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

春秋访堡下村记访堡下村记随笔

5月 1日,我等1 位文友到榆社堡下村走访。在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部旧址上,我不禁慷慨激昂而提笔铭记。堡下村,位于北寨乡东北部10公里处,距县城25公里,榆北公路沿村而过,村东为泉水河。现有人口480多人,仅有200余人留守。

我们一入村,但见排排新房靓丽,街道整洁,间有鲜花、新体育器材等,一派新景象而引人注目。有几个村民,正坐于山墙下的干木上闲话。我们按约请来向导,巡路标指示牌,向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部旧址上走去。沿巷见高大新戏台侧旁有一古院古门,门上有砖浮雕,十分精美;又见石磨、石碾,仍存使用新迹。有一书“松竹梅”大门,门前抱鼓石、石阶、石基条等已磨损不堪,甚是古老而沧桑,却不知年岁。尚贴春联,分辨今古。据说,该村曾有不少富户,足可见证。巷忽转,至一书“平为福”门前,即为门上尚挂着一个带有五星的军属门牌。入门向左,为民房小院,占地面积78㎡,坐北朝南走向。原为一进院落布局,正房为二层式,上层已被日寇烧毁,尚有两个廊柱基石。现在正房为三间石质拱圈窑洞。三间东屋为后来筑建,居住着一对老夫妇。老人年已八旬,他讲了其父亲 5岁参军走后,就再也没回来,其母因此而疯癫至终,讲来不禁落泪。旧址背靠高山而西邻三间石质拱圈窑洞。背靠的大山,还曾发生过,在日寇追逐下,一村民跳山崖而不死,一八路跳下去命归黄泉,甚是感叹而悲悯。据介绍,第二军分区(1940年之前称第一军分区),隶属太行军区,1944年迁居于此(当时属和顺县),1945年11月迁往左权县马厩村。驻扎的司令部成员有:司令员曾绍山,政委陶罗江,书记赖然义,宣传部部长张会如等。曾绍山在此期间,指挥所属部队新十旅和第一、三、四军分区密切配合,多次粉碎了日寇第六十二师团等日伪军对根据地的疯狂扫荡。1945年遵照朱德总司令反攻命令,对日伪军发动了反攻。

又据介绍,1945年1月22日,驻和顺县、太谷县日寇200多人,为搜寻营救被俘的日伪山西省政府教育厅行政顾问、日本天皇的表弟铃木川三郎,偷袭中共太行二地委和二军分区机关驻地堡下村。日寇于黎晨到达堡下而围剿。据说,有哨兵发现日寇,欲鸣枪示警,却因枪与子弹不配而卡壳,致使痛失突围良机。曾绍山衣衫不整而临危不惧,手握短枪,指挥群众部队突围,却乱作一团。受周恩来邀请,正在堡下村考察抗日根据地的美国驻延安军事观察组人员,正住在财主“岁进士”之旁的小院里,因岗哨被杀,美军中尉惠特尔西与陪同的 5岁翻译李绍唐被堵在院内。在突围中,为掩护惠特尔西脱险,李绍唐遂不顾个人安危,放弃只身能够脱险的机会,7次帮助惠特尔西越墙,均因惠特尔西身体笨重而未成功。后与惠特尔西一同牺牲。李绍唐的头被日寇砍了下来,身首异处。至今,门砖樯上仍有数处弹洞,与小浮雕一起诉说着,那院中的故事。此次激战中,牺牲八路军战士一百多名,太行二地委干部培训班党员三十五名,堡下村村民八十多名。幸好铃木川三郎等政治部成员在邻村东沟窑洞中驻扎,得以及时转移,避免了更大损失。听说,李绍唐等八路军战士的遗骸,许久被安置在山上的窑洞里。于是,我们去拜访山洞。

沿石垒巷道而行,少倾,出村踏上田间小沟小径。走数百米,遥望高山上有数间窑洞。因山陡,无友同行攀登。我独自过田垦,踩草丛,拽枯枝,爬上山,未料被酸枣刺所伤。我不顾疼痛,尽情瞻仰窑洞。但见两间窑洞通连,有的设有土炕,有的穿过整个山脊至山背。山背处,又有数十窑洞。此乃八路军驻扎之所。惜只有崩塌荒土,偶有燕巢、雀鸣。当年之英魂,早已不见。我不禁临丛凭吊:

[念奴娇]凭吊烈士

盘临窑洞,叹崩土沉寂,燕栖呼雀。却不知英魂哪去,默默凝情悲切。吟吊山丛,仰天长啸,涕泪流荒野。后人岂忘,献身祖国先烈。

我遍采草编环,芳香满缀,朵朵银如雪。遥祭当年豪壮士,憎恨倭施冤孽。敢问今朝,弹丸之地,乍又猖獗也?仁慈无限,使得狼性狂虐。

我从山上下来,众友争相看我拍照。我竟然忘记,甚是惋惜。

近午,我们一起去一村民家中,自带包饺子。访古史,祭先烈,承壮志,品传统文化,无不快乐。深感幸福来之不易,建设美好家园而重于泰山。

向导曾讲了郭家社一农民杀鬼子的传奇故事。午后,我们便乘车去了三、四里外的郭家社。可惜的是没有走访村落,却沿山沟一头钻进了龙潭。数小时后,我们乘兴而归返。

共 17 2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堡下村是榆社地区的又一古村落。跟着作者走访的脚步,我们和作者一同来到了堡下村的第二军分区司令部旧址,随着清晰细腻的描写,我们仿佛听见响彻在堡下村激烈的枪声,仿佛看见英烈们倒在血泊中的身影。他们的英魂永存,精神永在。此文既是作者古村落史料的继续,也是一篇勿忘国耻,珍惜幸福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又一篇章。特别是诗词的穿插,使得此文景上添花。推荐欣赏!【:永铭家珍】

1楼文友: 11:10:41 游记值得一读

2楼文友: 11:14:50 谢谢老师点评,辛苦。此次我们的活动,既是锻炼写作,又是抢救一些即将失落的文化。尤其是一些实际发生的事,写作中掺和进去,有点累赘。但想到,这同时也是在留存真实的历史,总不愿割舍,便一股脑儿都进去了。只是,在写作手法上,须多多学习。

楼文友: 10:24:42 我也是榆社人,惜而今远离故乡,若能随行亲访,有多好!很好的活动,值得珍惜的游记。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回复 楼文友: 08:06:0 谢谢同乡人,我们共同为家乡出力。

4楼文友: 2 :55: 4 劳你给咱们存访资料,快手高手。

回复4楼文友: 08:06: 4 谢谢常老师,见笑了。

预防老年痴呆症前兆

老年痴呆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类风湿性关节炎不能吃

儿童吃什么缓解鼻塞
胳膊老抽筋是怎么回事
肠胃敏感什么意思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