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

雀巢随笔教师手记

江阴长泾河塘中心小学6年级的数学老师佚名(化名)死了,在喝下1瓶甲烷磷农药后,死在自己行走了26年的校园里,死在自己坚守了半辈子的讲台前。

事出有因,不久前,该校举行期中测试,6年级的数学试卷上出现了几道超出教材范围的题目,总分值为6分。佚名老师对此很不理解,认为正是这些“歪题”导致其所带的2个班级“几乎全军覆没”,便采取“不批试卷”的方式表示不满。事发后不久,佚名老师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有违情理,便给出题老师的婆婆打了,希望其不要生气,并又主动找到学校的一位副校长讲述了她对这件事情的真实想法和内心苦闷,以求得到学校的理解。恰在这时,学校召开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动员会,校长讲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佚名听后,情绪波动很大,以为校长含沙射影说自己,最终决定以死为自己正名。

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去了,我们不禁要问:佚名的悲剧,究竟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还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有友抱怨,佚名心理脆弱,自我封闭,又过于敏感,是典型的心理素质差;有友叹息,佚名教育观念有失偏颇,功利思想太重,成名成家心切,不知不觉当了分数的奴隶;有友愤慨,学校只把眼光盯在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上,热衷于虚假繁荣,甚至不惜以教师和学生的健康、人格、尊严去捞取一纸虚荣;有友伤心,上有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名目繁多的评比考核,下有家长、学生不分青红皂白“按质论价”,外有社会舆论打压,内有家庭矛盾困扰,谁给过身处矛盾旋涡中的佚名释放空间?有友质疑,老师和学生从小学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炼狱,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孩子的成长究竟是一种幸福还是一种折磨?

佚名之死固然只是个案,显然不能就此否定整个教师队伍、整个教育行业和整个教育体制。但是,从佚名身上,我们依然读出了一份苦涩、一种沉重。了解到,佚名老师的丈夫曾在去年遭遇车祸,至今尚有某些后遗症,儿子今年考大学又遭遇不顺,其父母也少人照顾,经济和家庭的压力早已使这位年近半百的女人不堪重负,再加之学校严格的末位淘汰制度背后,下岗的威胁又不时隐现,既便不出现“考题超教材”事件,佚名同样会在心力交瘁中走向另一个极端,“考题超教材”事件仅仅导火绳,其长年承受的生存重压才是罪魁祸首。

其实,在教师队伍中,尤其是中小学教师队伍中,象佚名这样身心疲惫的教师又何止一人?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可是有谁真正了解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

有教师坦言,学校无小事,处处皆教育,从当上教师那一天起,就从来没有真正轻松过,心里那根弦一直紧绷着,丝毫不敢懈怠。在“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工作常态中,父母抱怨、丈夫责备、妻子牢骚、儿女疏远早就习以为常;在“教室—寝室—教室”的单调重复中,外面世界的喧嚣和热闹也早已置身事外。但是,那份对学生的却永远无法置之度外,因为,教师任何一个细微的疏忽和不慎都可能造成意外的发生,而学生出现任何一点意外,教师都脱不了干系。

有教师委屈,素质教育改革搞了这么些年,分数照样是老师和学生的命根。学生之间要排队,教师之间要排队,班级之间要排队,学校之间要排队,地区与地区之间也要排队,为了挤占一个有利的位置,教师都会拼了命往前赶。说得好听一点,那叫奉献;说得直白一点,那叫竞争;说得难听一点,那叫挤兑。不管说一千道一万,学生升不了好学校,教师所有的努力都是白搭,纵然你有经天纬地之才,也难保不被指责、漫骂,甚至被末位淘汰。

有教师不平,都说教师摆脱了“老九”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也大大提升,工资高,福利好,待遇优,而事实上,绝大多数普通中小学教师,尤其农村中小学教师,能够按时领到为数不多的工资都谢天谢地了。更何况,教师也需要学习提高,学历进修、业务进修、资格考试、技能培训都将从自己菲薄的工资中扣除,除去培训费用究竟还有多少节余?多年以前,中国青年报“冰点”专栏曾经有这样写到:山村教师穿着旧布鞋,神情庄严地走在充满敬意的孩子们中间。读着这样的句子,任谁都会心潮难平。

有教师担忧,千里马也有吃草喝水的时候,机器也有维护保养的时候,而教师则长年累月浸泡身心煎熬之中,哪能不身心疲惫。尤其是寒暑假,明明是用于调节的修养期,偏偏又有那么多的培训、考核、会议必须参加,好不容易学成归来,一个假期也差不多过完了。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马不停蹄的奔忙中,教师终于变成了两头燃烧的蜡烛。

在学生面前,教师永远是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引路人,即便伤痛满身,也会尽心尽力地“传道、授业、解惑”,甚至不惜蘸着泪水书写事业的篇章。只有在走下讲台、走出校门的时候,只有夜深人静的时刻,他们才会独自触摸身体和心灵的伤痛,发出一声两声细如蚊蚁的叹息。就这样,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在事业与生活之间,教师心不甘情不愿地做着两面人,心里纵有千般苦、万般难,也不肯表露,也无处倾诉。

据说,河塘小学已与佚名老师的家人达成和解协议,学校将一次性给付佚名老师家属人民币5万元整。到此,佚名老师之死似乎已经画上了句号,但是,这出悲剧带给我们的伤痛和思索却远没有结束。5万元人民币是否可以“和解”一出悲剧,我们姑且不论,面对佚名老师的亡魂,我只想说,教师也是凡人,同样有正常生活的愿望和权利,谁来为教师减负?

二、谁制造了“坏孩子”

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因“不服管教”,任课老师要求家长“教育好再送来”,这不过分吧?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因“严重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班主任要求“转班换一个环境”,这也不过分吧?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因“不可救药”,学校让他“该干啥干啥去”,这更不过分吧?

一切都在情理之中,正如掌勺的大师傅怕“一个螺蛳坏了一锅汤”,同样,手执教鞭的人也会害怕“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这“老鼠屎”就是“坏学生”,在成百上千的学生里,他看似不起眼,实则“祸害无穷”。从小处看,会影响教师的业绩考核,延缓调资晋级评优的进程;从大处看,会败坏学校的形象,耽误上档升级创模的进展。但是,这些内部掌握的理由你无须了解太多,还是听听冠冕堂皇的道理吧。从实践上说,不将“坏学生”剥离不足以平民愤,对其他学生和家长太不公平;从理论上讲,也不符合哲学的“木桶原理”、经济学的“成本控制原理”和社会学的“群体效能原理”。还想不通?那就再给你点教育,不净化教育环境,就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话不投机半句多,大道理咱就不讲了,谁让你不注意严把优生优育“质量观”呢?自己种下的苦果就该自己品尝。该领回家的就领回家,该换班转校的就早点去“勾兑”,该自生自灭的也由他去吧,甭在这儿瞎搅和了。等一等,国家《义务教育法》有规定,学校不能无缘无故将未成年人扫地出门,您还得签一个字,说明这样做完全是家长自愿。

出了“坏学生”的确是家门不幸,追根溯源,家庭有不可推脱的。数学老师布置了若干家庭作业,你怎么能够以“孩子太小、不堪重负”来帮孩子搪塞,别的孩子做到深夜11点都没有叫苦叫累,你家孩子做到10点就受不了啦?语文老师要求家长带孩子去拜访春天,并且指导孩子写一篇精彩的作文,你怎么能够只带孩子拜访,而把作文忘到九霄云外呢?英语老师为每个孩子订了课外背诵计划,要求家长每天至少用一个小时抽背,你怎么能够以单位加班为借口一推再推?家长会上已经多次强调,家长必须义不容辞地做好学生作业批改和签字工作,你怎么可以声称自己读书少、学历低、难以胜任?明知道自己水平有限,又不给自己孩子聘请家庭教师,你就忍心看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还有,学校与某个校外教育机构联办了奥数班、朗诵班、作文班、电脑班、美术班、音乐班……你带孩子参加了几个?有道是,一分付出一分收获,也不想想,就你这样还想教好孩子。

“落后就要挨打”,这可是伟人说的。但我不会打学生,打学生犯法,这个道理我懂。批评总可以吧?你就别管我怎样批评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老师也不例外。有点口头禅算什么,说点粗话脏话也在所难免,不管深浅轻重,那都是为学生好,别管受得了受不了,那都是我心强的表现。我告诉你,别听孩子说的那一套,我“修理”他,说客气点是“恨铁不成钢”,说老实话,那是“挽救堕落的灵魂”。怎么?不相信,你转到其他学校去试试,看看还能不能遇到像我这样负责的人。

哦!忘了告诉你,我可是学校树立的师德标兵。

共 2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个小学教师自杀了,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教师的辛苦不仅在于她(他)像一只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还有更多的无法言表的苦衷和压力重负。教师尤其是我国目前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很辛苦,他们为农村的教育工作付出辛勤的劳动,这是必须肯定的。但是就这位叫做“佚名”的老师之死,除了感到惋惜以外,还觉得她的死有些不值得。不就是因为学生的考试题“超出教材”吗?也不是这套题专门针对这位教师所任课的班级吧?其他的同年级的学生不也同样要面对这一套考题吗?为什么别人就能够坦然面对,而佚名老师就接受不了呢?从这个角度说,她的死与她的心里承受能力有很大的关系。或是过分追求跟人的荣誉而虚荣,或是她在平时教学中存在多多少少的问题。其次就是我们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教育改革中的素质教育,目的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就目前看,素质教育仍然在实验阶段,没有一个成功的经验,故考试升学仍然按分数录取,是必然的。素质教育绝不是不要成绩,要成绩以什么为准绳?还不是要通过考试来确定学生的素质还坏吗?至于说谁制造了“坏”孩子,这不能完全把推给教师,原因是多方面的。另外也不能说考试的成绩不好就是“坏”孩子,作者在分析“谁制造了坏孩子”这个问题上的分析有些偏激,似乎更多的是家长,我看也不尽然。本文的作者一定是一位教师,文中多多少少有些对教师之死感到同情。感谢作者赐稿,。:苏庸平

1楼文友: 05:41:42 在讲和谐的年代里,教育的和谐,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没有教育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将是残缺不全的。我们的社会、家长和教育行政部门往往给教师寄予过高的期望,而在经济待遇不变的情况下,期望值愈高,人的精神压力愈大,感与危机感愈强。尽管教师职业的崇高使得教师性格中有着清高的因子。但面对现实又如何呢? 男人的力量原夲就不是来自肉体,而是他的精神和思想的外化与延伸而已。

宝宝消化不良饮食注意

儿童消化不良吃什么药

孩子拉肚子的原因

灯盏花产业发展市场包含哪些企业
宝宝健脾胃的药有哪些
灯盏花龙头企业有哪些产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