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稷山历史上的书画名家原创(1)

稷山历史上的书画名家(原创)

中国绘画及文字产生于六千年前。那时,仰韶文化的人们已在陶器上刻划文字,是为书既有文字刻写,就已有一定的点横撇捺之幸运顿挫的方法艺术,是为法书法之艺术,从诞生起。各种彩陶文化的精美绘画,众多的岩画,已用当时的艺术观点,记叙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思想、情感,绘画已经趋于成熟。后稷故里稷山,遗存有大量的有关文化遗产。

一、绘画。

时代仰韶文化彩陶盆。

西汉彩陶蚕形罐。

稷山县原家庄北宋砖雕壁画墓。

原家庄宋墓《开芳宴壁画》

元代稷山县小宁村兴化寺《释迦诞生沐浴图》壁画。

元代稷山县青龙寺腰殿西壁《礼佛图》壁画。

元代稷山县青龙寺腰殿南壁《历代贤妇众》壁画。

陈琏,字宗器,明代稷山县人。他擅长山水画,笔尽精妙,一时为官者和士大夫们,都以能得到陈琏的画作而为荣。陈琏不仅画艺精湛,而且官运亨通,在明成化年间由布政司都吏升迁为金吾在卫指挥使经历,遂之又官拜赵州判官。他的儿子陈幛、孙子桂,俱"能世其业"均以绘画见长。

清代稷山县苑曲龙王庙《龙母巡幸图》壁画。

清代稷山县苑曲龙王庙《春播图》壁画。

清代稷山县苑曲龙王庙《秋收图》壁画。

刘秉经,生卒时间不详,字袖斋,清代稷山县人。他自幼聪慧而具悟性,能写诗,善绘画,又工于隶书和篆书。清同治四年版《稷山县志》中的"县境图"和"稷邑十景图"皆由他绘制。他去世后,邑人张宪吉挽联云:半世声名三不朽,一生学问两堪传。

张作栋 张作梅,兄弟二人生卒不详,清代稷山县人。二人都因丹青妙绝一时,旧县志中载:人有得片纸者,珍如拱壁。。

吕大化(1863~1931)名施德,字大化,号和美卿人,以"大化"之名行世,稷山县张家庄人,清光绪年间秀才。他一生饱读诗书,尤工于绘画艺术。其书画作品,构图简洁,用笔洗炼,题款得体,水墨讲究,既有书卷秀气、大家风范,又含山野地气、草根风韵,因而深受时人喜爱。

二、书法。

甲骨文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一种比较成熟的字体,它是古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文字。钟鼎文始于汉代。春秋战国五百年间,东方诸国的书法,如鲁、杞、纪、祝、齐、戴、燕、晋、苏、曾、陈、郑、蔡等,且都较多继承了成熟的西周书法的特点。稷山县两次出土的"春秋晋耸肩尖足空首布币"其布文内容丰富,为我们研究钱币史、地名史及古文字史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梁纲,字正夫,号承斋,明嘉靖年间稷山县人。他出身书香门第,他与兄梁纪、弟梁维均天资聪慧,勤奋好学,皆工诗文,善书法传颂于世,时人称为"河东三凤"梁纲酷喜临池,大小书法俱精妙老到,刚劲有力,飘逸传神。其后人评论他"匾榜碑版,照映汾晋,有神笔梁纲"之称。

梁蕙,生卒不详,字若生,号存石,明代稷山县人,系梁纪之子。廩生,遥授西安府通判,学工诗,书法挥洒入神,嘗开义仓以赈饥民,给乳媪以活弃婴,著六种吟行世。

龙,生卒时间不详,字霖九,明末清初稷山县人。廪生,中书舍人王之屏之子,也好学,工书法,著有《绿筠轩诗集》

管城,字颖士,生卒时间不详,明末清初稷山县管村人。他自幼聪慧,敦朴厚重,至性过人,中年取岁贡生。遂废读,理家务。善事弟,不驯者,积诚以感之,以和睦称。他工书法,善诗赋,精医学并以孝悌闻名稷邑,其感人事迹载入清同治四年版《稷山县志·卷六孝义篇》

韩和(1730~1819)字复林,号地山氏,稷山县马跑泉村人,精武术,善经商,工书法。

王文在(1834~1889)字念堂,号杏坞,稷山县坞堆村人。他出身书香门第,耕读之家,自幼聪慧好学。清同治七年高中探花,钦点翰林院编修。同治十二年,任云南副考官,后任湖北学正。遂辞官主讲河东书院、晋阳书院、令德书院等。光绪三年,协助阎敬铭办理河东赈务。其一生善诗词,工书法,为清末晋南一代文豪。

段国垣(1873~1949)稷山县小阳村人,清光绪三十年甲辰科恩科会试中第 95 名举人,殿试中二甲第 96 名进士,先被授以度支部主、黑龙江肇东县知县、黑龙江省高等监察厅厅长等职。民国 8 年 ,他被阎锡山委任为山西省天镇县知事,民国 12 年 调任广灵县知事。段国垣不仅是清末民国时期山西科举名人、政界名士,还以书法驰名,尤工楷书,字雄厚饱满,有颜筋柳骨之势力。

罗可桓,1873—?,字公玉,号稷东野人。稷山县杨赵村人。他自幼好学,其父曾送其归介休读书,肄业于锦山书院。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与先外曾祖父朱怀皋公、常赞春、常旭春为同科举人工诗文,尤以书法享誉一时,今公私藏家仍多有收藏者。著作有《稷东寓公诗抄》八卷,有民国十五年1926介休罗氏铅印本行世。并有《北游诗纪》亦铅印本。与仲城书《帝京篇》四条屏。细审其书法,不难测知是与颜柳一路探其奥赜,且能自具面目者。也能见出他对何子贞书法渍染之深。其笔致圆健含蓄,步履轻盈;留行自由,娟洁匀美。一管笔在手中游弋生姿,恣情徜徉而妙合天籁,不落俗格。结势稍逞抑左扬右之势,时于横、竖、撇、捺作长枪大戟式的夸张处理,但运行舒缓而不疾急,自然而不跳荡,故有一番婉转秀媚、温润通雅的风姿。收紧中宫,字气内蕴不泄。下笔果断,抽锋利落,斩钉截铁,势裹力蓄。章法亦极精美。行距略大,字距略小,每字所占空间微呈广狭敛散之变,显得节律明快、疏朗潇洒,气息通达。

王堉昌(1876~1938)字养斋,号高凉迂臾,稷山县城南门人。清光绪二十七(1901)举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就读于山西大学堂中斋,光绪三十一年毕业,授予贡生。辛亥之后,1912年至1937年,历任河北省武安县知县,山西省榆社、盂县、太谷、汾阳、五寨等县县长,山西省政府秘书处第一科科长、第二科科长及省政府代等职,是民国时期山西著名金石家和晋学家。他幼承家教,从童年开始,在其父王畴五的教诲下,对金石考据即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博学多才,诗文书画无所不精,勤于治学,精研金石,兼渉考据之学,对金石书画、砚石印章能剖析微茫,辨其真赝。

苏光华(1901~1938)字明卿,稷山县管村人。他自幼天资聪颖,五岁可诵读《千家诗》毕业于太原国民师范学校。先后担任河东盐运使公署秘书、河东维新医院院长等职。苏光华一生多才多艺,除对医学深有研究外,另酷爱文史、书法和绘画。其书法,真、草、隶、篆无一不通,尤其善与汉瓦当文、钟鼎文及魏碑。作品既有颜、欧、柳、赵之势,又有逸少、郑板桥之形,笔力遒劲,风格独特。全国副主席程子华题词赞颂苏光华是:抗战中的书法家"

姚奠中(1913~2013)原名豫太,别署丁中、刈草、樗庐,稷山县南阳村人。国学,中国著名国学、教育家、书法家。他毕业于运城菁华中学和太原新民高中;肄业于山西教育学院和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最后就学于民主家、国学章太炎之门,研究国学。曾担任:全国六、七届委员;山西省五、六届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山西省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山西省古典文学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山西书协名誉主席等。书法方面,他的金文、篆、隶、行、楷并臻上乘,行草以颜为基础,熔篆、隶、魏晋于一炉,尤见精神。多次参加全省、全国、国际大型展览,其作品皆入选、入集、入藏、勒碑,不少作品流入东西各国。内容多为自作诗,其诗、书、画、印,被并称为"四绝"

2017年6月21日至23日,习在山西考察调研,在谈到山西农业时专门提出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的定位,对稷山县人民是极大的鼓舞与激励,作为后稷儿女,弘扬农耕文化和后稷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与担当!

厦门男科医院地址
哪些儿童止咳药不含防腐剂
双效希爱力和希爱力的作用
最近更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