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系列之仓央嘉措
六世。
仓央嘉措(藏ཚངས་དབྱངས་རྒྱ་མཚོ།;Tshangs-dbyangs-rgya-mtsho1683.03.01-1706.11.15)门巴族,六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政治人物。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仓央嘉措生于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当时的摄政王第巴·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的转世灵童,同年在桑结嘉措的主持下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废,据传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押解途中圆寂。 仓央嘉措是最具代表的民歌诗人,写了很多细腻真挚的诗歌,其中最为经典的是拉萨藏文木刻版《仓央嘉措情歌》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这不是风月情诗。更不是仓央嘉措所著。而是一位名叫扎西拉姆多多的居士根据尼玛教创始人莲花生的偈语创作的一首诗。原名为《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在梵文中。班扎指的是金刚。古鲁则是上师。
藏传佛教称活佛为上师;白玛就是莲花。直译过来,就是《金刚上师莲花的沉默》
藏传佛教分四大教派,其中最古老的教派当属尼玛派红教,相传其创始人诞生于莲花之上,后人称其莲花生,莲师的名字用梵语来发音就是白玛古鲁或者白玛仁波切。
莲花生说过非常著名的一句话:我从未离弃信仰我的人,或甚至不信我的人,虽然他们看不见我,我的孩子们,将会永远受到我慈悲心的护持。居士扎西拉姆多多用优美的汉文字将其写成自由体诗句。
大乘佛教是入世的,为佛者必须度化有情众生。无论你看得见或者看不见,我都在你身边护持着你,无论你爱我或者不爱,我都永远爱你,希望你能把手伸给我,皈依佛祖,跟我走,如果你舍不下凡间种种,那么让我住进你的心,心中有佛,自然能放下烦恼,慈悲为怀,所见天地万物皆以欢喜。
不执着是佛教之要旨之一。凡事放下,顺其自然。佛从来不悲不喜、无论众生从还是不从,跟还是不跟。
佛的另一别名为如来《金刚经》说如来者无所至去,无所从来,故名如来。如来二字顾名思义,即似来非来,如去则似去非去,按照佛家的本义,大千世界的一切,在本质上都是如如不动、不生不灭的永恒存在。因此无所谓来去,无所谓增减,可以见得,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舍不弃都是佛语而非情话。
最后,佛居之净土寂灭虚空,没有苦恼只有欢喜。无论你皈依佛祖,还是漫步人间、心怀慈悲,只要与佛同在,摒弃贪嗔痴,自然见诸人遇诸事皆为欢喜。
从立意到文字,全诗陈述的都是佛对芸芸众生之爱。正如扎西拉姆·多多所言:想要表达的是上师对弟子的爱,其原名《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也是取自莲花生的心咒嗡阿吽班扎古鲁白玛悉地吽。然而,太多的人却把它理解成风月情诗,用以表达男欢女爱的执着。
历史上的仓央嘉措十五岁进布达拉宫坐床,成为政治和领袖,到二十四岁,遁迹于青海湖畔,他所处的时代是最风云变幻、政治最为动荡的年代。和其他灵童不同,他在俗世生活了十四年,因此更能理解莲花出自污泥的精神,作为政治和领袖,他更愿意以众生之相走进臣民,在五浊世界行菩萨道,真佛以众生为福田,所以拒绝受沙弥戒,至于被废黜而亡命天涯,纯粹是政治博弈的牺牲品。他既不是浪荡于八廓街的风流公子,也不是可以放下,却放不下美人的旷世情郎。他的诗歌,只不过是以出世的智慧解读世俗的情怀,亦道亦情,亦僧亦俗。仓央嘉措一生留下来的诗篇不过六十余首,名曰《仓央嘉措格鲁》意为道诗,而非情诗。
但是。佛说佛语。
人会人意,许多东西。
无关风月却被误解为风月。
只因和读者处于完全不同的语境。
在山和云的那端。
一路见摇曳的经幡。
一路闻诵经的呢喃。
风中有一个声音在说:
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我勘不破何为佛。何为人。
恍惚只悟出了一点。
在文字这桥梁两端。
和读者。
原来是可以这样的自说自话。
一刹那,禅意如春草。
从藏北高原的神山脚下。
一路绿到我的枕边。
我的心间。
仓央嘉措。
今生来世。
一句佛号便是彼岸。
用一朵莲花商量我们的来世。
用一生的时间奔向对方。
一些人被另一些人用旧了。
也只能在酒色中地度日。
唯独那个努力不幸的人。
却依然幸运地一步步死去。
一眼望去。
浮世中的英雄个个落魄。
镜中的美女悄悄迟暮。
我为了死。
才一次又一次地活了下来。
而其他人却随处羞愧。
我伸不出抚摸天空的双手。
那么便让我足踏莲花。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回归深海或者没入尘沙。
我可以微笑着告诉佛祖。
告诉你我是凡尘最美的莲花。
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
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
这佛光闪闪的高原。
三步两步便是天堂。
却仍有那么多人。
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我坐在菩提树下默默不语。
你和我之间仅仅隔着一场梦。
密林中我终于觑见了你。
触手可及。
却只能。
默然相对。
缘何。
我只能爱你一时。
却不能爱你一世?
满怀着无限的春意。
我在佛法里养心。
每一次。
我竖起了为众生祈福的宝幡。
无处不在的菩萨。
在山谷撒满了六字真言:
嗡嘛呢呗咪吽。
嗡嘛呢呗咪吽。
嗡嘛呢呗咪吽。
梵音。白云。
梦绪,心痕。
静修止,动修观。
跏趺一座。
入禅出定。
早已是千山万水。
千年万年。
禅蜕后。
眼前的山全都绿了。
水全都清了。
莲花开了。
满是菩萨的微笑。
的人生。
有了无尽的爱在支撑。
一颗心与一颗心相印。
一支魂与一支魂重叠。
流浪就变成了回家。
破碎就变成了完整。
若能在一滴眼泪中闭关。
这一刻便不再怅惘。
这一生便不再枉度。
我独坐须弥山巅。
将浮云一眼看穿。
一个人在雪中弹琴。
另一个人在雪中知音。
先是在雪山的两边遥相误解。
用一生的时间奔向对方的胸怀。
我行遍世间所有的路。
逆着时光行走。
只为今生与你邂逅。
这么多年。
你一直在我心口幽居。
我放下过天地。
放下过万物。
却从未放下过你。
渐悟也好。
顿悟也罢。
世间事除了生死。
哪一件事不是闲事。。
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
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
这佛光闪闪的高原。
三步两步便是天堂。
却仍有那么多人。
因心事过重。
而走不动。
很难想象在雪域高原那种粗犷冷酷的环境中能蕴育出这种婉约的细腻的诗歌来。但是要是你有了解过的江南,或许便能够明白。
仓央嘉措出生在的江南、山南,这块土地像江南一样温暖湿润,这是唯一能种水稻的地方。
只有这样的地方才能孕育那样向往自由的灵性人,在藏族人眼里,仓央嘉措就是这样充满灵性的,内心蕴藏着浓郁的佛性,哪怕他突破了戒律清规去私会情人,但是就是这样真实的活佛才是人们爱戴的王啊。
仓央嘉措以特有的真诚,大胆以及绝世才华,将对本尊的虔诚与证悟的喜悦,践实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在他看来,俗世的种种表现,都不过是修法体验的生动呈显。
沉浸在修行快乐里的仓央嘉措,却不知道自己的言行和举止,已受到僧众和社会的非议与诟病,连他的上师五世,也规劝他以修行为重。仓央嘉措陷入两难的境地,他哀婉地写道: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在与世俗的两难选择中,仓央嘉措宁愿选择做一个的叛逆者,只想服从自己内心的召唤。
在仓央嘉措做的时候,由于实际掌权者桑结嘉措和后来清廷在的驻军首领拉藏汗的政治矛盾,年轻的仓央嘉措被迫生活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之中。
他过着近乎囚禁的生活,是个傀儡。人们说他不羁,其实这未尝不是仓央嘉措无奈的逃避。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想要两全却是两难,风流的背后隐藏的苦恼也许是那些迷恋仓央嘉措情诗之人所不懂的另一面。
他一度跑到日喀则,跪在扎什伦布寺前,向曾为他剃发受戒的师傅五世明确宣布:
您给我的袈裟我还给您,您在我身上的教戒也还给您,六世我不当了,请让我回去过普通人的生活吧!
然而,至真至性的仓央嘉措尚未能脱掉袈裟,便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二十四岁的六世仓央嘉措被康熙皇帝以耽于酒色,不守法规的罪名废黜,并被执献京师。于是这位被称赞为其才华智慧,尤为历世之冠的雪域之王走到生命的尽头,离开了困顿他的人世牢笼。
仓央嘉措写作情诗是为了逃避当时严酷复杂的政治现实,以达到目的,而非他本人就是个传说中的情圣。
但是人们不愿意了解。
这个尘世太过苍白。
允许每个人各自解答。
他自己心中的那个仓央嘉措吧!
就如我爱你。
那是我的事。
与你无关。
神域的布达拉宫。
日光倾城。
遥远的雪线之上。
一片空灵。
冥想坐在佛前。
廊间的风夹着深婉的梵唱。
穿透我的身体和意念。
回荡在遥远的时空。
一切犹如虚空。
突然就想起很多年前。
你写给我的书笺。
还有相约的诺言。
那一段少年情事。
虽然已时隔多年。
却依然清晰。
犹历历可辨。
很多时候。
我们转山转水。
却转不过尘世的轮回。。
2018·3·3日凌晨三点书于菲律宾奎松。
雨凡。
仓央嘉措之最美诗歌欣赏
仓央嘉措(1683.03.01-1706.11.15)门巴族,六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政治人物。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仓央嘉措生于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
大庆妇科医院咋样
宝宝便秘怎么办
- 下一页:上海将在徐家汇建设大型阅读空间
- 上一页:腰带生活小民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