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

简评苏洪波散文集身在天山

众所周知,天下霸唱的代表作《鬼吹灯》曾风靡华语世界,之前的作品无一不是延续着古...

很长时间以来,刘心武与《红楼梦》这个标签一直形影不离,他并不抗拒“红学家”的头...

在我的印象里,像苏洪波这样曾长期在军队从事过宣传理论和军事政治研究并在地方担任党政主要领导的作家,其文学作品的风格,大都容易落入俄苏泛道德说教的窠臼。

然而实际往往出乎人的意料,当我就着乌鲁木齐冬日温情的阳光捧读新疆人民出版社刚刚出版的他的散文集《身在天山》时,不知不觉被他文章中的文化视角所吸引。

在恣肆 、厚重沉着的五十万字散文里,我没有发现非文学视角的东西入侵的痕迹。不由得暗自赞叹:“这就叫水平。”

说句不怕得罪人的话,我就喜欢有温度、有情感、说人话的文字,像曹雪芹、鲁迅、张承志、周涛这样一类作家的作品,而不喜欢类似于钢是钢、铁是铁那样的产品。

而苏洪波的文字就属于有温度、有情感、说人话的文字。

这部散文集全书分为“军旅情怀”“步履天山”“问道自然”“感悟人生”“思乡之曲”“风行天下”“河西十记”“岭南十记”“天马遗韵”“地震纪事”“人物春秋”“闲话三国”“杂乱有章”十三个专辑,涉猎之广,堪称极其。

苏洪波散文从文化的视角发掘了一个人的心理印记。

如“军旅情怀”专辑里的《中秋月》,他写道:“他的眼睛有些发涩,伸手揉了揉,觉得是冰凉的。一阵清风吹来,身上有些发冷。他关上窗,从虚幻里回到现实中。屋内仍旧洒满了莹光,床下有一只蟋蟀在低唱。”

作家在这里没有像有些人写同类题材那样以空泛地呼喊“月亮啊月亮”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而是从有文化内涵的视角表达主人公在中秋月夜里的心理状态、心理轨迹。

这与那些“看两篇等于看一篇”的散文作家是大不同的,也使他脱离了某些文学意义上的惯性写作,自觉进入到一种创作每一篇作品都力求“总要有出乎读者意料之处”的新天地、新境界。

如“感悟人生”专辑里的《地球在天上》,他写道:“屈原先生喜欢思考,又爱给领导提意见,被流放后想不通,披着散发仰首问天。一连问了上百个问题,可谁也回答不了。东坡先生自恃才高,被放逐后也想不通,端着酒杯仰首问天:‘明月几时有?’他俩都不知道,地球原来在天上。”

苏洪波散文的文化视角虽然与他本人的心理印记有关,但是苏洪波并没有完全使那些没有产生强烈心理印记的事物边缘化。

历史人物也逃脱不了他强有力的捕捉。如“闲话三国”专辑里的《三国英雄第一人》,他写道:“时代需要曹操那样的人物来结束战乱,使中国走向统一,这是历史的必然。”

苏洪波散文善于从文化的视角随时捕捉着现实生活里的美、温馨,特别是通过家庭这个窗口折射时代与社会的风尚。

苏洪波散文里,这种带家庭情结的散文多达十几篇之多。如“杂乱有章”专辑里的《萝卜美女也疯狂!》,他写妻子大清早从早市买回一头怪模怪样的白萝卜拿给他看,他一看,乐了,发现那头怪模怪样的白萝卜不就是活生生的胖女人吗?由此,夫妻二人围绕着这个话题展开一番别有文化意味的研讨,知识性、趣味性油然而生!

苏洪波散文集《身在天山》文化视角的丰富性可见一斑。

苏洪波是个大高个儿、国字脸,往那一站显得威风凛凛的陕西汉子,没有想到他在情感方面那么细腻,并把细腻的情感充分灌注到他的大量散文里,使他的散文阅读起来给人一种有温度、有感情、有人情味的感觉。

我常思考,有那么多人爱上文学写作,无论他是官员、知识分子、工人、农民,还是商人、自由职业者,那么文学究竟是什么呢?

我想,文学是心灵发出的独特的情感的声音。文学是非凡的创造力。文学是无穷的想象力。文学是人性的表达、扩张和特殊的人性学。文学是一种不依附于任何外在的压力和影响的独立存在。文学是作家特殊的个人经验、发现、实验、探索、梦幻、隐秘情感、世界图象的反映。文学是灵魂的追寻和祈祷。文学是高贵的精神世界里的一匹自由驰骋的野马。文学是真善美的总和。

在冬日一个寒冷的午间,读着苏洪波先生的散文集《身在天山》,慢慢地,寒意散去,那些来自文字的温暖逐渐漫上心头。

灯盏花龙头企业有哪些产品

灯盏花药业哪家好

灯盏花领军企业经营产品

消化不良应该怎样调理
红河灯盏花药效
下尿路结石怎么治疗方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