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韵国学征文国学之我见的我见杂文
凌阳先生,学问深,文章好,近作《国学之我见》,他给了我们一个儒学的概述,拜读再三。我读《国学之我见》后的留言:
儒雅如斯。问候了,朋友!国学是我民族的性格。是国学造就了这种性格,还是这种性格造就了国学?我想,两者是互动的。农民的性格。农民的文化。它厚实,平和,中庸,韧忍,宽容,但它平庸、软弱、周全、安足,甚至有些狡猾。孔子想从政,推行理想的周制,但无路,遂当教师,教人做人,教人做事。他想不到他的几句话成了中国的意识。中国从来就没有实行过王道(儒道),儒道反成了束缚百姓头脑的东西。人心需要规矩,帝王需要秩序,得给百姓一个理由,这就是国学,是士者钻研的学问,是百姓崇拜的宗教。好在有这么个统一的文化,中华民族才统一到今,大功劳,也是儒学的致世的社会功效,也是儒教的一个意外收获吧。
孔子说“仁”,孟子讲“义”,程朱论“理”,守仁究“心”,人志“君子”,事求“中庸”,大家“和为贵”。他们给了国人一种思想和精神,一种规矩和操守,一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追求。我们才有了悠久历史和大国风范,如今,我们把它叫传统,或,叫国学。
就像一件穿了千年的老棉袄,虽然旧,补丁摞补丁,虽然爬满了虱子,虽然,还有一股酸腐味,但,我们还是要穿下去的,因为它是我们的皮,而且,暖和。
随后,便有了以下的“我见”,如果也这些算国学或国学的影子的话:
国学
当下,讲孔孟,兴国学,“你方唱罢我登场”,很热闹,似乎寻到了医治“人心不古”的救世良方。
岂不知,中国几千年来从未有过真正的“王道”,多是 裸的“霸道”。法家那一套比儒家那一套吃香,权、势、谋恰是统治者追求的面南之术、驭臣之术、愚民之术。中国普通百姓也都是如此,谁不懂得“算计”。最多是闭了眼不说话,或忍了心不争究罢了,图个省心,图个平安。所以说,中国人“很聪明”。
岂不知,现阶段是个满地找钱的年代,人人都急红了眼。满世界的丑闻、怪事早已是“久居鲍鱼之肆,不闻其臭”了,见怪不怪了。那个“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信者几人?实行者几人?道是:“自古圣贤多寂寞”“胜者为王败者寇”也。难怪当年孔子要“道不行,乘槎浮于海”了。所以,中国才有了避世离俗、明哲保身的黄老们。理论和实际就是这么得不着边。
然而,开国以来,西风渐劲,无孔不入。国人要与国际接轨,有些人更是对“时髦”趋之若鹜,恨不得立马换了这身黄皮肤。国学式微,长期以往,国将不国,所以,话又说回来了,国学还是要提倡的,老祖宗的那点东西还真值得我们骄傲和崇拜。那毕竟是我们民族的旗帜,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印记。脸面总是要要的,理想是我们活下去的理由。
国情
自“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后,从此家天下,天下便有了“姓”,“天无二日地无二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了。
嬴政统一天下,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幻想秦王朝的统治能延续千秋万代。没料想,秦,二世而亡,可,“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的梦却从未断过。连阿Q们都知道“要啥有啥,想谁是谁”的滋润,说:“从小到大,咱没吃过一顿饱饭,等咱当了皇帝,一天吃三顿油泼辣子面,面条比裤腰带长,油泼辣子红得照出人影影。两大碗干面,一大碗面汤,吃饱了,喝胀了,咱就和财主他爸一样。”“等咱当了皇帝,派一哨御 日夜把守二寡妇家的窖洞,除了朕,任何人不得进出。谁敢去,朕命内务府把他弄成太监。”一梦两千年,直到辛亥革命,清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被赶出了紫禁城,皇帝没了。
皇帝没了,土皇帝还在。
皇帝没了,阉官还在。
皇帝没了,可,“朕就是法!”还在。
皇帝没了,可,“万岁,万岁,万万岁!”还在。
不是吗?
国史
我读史:
春秋早慧;秦汉一统;三国狡黠;魏晋风流;唐文;五代乱;宋软;明阴;清弱;民国贫而愚;文革狂热;现,世俗且集体的无意识。
“性格决定命运”,中国人的性格决定中国的历史。
是为记。
国人
中国从来就没有宗教。儒学讲入世,“子不语怪力乱神”;佛,是外来的;道教太空太玄,而且还要“隐”,辟谷炼丹,饮风餐露的离世太远,信奉者极少。国人自古以来,封的神很多,但,泛神等于无神。况且,中国人从来都是以实用和不敬的态度奉事他们的。腊月祭灶,人们糊弄些“瓜糖”贿赂“灶王爷”,粘住他的嘴。“吃人家的嘴短”,灶王也就只好“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了。国人太世俗了,所以,世界三大宗教,就没有一个发源于中国;国人就从来没有过西方人的那种虔诚的赎罪心和对上帝的敬畏感以及对他人的感恩心。他们不信原罪,不怕末日的审判;他们不信来世,不怕地狱轮回;他们不信因果,不怕善恶报应。他们信奉的是现世、现时、现实与实际、实惠、实利。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哲学。所以,为了一己私利,国人是什么事情都能干得出来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人情世故,在德与行上,由于儒释道的融合,国人过于成熟。
国人爱面子。讲排场,好攀比,图形式。有时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看着难受。即使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也要在家门后挂一块猪皮,出门之前油油嘴,人前以示有肉吃。办事情,常常是实事虚办,虚事实办。好大哄大嗡,好张灯结彩。作秀的多,祸民的不少。哪国听说过,为绿化荒山而去满山涂绿漆的?咱们做了,还不少。
国人好跟风。人云亦云,人往亦往。见一人仰面朝天,就会有人好奇、多事,蜂拥着凑热闹,大家扎堆,抬起脖子一起向天空放眼。谁知,“啊嚏”一声,那人打了个喷嚏。“他妈的!”,众人才悻悻地离去。街上只要有人排队,不管卖什么,买不买,先排上,别拉下。结果,排到了尽头,一看,是厕所。
国人独。麻将是国粹,是国人处世态度的体现:盯住下家,看住上家,防住对家。我胡不了,你们谁也别想胡。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窝里斗。
国人好奇心强。有窥欲癖。特爱打听旁人的隐私,且好传言,好议论。自己屁股上的屎还没擦尽呢,净对别人捂鼻子了。
国人在狼面前是羊,在羊面前是狼。
国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国人穷算命富求佛。
国人……
但是,我们仍是勤劳、善良、勇敢、顽强而且美丽可爱的民族。虽然,有点狡猾又有些怯懦。
国粹
曾读友人赠阅之《史海钩沉》,通览国史,三句话可以概括:
一,孔老夫子把好话说尽;
二,后来人把坏事做绝;
三,祖宗给我们留下了一双筷子、一桌麻将、半部《红楼梦》。我们称之为文化。
酒肉饕餮,人际纠葛,风骚辞章或叫巧言令色,“饮食”“娱乐”“精神”,该有的都有了。
国骂
他妈的!
国人,怒也:“他妈的!”喜也:“他妈的!”;失意时:“他妈的!”得意时还是:“他妈的!”
真他妈的怪!
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而,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我已无话可说,就此撂笔。
他妈的!
国脚
“三寸金莲”,中国旧时的女性“美”,所谓“全身之胜,在裙下双钩。”从文人们品评小脚的“七字诀”:小、瘦、尖、弯、香、软、正,到每年四月初八山西大同的赛脚会,“金莲”成为国粹。小说家冯骥才在他的同名小说中写道:“人说,小脚里头,藏着一部中国史,这话玄了”,“打李后主到宣统爷,女人裹脚兴了一千年,中间换了多少朝代,改了多少年号,小脚不一直裹?上至渔女村姑,下至太后妃子,文的李清照,武的梁红玉,谁不裹?猴不裹,我信。”“小脚”是一个女人为了取悦“变态”男人们而饱受摧残的怪异产物,是男人们在“灯下、枕上、怀中”把玩的东西,是女人沦为男人 的象征。中国人的精神的解放是从剪辫子和放脚开始的。一斑窥知全豹,一叶而感验残秋啊。不错,中国历史文化是久远辉煌的,但是,它的腐朽与愚昧的历史也同样是“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自我们走进了新时代,中国一群为国踢球的男人们又被另一群爱国的男人们誉为了“国脚”。但,不幸的是,有一点是无法改变的——那就是:很臭!用社会及性学家李银河的研究结论说(大意):
中国文化熏陶并造就了中国的男人,文、雅、柔、巧,根本不适合去干只适合西方男人的这一“野蛮”的运动。因为,足球是战争与暴力在和平时期的一种宣泄。她好像认为,我们的一群男人完全没有必要在“足球”这一棵树上吊死,我们的另一群男人更没有理由去再围着这棵树去哭。是的,我完全赞同李老师的观点。
从中国传统的“金莲”的精致的“脚”文化,我已经看到了中国的男人是多么的“文、雅、柔、巧、”了。虽然,我也是中国男人。虽然,早已没了小脚。
国语
一
甲:我们找你想意思意思,你也得表示点意思,你明白我的意思吗?别让我们不好意思。
乙:明白你的意思,小意思。
甲:什么意思?就这点意思!真够意思,你好意思?让大家都没意思。
乙:实在不好意思,不成意思。我没别的意思……
我说:真有意思。
二
古时人见面问:无它乎?(它:蛇及毒虫也)
过去人见面问:吃了吗?
现在人见面问:在哪发财?
女人见男人问:你爱我吗?
男人见女人问:喜欢吗?
女人见女人问:哪买的?
男人见男人问:手气如何?
老板见老板问:发了吗?
官员见官员问:动了吗?
朋友相见问:离了吗?
同学相见问:还干哪?
处长的夫人来问:你晚上回家吃饭吗?
我老婆来问我:你晚饭想吃啥?
三
官方说:“戴套不算强奸。”百姓说:“我打酱油。”
四
子曰:“微言大义”。
五
我给一牙医赠语,写的是:“有口皆碑”。
跋
早先,我曾写过一篇文字,题目叫《关于注经》:
昨日,打开页,见到一位名为“左人水”先生的留言。大概是看到了我上的几篇不成文的文章后,要我去他那儿访问,探讨《道德经》,还“不吝赐教”云云。并留言“三人行必有我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谦和的很。去了,匆匆地浏览了几篇(时间有限),于是我便回言:“很好!”(的确很好)。他的《道德经译评》,长篇大作,对老子的《道德经》逐章逐句地注释、阐述,看得出是一位造诣很深的专业人士。很惭愧,我是作不出来的。
如今,注经风势很盛,因为提倡国学嘛。为了打鬼借助钟馗,借国学之名以售私货,伪国学者从来不缺。两千四百年前,东西方的圣人、哲人、智者在思考人生大问题时,都“述而不作”(不知何故?)。孔子身后由他的弟子们编撰了一本薄薄的“语录”;老子被关尹喜逼的无奈,急于出关而作《道德经》,不过五千个大字;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也只有“对话录”之类的东西,也还是由他们的学生整理的。佛祖释迦牟尼也一个毛病,悟道留世的也就是那么几句话,称“如是我闻”。佛教的基石《心经》,也就是玄奘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也就四百来字:“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成为佛教的“老三篇”。事情本来就这么简单,道理本来就这么明了,却被他们的后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地搞复杂了。所以,我历来不主张注经的。这比如,一个好的厨师端出了一桌好饭菜,而食者各是各的口味,各得各的滋味,这就够乱的了。如果此时有人再以自己的口味为这个厨师注出一个菜谱来,并说:这就是他!会怎么样呢?“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于是,我不看于丹的《论语心得》。郭沫若老先生生前“文不读秦汉以后”,是很有些道理的。
况且,《道德经》仅开篇就是个谜,“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连断句都成了问题;马王堆的帛书《老子》与郭店的竹简《老子》也是个问题;司马迁的《史记》可以算是信史了吧,可就“老子是谁?”,都成了问题;现,《道经》在前,还是《德经》在前,也还是个问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源头不活,何来“清如许”!
国人重考证,重转注;西人重批判,重创新。所以,中国传统继承的好,但少思想大师,多为匠人。知识,知识,有知的人多,有识的人少;学问,学问,人们学的多,问的少。鲁迅先生就曾发问,“从来如此,就对吗?”然后,他“愿乞画家新匠意,只研朱墨作春山”了。
我不主张注经,倒不是因为我吃不上葡萄去说葡萄酸,是因为我这个人懒散惯了,且固执。因此,我对左兄(?)说:“听喇喇蛄叫,咱还不种庄稼了”。继续努力,写下去,这是我对左先生真诚的期待。
写了上面的文字,不免又有些惶惶然:且不知这位仁兄能否见到此文,我不希望他老兄有种“烧香引来鬼”的感觉,如果那样,我只有报歉了。
这些话,也是给菊韵社《国学征文》说的。《关于注经》在这里贴出来,作为这次我的应征之文的结语。写《国学之我见的我见》,揭旧文化的皮,这不是调侃,我是认真的。我想起孙中山先生临终的那句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017。04。02夜
共 5021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在编者看来,杂文便是杂文,什么好玩儿写什么,什么痛快说什么,出点硬伤、闹点笑话,也没什么了不起。仔细看了猴哥的文字,似乎颠覆了我以前的认知。杂文为学问造势,学问为杂文增辉,猴哥的文章虽嬉笑怒骂,但治学态度很严谨,这一点是值得激赏的。国学是个很大的课题,至今尚无绝对定论。猴哥也没有给出一个标准答案,但从序和跋以及国学、国情、国史、国人、国粹、国骂、国脚、国语诸角度作了不太长但颇有深度、一针见血的评析,极见趣味,让人一笑之余,又生发凝重的思考。试几句总结本文思想:中华文化(大国学)一向受两股力量拉扯,方向相反而又力量均衡。一股是创造出来的“仁义礼智信”等高大上的价值观,叫“优秀传统文化”;一股是自己的本钱,穷山生恶水,恶水生刁民,刁民生酷吏,“拉拉扯扯,就进了高粱地”。但不管怎么说,还是猴哥那句话:国学还是要提倡的,面子也还是要要的。好文章,推荐大家欣赏!【:唐柳】
1楼文友: 10: 2:14 谢谢唐柳,辛苦,国学很深,中国文化很大,一句两句讲不清楚,只好草就,谢谢你的语。很好,我喜欢!
2楼文友: 1 : 6:47 这篇文章写得酣畅淋漓,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分析了国学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它是一种无形的禁锢和枷锁,虽然如此,但祖宗留下来的,还是要无条件的继承和发扬,不然就会不伦不类,不土不洋。一味地照办别人的思想模式也会面临许多问题,出现很多笑话,跟世界接轨,洋为中用,的确在某些领域初见端倪,别的不说,就说互联,来自美国,却统治了全球的生活,谁否认它的巨大魔力 。国学也很,洋学也好,只要实用,有价值,我们就吸收,就发展。我可能理解的有些偏激,请作者海涵!
回复2楼文友: 1 :4 :50 秦孺好,谢谢欣赏。评语说得很好,国学或叫中国的传统文化,几千年的沉淀,形成了一个民族的意识和性格,好也罢,坏也罢,只能这样了,我只是批判,颂扬有人在做,就不啰嗦了。草草一篇文字,也很难说的明白。谢谢问好!
楼文友: 22:58:07 与世界接轨,我并不否认,我觉得要剔除糟粕,吸取精华。就像我们的传统文化,也要批判的继承。照搬照套,只能越来越混乱。中西文化本来就有一定的抵触与碰撞。另外,我还是提倡杂文的书写,杂文虽然犀利,但切中要害。我们不能一味的赞美,批评或者批判是让我们的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标准,更具有正能量。我曾经写了一篇带有自不量力的作品《我想当这样的作家》在文章中,想做怎样的作家很明确,就是想做一个像鲁迅一样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这样的作家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很难做,不敢做,甚至做不了。柏杨说过写小说没问题,写杂文一写就进去。将近十年牢狱之灾,得出这样的结论,真的让人恐慌。我喜欢杂文却不能淋漓尽致的发挥。看了老师这样的文字,真的让我佩服,让我看到了我骨子里的做为中国人劣性。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中修养自己。我文学起步晚晚,底子薄,功底不深,写不出来这样的深邃而又幽默中叫人警醒的文字。我觉得震撼灵魂的启迪心智的文字,才称之为文学或者国学。一点浅显的文字,有不周之处,请老师见谅。 用情感书写人生,用文字记录生活。
回复 楼文友: 2 : :46 墨拓好,谢谢朋友欣赏,朋友夸奖了,杂文是鲁迅先生的独笔,后人可望而不及,什么原因呢,无非三点,一思想深刻,关注民族国家之命运,二读书多有积累,有比较和鉴别能力 三是文笔犀利,语言天赋或勤奋的练笔。我们都是学生。你的留评,让我很惭愧,相互学习吧。我们喜欢杂文是一致的,也算知己了。问好,朋友。
老年人腹泻原因
哪些草药治疗便秘
哪些食物是治疗便秘的
老年人厌食症原因脑梗死不能说话
生物谷灯盏花药企怎么样
- 下一页:李安的少年莫言的蛙
- 上一页:星月当下作文怎么教随笔
- 06月21日仙侠给狗狗煎中草药的注意事项位置
- 06月21日仙侠给狗狗戴指甲套合适吗位置
- 06月21日仙侠给猫咪洗澡的小常识位置
- 06月21日仙侠夏季饲养松狮犬怎么防晒位置
- 06月21日仙侠给猫咪换猫粮的正确方式及技巧位置
- 06月21日仙侠给猫咪喂药小妙招位置
- 06月20日仙侠狼青幼犬的喂养指南和注意事项图位置
- 06月20日仙侠猎狐犬好养吗位置
- 06月20日仙侠猫为什么会喜欢呆在高处位置
- 06月20日仙侠猫不想上厕所的原因分析位置
- 06月20日仙侠猫咪上桌子偷吃东西怎么办训练猫咪不偷吃的位置
- 06月20日仙侠狼青犬的肾结石是怎么形成的图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