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

西风老李和他的蜜蜂缘散文

清石村位于县城五十公里开外的东南端,从西奔流而来的靳江从村中穿过,村南是田野,丘陵相连,梯田层层。村北是小山,冈陵起伏,房舍错落。河水向东流经少奇故里,沿途滋养着祖祖辈辈的父老乡亲。

村北有位农人老李,年纪六十多岁,体态稳健,目光温和。他就像院前那棵香樟树,挺着高大的身躯,为家人遮挡风雨。老李的两个女儿在城里,都有体面的工作,和谐的家庭。他和老伴住在村里,精心耕耘着三分田地。

老李家房前屋后的山坡上、田地间都种了玉桂树、茶花树。玉桂一年四季都开,而茶花要在天寒地冻时盛放。老李在村南的田边洒下各种花的种子,从二月的樱花到初冬的金菊始终花开不败。哪怕在凛冽的寒风中,依然有花在乡间田野向人们怒放。因而老李家天天生活在鸟语花香中,成为过客们眼里的桃花源。

三月的田野,生机勃勃。油菜花、紫云英在春风的爱抚下,摇头晃脑,仰头呵笑,样子十分可爱。老李在园子里专心锄土,播种青菜。身边总是“嗡嗡嗡”地飞舞着许多蜜蜂。对于这些个子小,又零散飞舞的小野蜂,老李根本就没放在眼里。他认为,它们就是小昆虫,抓回去也挤不出几滴蜜汁。

有一天,就在老李刚刨掉旁边一棵沙棘树时,一只土蜜蜂突然从树中飞出,那“嗡嗡嗡”的翅膀煽动声,像是在谴责老李破坏了它们的日常生活。老李听惯了蜜蜂的“嗡嗡”声,因此不以为然,继续低着头干他的活。土蜜蜂眼见谴责无效,在老李头顶愤愤地盘旋几圈后,猛地将它的毒针刺进了老李的耳后根。老李感到了锥心地刺痛,脸上像股辣火在燃烧。为了防止更多土蜂的攻击,只能带着老伴撤退了。到了晚上,老李开始呕吐、发烧,女婿得知这情况,赶紧将他送进医院进行治疗。

出院后的老李且不忙着干活,他要找到蛰他的那群蜜蜂。院墙内桃花红梨花白,热闹地盛开着。老李将目光停留在那棵桃树上,吓了一大跳!成千上万只蜜蜂,密密麻麻,嘤嘤嗡嗡,黑乎乎地叠成一个蜂团,足有脸盆那么大。

老李在树下仔细观察了好一会,胸有成竹地回屋,穿上防蛰衣服,戴上橡胶手套,拿着自制的蜂罩和一把刷子,边走边往蜂罩上涂着蔗糖水。老李来到桃树下,将蜂罩靠近毛茸茸的蜜蜂团,用沾着蔗糖的刷子轻轻地刷那些蜜蜂。半个小时后,蜜蜂们被老李一打尽。老李掂了掂手中的蜜蜂团,大约五、六斤重。他把蜜蜂放进木制的圆形蜂桶里。蜂桶的四周开了几个圆形小洞,供蜜蜂们进进出出,桶顶端盖上软布,这就是蜜蜂的家了。

老李是个靠着山和土地过日子的庄稼人,认识很多种野蜂,如,葫芦蜂,野山蜂,还有常见的野蜜蜂。葫芦蜂个体大,攻击猛烈,毒性强,蜂窝搭建在山里的树上,如果上山砍柴不小心碰到它们,它们会群起而攻之,严重被蛰的会致人死亡。相比起来,土蜂是一个弱小的蜂群。它们个小,蜂群只有几小,所以这种蜂,攻击性小。因此在我小的时候,我也用棍子搅过它们的窝。野蜜蜂常见,个头不大,身体壮实,喜欢在菜园、田野里飞舞,蜂窝搭建在开满鲜花的树上或灌木丛里。由一只蜂王率领上万只蜜蜂组成蜂团,如果老蜂王生出了新蜂王,它们就会分家,老蜂王带领部分蜜蜂离开,另立门户。

老李将蜜蜂的家安在门前那棵桃树上,每天看着这群小精灵振动着翅膀,飞来飞去,心里充满了甜蜜的希望。老李每隔一段时间,取下蜂桶,割下桶里的蜂蜜,等待着他的女儿们回家享用。这种土蜂蜜不仅能抗衰老,促进睡眠,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能,还可以通肠润肺。

上周日,阳光明媚,空气洁净。老李的女儿姣邀请我们去她家做客,品尝蜂蜜,零距离体验今冬最后一次割蜜、摇蜜的过程。我们带着好奇心欣然驾车前往。

乡村的道路像老人脸上的皱折,沟壑纵横,弯弯曲曲,哪怕我们的车子已行至老李所住的村庄,导航仪也只能一次次提示:“您已进入无名道路”。我们下车询问,养蜂人老李住在哪屋?指路人说:“前方左拐,到老屋湾一条有水泥路的人家。”

车子拐向一条不足三米宽的坑洼路上行驶,时不时发出底盘与路面碰撞的声音。同车人调侃:美丽乡村建设的风啊,何时能刮进老屋湾?车子越过几道山丘,寻着水泥路进入李家小院,姣已经等候我们多时。院落里,树上挂满金黄的桔子,随手摘颗放入口中,满嘴酸甜。院前的茶树林里,茶花淡定素雅地开着,洁白如雪。我明白,老李家这条平坦的水泥路,是村子里致富人家的标志,也是蜜蜂们带给老李家的经济回馈。

老李家成了养蜂专业户,房前屋后的空地上摆了很多蜂箱。蜂箱方方正正,里面有几条间隔相等的固定的蜂片,蜜蜂们在蜂片上建设蜂巢,在蜂巢里辛勤酿蜜。冬天的蜜蜂有些慵懒地在院子里盘旋,也有些熬不过天气的寒冷,恐怕看不到明年的春光明媚,百花盛开了。

老李熟练地打开蜂箱,轻轻地取出蜂片,蜂片上粘满了蜜蜂,它们也许知道主人不舍取出它们过冬的粮食,但执拗不过女儿的热情,于是它们不再四处乱飞以示抗议,只能乖巧地回到蜂箱。有些蜜蜂好奇地打量着外面的世界,停在老李的脸上,不蛰,像女儿依恋父亲,不舍。老李割去一层层蜂蜡,连同蜂巢切成方块分给我们,我们尝到了甜,原生态的甜。我们也定购了老李的蜜,原生态的蜜。

老李一边割蜜一边告诉我们,蜜蜂们也是分工合作的,由工蜂负责采蜜,采集一斤重的蜂蜜汁,需要工蜂们作一千或一千五百次的飞行,要耗尽几百只蜜蜂一生的劳作才能完成。我们割下的蜂片,有成千只蜜蜂组建蜂巢,上万只蜜蜂采集花粉酿造,三到五个月才能产出蜂蜜。老李的这组数据,足以见证他对蜜蜂用情之深。喝蜜不忘养蜜人。老李离不开养育他的村子,他将自家的蜂群分给村里人,传授他的养蜂经验。他想告诉村里人,养一群蜜蜂,可以在家门口修上一条平坦的水泥道路。

回程的路上,我想到了唐代诗人罗隐的“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蜜蜂,一年中用数十天的生命采蜜,却乐此不彼;它们体小力薄,其乐融融地奉献自己的琼浆玉液。蜜蜂是自然界小小的昆虫,也是勤劳的使者。

老李,就像这些蜜蜂,辛勤耕耘,不求索取,用他的智慧和双手,自得其乐地酿造属于他的甜蜜生活。

共 2 6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蜜蜂酿蜜,那是出于它们生存、繁衍的本能。而人,则能操控蜜蜂的劳动,享受它们的甜蜜果实。文中的老李,是个勤奋、本分的农民,他靠自己的双手向土地获取属于他的幸福生活。又利用他对蜜蜂的知识,发展、壮大他的养蜂事业,使他成为乡村中先富起来的人。本文立意明确,内容与主题紧密结合;叙事清晰,情节颇有趣味;用词朴实,读起来流畅无阻。感谢作者赐稿西风,建议共赏,强烈推荐。【 寒江孤鸿】【江山部精品推荐016121 17】

1楼文友: 21:20:57 兵兵,下午我有事,晚上去聚会了,因此直到现在才将你的文章发表,请你原谅哈。

2楼文友: 22:16:46 淳朴的文字,描绘了一位勤劳智慧的养蜂人,自己致富之后,不忘乡亲们,他热心地帮助其他人也搞起了养蜂事业,值得敬佩!感谢兵兵带来佳作! 岁月静好 海韵7867 2982

楼文友: 00:0 :57 善良的养蜂老人,勤劳致富不忘帮扶乡亲们!文笔细腻,佳作! ( ()

4楼文友: 21:1 : 7 自己致富不忘相亲,无私相助高凤尚!祝贺兵兵作品加精! 岁月静好 海韵7867 2982

6楼文友: 04:20:48 是老李养殖了蜜蜂,也是蜜蜂成就了老李的甜蜜生活。老李和蜜蜂,一样的勤劳,一样的智慧,一样的乐于奉献。拜读佳作,恭喜加精。

7楼文友: 07:12:18 祝贺精品!

8楼文友: 09:42:25 用勤劳的双手酿造幸福生活,是我们这个时代提倡的奋斗精神,欣赏,祝贺加精,问候兵兵老师!

9楼文友: 21:57:09 好文值得欣赏,祝老师创作愉快 心若在,梦就在

夜尿增多临床症状

夜尿增多什么原因呢

夜尿增多怎么处理

治疗腹胀的中药
微信微店
长期便秘腹胀是什么原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