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

雀巢又到桑葚芬芳时散文

摘要:二十多年一晃而过,如今,当我从这棵百年老桑树下经过时,或嗅着淡淡的桑叶清香,或抬起手,摘一粒珍珠般的桑葚送到口里时,记忆的闸门又一次被打开,情不自禁地想起儿时的故乡,想起家乡的父母;想起难忘的部队生活,想起那群朝夕相处的生死弟兄来;想起沙枣树深处一棵棵的挂满桑葚的老桑树,想起充满关爱和信任的抱着孙子坐在家门口卖桑葚的维吾尔族大娘,心中涌起了一阵阵的暖意来,如眼前的桑葚一样纯真而芬芳,情浓而悠长。

三月春风徐吹,我们住村工作组来到呼青衙门村,开展为期一年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任务。一进村部,就被院子的一棵百余年的老桑树吸引,老桑树像位历经沧桑的老人,默默无闻地静立在院子中。树粗皮厚,枝杆茂密,它的根部直径有一米余许,离地一米左右,又分成三个枝杆,每个枝杆40公分左右,三个枝杆自成体系向上发展,到了顶部,又相互融合,交织成一个十米见方的树冠,既让人感知到岁月的沧桑,又让人体会到生命的顽强不息。

初到村部不几天,杏花开了,桃花红了,就连迟到的梨花,一夜间涌起了三重两叠的白雪,仿佛压得树枝吱吱作响。屋前的老桑树还是没有发芽,我怀疑是不是它被冻死了,于是急匆匆地搬把凳子,折下一根枝条探个究竟,握着柔软而富有弹性的枝条,看着折痕处微黄泛绿的色泽,才明白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果然,四月初头,一场大风刚过,平日里灰蒙蒙的枝条上,仿佛一转眼的功夫,满树的枝条上挂满了淡绿的嫩芽,不几天,嫩芽又舒展成绿叶,而在绿叶的身后,又涌现出无数黄豆大小的绿豆豆,像一颗颗挂在枝头的绿葡萄,甚是惹眼,一问村民,才知道那就是桑葚。

家乡清水河边的地埂上,也有三四棵桑树。记得我上小学时,还用桑叶喂养过蚕宝宝。每天清晨,早早起床,提着竹篮到河边的桑树上去摘桑叶,然后匆匆地赶回家,撒在筛子中,看着蚕宝宝蠕动着白白胖胖的身体,爬上桑叶,听着蚕宝宝沙沙地吃食,心中总是盼望着宝宝快快长大,快快吐丝,快快结茧,好让母亲为我们做成七彩的真丝线绳,在端午节系在手腕上,在七夕节送给喜鹊搭成七彩桥,让牛郎织女去相会。后来,由于邻居家的孩子采桑叶,不小心从树上掉下来摔伤了;从此,父母坚持阻止了我摘桑叶喂蚕宝宝的举动,也断绝了我养蚕抽丝搭彩桥念想,可怜的蚕宝宝成了母鸡们的美食,母鸡们当天多生几个蛋的事也是很有可能的,但我心情还是纠结了好几天。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本来想睡会懒觉的我,却被父亲早早地喊了起来,当我揉着惺松的眼睛、打着哈欠,还想到炕上准备多懒一会时,却被方桌上的一堆红白相间的桑葚惹得没有了一丝的睡意。

原来,早起的父亲,在往地里送完第一趟肥后,路过河边的桑树时,天刚放亮,在晨风的吹拂下,满树的桑葚像夏天的冰雹一样,乒乒乓乓地纷落下来。于是,父亲放下扁担,脱下衬衫,捡拾这自然的馈赠,并叫起全家大人小孩一同品尝。

桌上指头大小的桑葚,红的如玛瑙,晶莹剔透,白的像珍珠,冰洁玉透,散着淡淡的清香,放着非常诱人的光彩。我也顾不上洗脸,就迫不急待地扑到桌边,将颗颗珍宝放入嘴里一嚼,果汁四溢,顿觉满口生香,一种桑叶特有的清甜,丝丝滋润到心田。父母也不时地将一两颗桑葚放入口中,但大多数是看着我们一帮小孩狼吞虎咽的吃相。

品尝过桑葚,吃过早饭,应父母的要求,我和侄儿们,提着竹篮,抱着门帘、被单等,去河边采摘更多的桑葚,以供父母泡桑葚酒、做桑葚汁。

还未到桑葚树下,一股淡淡的清香早已扑鼻而来,远远望见地埂上的几棵桑葚树在阳光下闪着诱人的光芒。翠绿的桑叶层层叠叠,那一树紫红的桑葚像云霞,那一树玉白的桑葚像积雪,在绿叶的衬托下,迎风摇曳。我们三步并作两步,直奔到树下,侄子像猴子一样,爬上树梢,去挑最大最艳的往口中送;我就地捡着熟透了的桑葚放入嘴中,顿时清香四溢,淡淡的芬芳在周身洋溢开来,使人耳清目明,神清气爽。

我们一边尽情地采摘,一边忘情地海吃,那绝对是一种绝美的享受。然后,将带来的门帘、被单铺在树下,抬头喊一声“摇吧”。树上的侄子,双手抓住树杆,前后晃动身体,只听一阵哗啦啦地响,那熟透的桑葚如紫雨、如冰雹,纷纷坠落,砸到人身上、脸上,顿时让人变成了一个大花“狗”;落入泥土中,摔成一片香泥巴,真让人叹惜不已;但更多的滚到了我们事先准备好的被单上,不一会,被单上就铺上了厚厚的一层紫白相间桑葚。

熟透的桑葚浑身透着光亮,充满水分,稍不小心就会被捏破,流出汁液来。于是我们双手各抓单子的一个角,两人抬着桑葚往家赶。桑葚到家了,父母放下手中的活计,立即忙着做桑葚果汁、泡桑葚酒,我们孩子当然也会加入其中凑热闹。

父母先用清水轻轻地将挑选出未被挤压的桑葚漂洗,再放在阴凉处凉干,然后在小瓷坛中放一层桑葚,放一层白沙糖,直到将坛子装到八分满,再倒入一元钱一斤的红高粱酒,然后封存,直到端午节或中秋节,全家人才能分享一半杯。据说桑葚酒有滋阴补血的功效,但这个话题,对我们而言是个远久的谎言。剩下的桑葚,母亲用水清洗干净,放在锅中用擀面杖捣碎,加三倍的水先用大火煮,再用文火煨,然后凉温,用沙布去除渣质,倒入小瓦罐中,加入适量的沙子糖或冰糖,放在房子的阴凉处封存,说是对中暑的人特别有效。父亲藏的桑葚酒我未曾找到,可桑葚汁我曾偷偷地品尝过,只喝了一口,那种酸甜适宜,芳香绕喉,经久不息的味道,至今还是记忆犹新。

再一次分享桑葚美味时,是在离家千余公里的喀什。三月入伍,五月新兵训练结束,我被分到了后勤单位当营房保管员。星期天无事,约上几个老乡,悄悄地从营区的后大门溜出去。大门外,是连队的菜地,白菜、黄瓜、萝卜、豆角等一畦畦地排列着,像列队的士兵,我们顾不上检阅,匆匆地从菜地经过,生怕碰到团队干部。当绕过一片池塘时,只见茶碗大的荷花叶漂在水面上,池中的鱼儿并不怕人,听到人的脚步声,跃出水面半米多高,然后嗖地一声又钻入池中,溅起一团清亮亮的水花,紧跟着一圈圈的涟漪在池塘上向四周扩散着,虽然池水很有吸引力,但我们还是不敢多逗留,径直朝着生长着茂密的沙枣树的地方跑去。

生长着茂密的沙枣树的地方,是维吾尔族人的村庄,一座土木桥与池塘连接着。清清的天山雪水从桥下流过,不怕冷的小巴郎早已脱了个精光,赤条条地在水渠边玩耍着;有时,他们一个猛子钻到渠水中,消失好大一会子,正当人揪心他的安全时,他却在百十米的另一头扮着鬼脸,嘻嘻哈哈地探出头来。过了水渠,两旁密密扎扎的沙枣树,夹出一条两三米的乡间小道来,路面上积着厚厚的一层浮土,人一走过,灰尘飞扬;路边沙枣树中,米粒大小的沙枣花在灰绿的沙枣叶之间尽情地开放着,一阵阵花香如当年妈妈用过的雪花膏一样,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在这芬芳而凉爽的乡间小道的路豁口,总能看到一个或两个五六十岁的维吾尔妇女,怀抱着小孙子,坐在一条旧毯子边上,旧毯子上是一小堆一小堆熟透了的桑葚,有白的,有紫的,也有白紫相间的。上前一问,价格实在惊人,竟然是五毛钱一堆,估计能把吃面条的大海碗装得冒尖。当时,部队经常讲饮食卫生课,我们当然不能不注意,于是用生硬的二调子语气问:“院子里的桑葚,二元钱吃、买,巴(行、有的意思)吗?”“哎,巴、巴。”只等维吾尔族大娘一应声,我们猴子一样窜过柴门(南疆的维吾尔族人家,没有正规的院门,只用一扇篱笆堵在沙枣树围成的院子的豁口处,算作院门),爬上桑树,先捡个大色艳的桑葚往嘴里填,树低处没有了,就窜到树顶上去,边吃边窜,边窜边吃,一树上来,脚手并用,口福眼福同享。等吃饱了,看够了,再摘满满的一挎包,跃出柴门,那大娘还坐在旧毛毯上抱着孙子,看着眼前的一堆堆桑葚,我们将两元钱毕恭毕敬地递给她;她将钱顺手放在桑葚旁边,也不检查我们是否多带了家里的什么东西,微笑着说,“吃嘛,下次来。”

路过营区的后大门,分一半桑葚给站岗的战友,以便下次再出来时开个绿灯,然后集结战斗连队的同乡,一块分享这天之馈赠。有时种菜的战友再偷偷地钓条鱼来,然后加食盐、放桑葚,在电炉上炖鱼汤;战友围着锅流口水,往往是鱼还没有炖熟,鱼汤却让战友品尝下去了一大半。不一会,在说笑打闹声中,鱼肉带汤不了了之。因为一挎包桑葚,让大家像过年一样过了一个特色的周日,那情趣,那气氛仍然历历在目,仿佛发生在昨天一样。

二十多年一晃而过,如今,当我从这棵百年老桑树下经过时,或嗅着淡淡的桑叶清香,或抬起手,摘一粒珍珠般的桑葚送到口里时,记忆的闸门又一次被打开,情不自禁地想起儿时的故乡,想起家乡的父母;想起难忘的部队生活,想起那群朝夕相处的生死弟兄来;想起沙枣树深处一棵棵的挂满桑葚的老桑树,想起充满关爱和信认的抱着孙子坐在家门口卖桑葚的维吾尔族大娘,心中涌起了一阵阵的暖意来,如眼前的桑葚一样纯真而芬芳,情浓而悠长。

共 28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人生是很奇怪的,我们的童年、我们的少年、我们的青年甚至老年各个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离开家乡迈开脚步去闯四方,各个生活的不同地方,似乎杂乱,除了我们自身难以统辖,然而总有一种事物会将这一切串联起来,将我们零散的生活穿成一条链子,那么干枝清晰混成圆融的勾勒出我们一生的轨迹。桑葚无疑是作者的人生线索,理出了童年渴望采桑叶喂蚕宝宝抽丝搭彩桥的美好愿望,第一次吃父亲采回桑葚的清甜,一群孩子采摘桑葚的生动情景,父母酿桑葚酒、桑葚汁的劳作,从军之后在维吾尔族大娘家里痛摘桑葚痛吃桑葚回连队共享果实的欢乐,作者的记忆如此清晰,对过去的生活历历在目,描写细致入微,场景生动,欢快而又清新宁静,平和的语调,淡淡的叙说,带着对过去生活的美好追忆,从作者的描写中似乎看得见作者写这篇文时嘴角带着对过去美好生活回忆时的清浅的笑意。。:冰络【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1 08:41:4 淡淡的叙说,浓浓的乡情。

2楼文友:- 1 10:46:14 用桑葚勾连起的生活都带着桑葚的味道,清甜滋润,一幅幅画面欢欣而美好。这时候才感觉到生活是如此甜蜜,像桑葚一样醉人。

楼文友: 19:0 :20 桑叶,桑椹,结茧的蚕宝宝,桑树于人,总是那么亲切而随和。写得真好,理当加精!超赞!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4楼文友: 22:45: 5 感谢赐稿!您的这篇文章部分章节已被新雀之巢文学社公众号选择推送给文友共赏,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quezhichaorongshuxia ,之后可在 查看历史消息 中查看。 在文字世界里,在自由与孤独之间,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国王。

鲁南欣康睡前可以吃吗

治疗心脏病心绞痛的药

慢性心力衰竭能用中药

宝宝便秘吃啥好
公众号签到小程序
怎么判断宝宝是否流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