线小声问:“爷爷,你哭什么啊?坟里埋的是你亲戚啊?

不愿意理睬孙思亮,随手拿起一根棍子,在那些未燃尽的烧纸堆上扒拉着,烧纸被扒拉的燃起呼呼作响的火苗,火苗夹杂着烟雾伴随纸灰飘向空中,被风一吹顷刻间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孙思亮见我不回答就不再问,我和孙明礼就那么一直跪着,待烧纸燃尽才在坟前站起,祖孙三人转身向家里走去。

孙思亮由于挨了孙明礼白眼,一路在我一侧躲着他,还不时地看看我的表情,见我烧纸时还哭,怎么一回家就高兴起来了啊?坟地离家仅几百米,走到家最多也就是十分钟左右,怎么会与烧纸时判若两人呢?

进家后就张罗起来,先把东墙处摆着的老式台桌收拾干净,然后打开炕上柜子,在里面拿出一轴发黄了卷画,卷画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人名,孙思亮见了又感到好奇,便凑过来观看。

孙思亮见那些人名是由上到下排列成金字塔型,最上面那个人名字叫孙士元,孙思亮已念一年级了,这几个字他认得,孙士元旁边的人名及向下排列的那些名字,孙思亮就大部分都不认得了,但孙思亮也明白,这是我们家历代老祖宗的人名,也就是我们孙家的家谱。

踩着板凳把家谱挂在台桌的上方,然后又去仓房找来香炉布置着,孙思亮妈妈便往台桌上摆供品。

所谓供品,也只不过是一只家养的土鸡,被我杀完后孙思亮妈妈自己熏的,还有染料红点的馒头,以及几样果品……

孙思亮感觉没意思便去了外面,我把一切置办停当之后,就看着儿子说:“明礼,去把思亮叫进来,今天是腊月二十八,把老祖宗们都请回来了,你们都过来给老祖宗磕个头吧……”

孙思亮被孙明礼唤回,我们都面向墙壁跪倒,我对黄纸上那些名字说:“老祖宗们,今天来到年了,都回家来过年吧……”

说完和孙明礼开始磕头,孙思亮也学着我们磕,他磕了一个头之后就再不磕了,看着两个妹妹说:“爷爷,她们怎么不给老祖宗磕头啊?她们不磕我也不磕。”

共 1907 字 5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是土地使我们有了家,有了坚实的感觉,当你脚踩实地时的那份踏实,是什么东西都无可取代的。但是,作者笔下的那块土地却遭受了一次次波折甚至是厄运,为了那块土地,首先是父亲被划分为地主成分,辛辛苦苦开垦的地被瓜分,一家人也都跟着遭受不公平的待遇,最终承受不起这种非人折磨与打击的父亲自绝与那块留着自己辛勤汗水的土地里。后来,姐姐也因为那块贫瘠的土地收获甚微无法填饱肚皮而去偷生产队的粮食,又惨遭赖皮郝牛子的蹂躏,以至于离乡背井流落他乡。而当年被迫安葬在那块地里的父亲,因为一些运动,尸骨被一再折腾,到最后因为土地被征用,不得不含泪跟那块养育了几代人的土地说再见!读着这篇小说,我们似乎看到一张张无奈的脸,一把把心酸的眼泪,和一次次的动荡不安。作者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出出因为土地而发生的悲情剧,使人看后不由感叹命运的捉弄,时代的变更与文中主人公时乖命蹇的一生。总之,这是让人感动的一篇文章,推荐文友们共阅。【:红袖留香】 【江山部·精品推荐1 】

1楼文友:201 - 18:20:25 民以食为天,这食物是广袤的大地给予我们的,所以,在乡下,祖祖辈辈把土地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难怪主人公会因为失去那块土地而辛酸落泪! 有个性的人不需要签名

回复1楼文友:201 - 18:29:02 谢谢,辛苦了,感动的眼泪哗哗的啊。

2楼文友:201 - 18: 1:28 向高产作家致敬!O( _ )O哈哈~

回复2楼文友:201 - 19:14:07 谢谢朋友来捧场。

楼文友:201 - 18: 5:02 猜猜我是谁?(*^__^*) 嘻嘻

回复 楼文友:201 - 19:16:08 哈哈,朋友难为我啊,偌大的江山那么多文友,虽都不是我好友,可我也猜不到啊。

4楼文友:201 - 20:14: 8 土地从古到今,都是与生命紧紧相联系的,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条件,没有了土地,我们便什么都不是了。所以在土地上一代代一年年,故事永不停息,从为了生存开垦土地,为了政策平分土地,而如今人们却将土地变成了换取金钱的筹码,那些领导者,不管以后的发展杀鸡取卵,将大片的农田就那么嘴皮子一碰就变成了高污染工厂的圈地,这让我想到了西方的圈地运动,是多么血腥,多么无情。而那些被占用的土地,也许以后几十年,几百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都无法再恢复它原本的纯洁。这些急功近利的人们究竟在给子孙后代留下什么?然而,不论我们多么满,多么愤怒,就犹如当初父亲的抗争,终不过是螳臂挡车,无力回天。一篇文让人如何不愤慨,不伤心,不思考?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

回复4楼文友:201 - 20:57:02 想不到在这里看见你,真正懂得土地的意义,是那些实实在在靠土地生存的人,因为土地的多少、好坏直接左右他们的生活,乃至荣辱,我就曾经赶上过靠年头的好坏而决定那一年每个人吃多少口粮的年代,不挨过饿的人,是无法理解土地对于人们生存的重要性的。

回复5楼文友:201 - 09:45:08 谢谢老乡。

6楼文友:201 - 09:4 :50 亲爱的老虫子,恭喜文章成精! 有个性的人不需要签名

回复6楼文友:201 - 09:47:4 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哈哈。

7楼文友:201 - 11: 2:44 昨晚没看完,今天接着拜读老师的美文,看的感动的几次流泪。 这篇文字所折射出来的作者的那份深情,不是以土地为生活来源的人是体会不到的。除了作者父亲因土地所受的难我不知道,后面的社会变迁我也都经历过,尤其是一再的动父亲的坟,这在农村是不孝的表现,可因为国家制度的原因土地的变动,不得不再次的动了家里算是主坟吧,能理解作者那痛惜的心情。

这是一篇非常有意义的文字,语言质朴,看似乎平凡小事,却无不代表着时代和国家制度的变革,我想以土地为生活来源的人读来都会身临其境的感觉的。

回复7楼文友:201 - 14: 6:1 谢谢朋友点评,您说的很对,农村对于祖坟的动迁是十分在意的,特别是在那个年代,那真是迫不得已啊,挖坟掘墓对于当时那些老年人来讲,比杀了他们自己都难受,您如果了解那些会明白的,那工作的难度是相当大啊。

8楼文友:201 - 19:54: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 逝水流年 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回复8楼文友:201 - 20:41:10 谢谢,谢谢。

9楼文友: -25 21: 9:29 土地之于人类,是生活的基本保障,是生存之根。作者笔力遒健,以两代人对于土地的深情而因之遭遇的悲辛故事,挖掘土地的意义。

结构恢弘,情节感人,一篇接地气的厚重之文。

祝贺王老师。 名芦汀宿雁,60后。行走山水,虚极静笃。与书相伴,恋字成痴,以散文、随笔居多。

回复9楼文友: -25 22: 9:09 谢谢朋友鼓励,祝您开心快乐。

小孩消化不良吃什么药

宝宝脾虚腹泻如何调理

宝宝消化不良饮食注意

优卡丹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几岁能吃
如何判断骨质疏松
云南生物谷药业灯盏花系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