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灵异

流云二奶奶随笔

摘要:这一年的秋天,雨水特别足,山地里的庄稼格外的好,玉米和红薯都获得了大丰收。可儿子常年打工在外,儿媳妇也早搬到了县城里定居,家里田地里的活儿,这几年一直是二奶奶一个人干,儿子儿媳妇吃得是现成的粮食。这一天,二奶奶挑着一担红薯从山坡上往家里运,一不留神,脚下一滑,连人带挑子从山坡上滚了下来,还好,人摔得只是皮外伤,没伤到骨头。可自从这一摔后,二奶奶变的有些精神不正常了,时而清醒,时而糊涂。一犯迷糊,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也不知道自己在哪儿,还到处乱跑,最远的一次曾跑到50里外的邻县去。等到清醒过来后,又一切正常了。上医院检查,医生说,可能是那一次摔跤留下的后遗症。就这样,时而清醒,时而犯迷糊的二奶奶的养老就成了一个问题。

二奶奶是我奶奶的妯娌,生于上世纪 0年代山西省陵川县的一个小村庄。据二奶奶讲,他们姊妹三个,她是老二,有一个哥哥,还有一个妹妹。从她记事起,她的父母便不在人世了,她和妹妹都是跟着哥哥讨饭过生活。那时光是,饥一顿,饱一顿,有一顿,没一顿。有一年他们那儿闹旱灾,大家都挨饿,自然他们也讨不到吃的,饿得实在不行了,她哥哥便趁着天黑后,半夜,摸到一户地主家的伙房,居然偷出了一小罐羊油。他们便用羊油加上点热水喝下去充饥,而这罐羊油居然让他们熬过了半个多月。后来还是饿的不行,她哥哥便带着她们俩人从山西逃荒出去了。

再后来她哥哥被抓去当壮丁,这一去就没了音讯,她只好带着妹妹继续逃荒。为了能让妹妹有条活路,她便在逃荒的路上找了一家有粮食吃的家户,把妹妹当童养媳给了人家。为了记住这一家,她还打听了这个村庄的名字,和这一户人家的名字。但后来她再去找时,这一家也搬走了,没人知道她们搬到哪儿去了,妹妹是死是活,也无从得知。

她自己在讨饭途中,也曾被人贩子诱拐到湖北的一个偏僻山村中,给人家做童养媳。那一家人对她很不好,经常不让她吃饭,还动不动就非打即骂。后来正赶上解放,是政府解救了她,被解救后的二奶奶想到了她在河南的一个远房亲戚,于是就投奔这家亲戚来了。而二奶奶嫁给了我二爷爷,也算是一段奇缘。二奶奶先是许给了她亲戚家邻村的一个小伙子,但这家人全是大烟鬼,当然这家的儿子也不例外。

二奶奶知道后,死活不同意,而这一家人仗着有点势力便要强行娶走二奶奶。这一天正在闹时,正好我二爷挑着一担红薯去县城赶集,路过二奶奶的亲戚家。二爷口渴想进去寻碗水喝,正撞见双方争吵。当时二奶奶被逼急了说,我已经有人了,众人不信,让她把那个人说出来,正在这时二爷出现了,二奶奶见二爷长的人高马大,浓眉大眼,就是有点黑,一咬牙指着二爷说,就是他。众人都愣在了那里,等二爷明白过咋回事时,他看了一眼二奶奶,觉得二奶奶满眼是期待与信任。当男方一家人围上二爷要揍他时,二爷把担子一放,抽出扁担,握在手中对众人说,对我就是她说的那个人。并指着二奶奶说,她就是我的人,你们谁不服劲,过来,我揍死他。男方虽然人多势众,但一看二爷人高马大,身强体壮,也不敢轻举妄动。僵持了片刻后,对方的人丢下一句狠话说,你等着,这事没完。就匆匆走了,就这样二奶奶进了我家的门。而二爷白捡了个媳妇,把我老爷爷高兴的合不拢嘴。

婚后的二奶奶过的还算美满幸福。二爷虽然长得人高马大,可心还是很细的,对二奶奶特别好。那时二奶奶脸上终日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二奶奶人还特别勤劳能干。那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正赶上县里大兴水利,我们所在的村上后山沟里要修一座中型水库,二爷,二奶奶也加入了修水库的队伍中。那时,二爷一个人能顶得上两三个人干,而二奶奶一个女人也能顶上个男人干。二爷干活力气大,二奶奶耐力强,在工地上被人戏称为“钢男铁女”,工程结束时,还受到过县上的表彰呢!

二爷和二奶奶共养育了四个子女。一个儿子三个闺女。老大是个儿子,叫福根,后边三个闺女因分别生于春、夏、秋三季,所以取名为春福、夏福和秋福。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改革的春风吹满了神州大地,就在分开大队,搞家庭承包的那一年,本该对新生活充满希望的二爷爷因一场大病,带着满脸的遗憾永远地走了。那一年福根22岁,还没有寻上媳妇呢。三个闺女也都还没有找上婆家。倔强而刚强的二奶奶一个人独自撑起了这个家。她先是通过与十几里外的一户人家换亲的方式,给儿子闹腾了一房媳妇,又将两个女儿先后打发出嫁。一个没有了男人的女人独自干这些事,其间的艰辛,可想而知,但二奶奶毫无怨言。儿女们都成家后,二奶奶依然没有闲着,每年的夏秋两季的农活,她是忙完儿子家的,又去忙闺女家的。儿女们,谁家要是有个大事小情,她不请自到,忙里忙外,从无怨言。冬春时节闲下来时,她又赶着给儿女们的孩子——自己的孙子、外孙、外孙女做过冬天要穿的棉衣服。那棉衣做得宣腾腾的,孩子们穿着合体,还十分漂亮。就这样寒来暑往,一晃又过了二十年,岁月已经将二奶奶刻画成一位年过古稀的农村老太太。但二奶奶的身体还特别硬朗,从来也没有生过病。

这一年的秋天,雨水特别足,山地里的庄稼格外的好,玉米和红薯都获得了大丰收。可儿子常年打工在外,儿媳妇也早搬到了县城里定居,家里田地里的活儿,这几年一直是二奶奶一个人干,儿子儿媳妇吃得是现成的粮食。这一天,二奶奶挑着一担红薯从山坡上往家里运,一不留神,脚下一滑,连人带挑子从山坡上滚了下来,还好,人摔得只是皮外伤,没伤到骨头。可自从这一摔后,二奶奶变的有些精神不正常了,时而清醒,时而糊涂。一犯迷糊,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也不知道自己在哪儿,还到处乱跑,最远的一次曾跑到50里外的邻县去。等到清醒过来后,又一切正常了。上医院检查,医生说,可能是那一次摔跤留下的后遗症。就这样,时而清醒,时而犯迷糊的二奶奶的养老就成了一个问题。

原本迷糊后的二奶奶,名义上是跟着儿子福根生活,但实际上,还是一个人在山里老家住着,这还不算是个问题,而真正成了一个问题,是在一场姑嫂大战后。原来,就在二奶奶摔跤的这一年的后半年,大闺女春福,把二奶奶接去他们家住了三个月。三个月后二奶奶被送回了福根在县城的家里,这一送,使福根媳妇心里非常窝火,心想谁让你多事,为啥把她送到了这里,你娘难道没有家。但心里虽说不满意,脸上还是没有表现出来,就这样接受了。就在二奶奶被送来的当天后半夜,她又犯病了,吵着嚷着往外跑,嘴里还喊着大闺女的名字,要去大闺女家。儿子福根远在外地打工,儿媳妇被吵得实在不行,只得骑上电动车带着二奶奶,把她送到了距县城三十多里外的一个村镇上。被送回的二奶奶让大闺女责备得不敢说话,连连退到了儿媳妇的身后。这时,儿媳妇起身骑上电动车就走,二奶奶就在后面跑着追。儿媳妇回到家后,大闺女打来说,二奶奶不见了。两家人找了半夜也没有找到。天亮后,夏福,秋福找上门来,向福根的媳妇要娘。三闺女秋福一进门,就一脚把福根媳妇停在院里的电动车踢翻在地,接着,一看见福根媳妇,就发疯似的上前揪住她的头发,往后一拽把她的嫂子打翻在地。福根媳妇也不示弱,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扑向了三闺女秋福,二人扭打在了一处,众人拉都拉不开。最后,福根媳妇被打得左眼乌青,肿的像个桃子似的,秋福的脸也被抓的鲜血直流,破了相了。

这场姑嫂大战后,福根的媳妇对福根说,我的腰被你妹妹打折了,以后无法照顾你妈了,让你妹妹管你妈吧!而她的妹妹听说让她养,吓得直摇头,并且说,要是我们养了咱娘,咱娘养你这个儿子有什么用!

被逼无奈的福根决定把他的几个妹妹叫来,召开一次家庭会议,来商量一下二奶奶的养老问题。刚开始时,几个妹妹是推三阻四,不是这个称病,就是那个没空。叫了无数次后,几个妹妹可能实在过意不去了,才肯露面。人是齐了,可谁都不吱一声,这个家庭会议开的有点沉闷。还是福根先开了口,说到,今天把大家都叫来就是来商量一下养活咱娘的事,你们也都看到了,咱娘现在年纪也大了,不能一个人过了,身边得有人照看,你们看咋办。福根说过后,大家还是好一阵子沉默。最后还是秋福说话了,说,依我看,虽说现在是新社会,儿女都应养活老人,可咱这农村,你们瞅一瞅,哪一家养活老人还不是主要靠儿子管,这俗话说得好,养儿防老,就是这个意思。她这一说,春福也说,我看秋福说的很在理。咱农村可不都是这个样子。

这时,早就在一旁看不惯多时的福根媳妇接过话说,说来说去,你们还不是就是不想养活你们的娘,你们真孝顺啊!这时,大闺女春福说,嫂子你孝顺,你养活了你娘了吗?你娘还不是我和你哥把她给送了终,你有什么脸在这儿说我们几个。福根媳妇一听这话,发了脾气,说到,我怎么没有养活我娘,是我娘没有在我家住过?还是她有病的时候我没有在床前伺候过她?春福这时不服气的说,你总共伺候过几天?你娘在你们家住过几天?恐怕掰起手指头都数得清。这时在一旁听得不耐烦的福根打断了她们姑嫂之间的争吵,说到,行了、行了,都住嘴别说了。接着他又说到,你哥我的家境你们都看见了,生活的并不富裕,两个孩子中,你们的大侄子身有残疾,生活自理都难,将来能不能寻上个媳妇,都是个大问题。老二还小,将来上学也要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我想让你们几个帮帮你哥我,来把咱娘的养老问题给解决了,就当是你们几个为你们的娘家做得贡献吧!福根说完这番话后,先是大闺女春福说,你说到做贡献,我为这个家做得还少吗?为了这个家,没出嫁前,我起早贪黑,没日没夜的干,那时候,哥你是当兵了,一拍屁股走人了,留下夏福、秋福还小,干活全指着我一个人,家里的,地里的,哪一样能离开了我?又是为了这个家,为了哥你能娶上媳妇,能过上个好日子,我委屈自己,把自己嫁给了一个比我大十岁的男人,你们……

说到这里,春福哽咽在那里,说不下去了。福根听了这些,心中也挺难受的,觉的自己的大妹妹确实遭了罪,吃了苦。这时秋福也开了口,说到为这个家做贡献,我也有份。其他不说,就说老家那五间瓦房,是谁给咱家盖的,还不是我和孩子他爸又是拉砖,又去买木材的。盖房的两个月里,我们两口子吃住在娘家,哥你看过几眼,要没有我,咱家那房子能盖起来吗?秋福说完后,一直在一旁不言不语的夏福说了,咱哥在县城买房子,我还出了三万块钱呢,这也能算我给咱家做的贡献吧!

是呀,福根听了三个妹妹的话,觉得三个妹妹都挺委屈的,都为这个家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而这个家过的,却还是不见一丝希望,这能怪谁,只能怨自己没有本事。而这场家庭会议,也在福根的一声长长的叹息声中,不欢而散了。

自从那次福根召集大家开家庭会议不欢而散之后,福根在他媳妇的哭闹下把二奶奶又送回了山里的老家,让她独自生活。自己则又出外打工了。周围的邻居对这家儿女们的做法,感到甚是不满,都说让一个年过八十,还有病在身的老人独自生活,你们做儿女的就真能狠得下这个心,就不怕遭报应。可是议论归议论,大家对这件事也都无能为力,所以也只能听之任之了。

转眼冬去春来,二奶奶一个人在家过了半年时间了,期间除了儿子去看过一回外,其余几个闺女,一个也没有回去看过一眼她们的娘。这年的春天,来得格外地早,山里的迎春花早早地开得漫山遍野,当黄黄的迎春花归于沉寂后,先是杏花,后是梨花、桃花比赛似的相继开放,把个偏僻的小山沟打扮的分外惹人喜爱。山里人对这样的美景也许司空见惯了,也不足为奇,可对于整天呆在混凝土结构的楼房里,终日也难得望见几丝红花绿草的城里人来讲,这花花草草便成了他们一心向往,而难得一见的美景了。小山沟于是迎来了一批批开着各种名车的城里人,来此观赏美景。

这一天,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在一位年轻人的陪同下来到山里游玩。他们先是到水库边垂钓,接着又去了南山坡看桃花,可能是走得累了,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讨碗水喝,于是便走进了村里,恰好进了二奶奶家。二人说明来意后,二奶奶把他们请进屋内。二人休息的期间,和二奶奶拉些家长,谈了一会儿,只见那位长者环视屋内的摆设后,突然把目光停在了供奉灶王爷的佛龛前的小香炉上,在征得二奶奶的同意后,他把那只小香炉捧在手中,神情略显激动地仔细端详,最后爱不释手地把它放回了原处。并对二奶奶说,老人家,要好好的保存这只香炉,它是个老物件,说不定还是个宝贝,能值大价钱呢!二奶奶听了直摇头,说到,这穷山沟,能出什么宝贝呀!

当那二人走了之后。二奶奶家的香炉是个宝贝,能值大钱,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引得村里的人络绎不绝地涌入二奶奶家来看宝贝。大家越传越邪忽,先是说,那香炉是明朝的,是二奶奶家祖上当过大官,皇帝老爷赐给他们家的。后来又说,那是个宣德炉,值几百万呢!这消息像是长了翅膀,没几天的功夫,就传到几个儿女的耳朵里。抢先回到家里的是福根媳妇,她一进门就往灶王爷的佛龛前看,一看香炉还在,就对她婆婆说,妈,我把这香炉拿走了,免得人多手杂,再把它弄坏了。二奶奶什么也没说,只是苦苦地笑了一下。福根媳妇前脚刚走,大闺女春福手里拎着一桶食用油就踏进了家门,一进门便喊,娘,我来看你了。一边说着,一边拉二奶奶坐下询长问短,说个不停。嘴里说着,眼睛却一直往灶王爷的神像前瞟。在绕了一圈之后,终于大闺女开了口,问到,娘,听说咱家那“香炉”是个宝贝?你拿出来也让我开开眼呗。

二奶奶原本以为大闺女是想她了,才大老远跑来看她,可一听到她问“香炉”的事,心里顿时凉了半截。便没好气的对大闺女春福说,叫你嫂子拿走了,你去管你嫂子要吧!听说她嫂子拿走了香炉,春福急了,说,娘,你好糊涂呀!这是咱家的东西,有你在,我嫂子她凭啥拿走?再说了,这东西就没有我们做闺女的份了吗?二奶奶这时更气愤地说到,这事儿我管不了,你们各逞本事去争吧,哪怕争个头破血流,我也不管。春福气呼呼地扭头走出了门,恰好和正要进屋的秋福撞个满怀。秋福一见春福张口便问,大姐,见着香炉了吗?春福没好气地说,见个鬼,早被大嫂拿走了!秋福听了愤愤不平地说,她是哪根葱,凭啥她拿走,大姐走,我们找她去。二人气势汹汹地找福根媳妇去了。只留下二奶奶一个人在屋子里伤心地边哭边骂道,哎呦,我这是造了什么孽呀?要遭这份罪,哎呀…。

二姐妹找到福根在县城的家,正好,福根媳妇在家。三人自然围绕香炉的归属权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吵,福根媳妇说,你们不是说你们是嫁出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娘家给你们没有多大的关系吗?怎么这时候又来争家产了?大闺女春福不甘示弱地说,这个东西是我爹留下来的,当然有我们的份,不是你说没有就没有了。福根媳妇说,是谁说在农村养老人要靠儿子,既然让儿子养老人,那老人的财产当然就是儿子的,难道还是你们当闺女的不成?秋福这时接过话说,谁说我们不养老人了,我们说主要靠儿子养,可没有说我们做闺女的就不养老人,这话我们可没说过。总之,双方就香炉的归属权问题各执一辞,谁也不肯相让。

这一年的春天、夏天,就这样在二奶奶的儿子和闺女的争吵中悄悄地过去了。而这期间,二奶奶依然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在老家的旧屋子里,终日与她为伴的只有她养的那只瘦弱的老黄猫。期间儿女们为了辨清楚香炉的归属权曾多次上门。让二奶奶表明态度,但他们来一次,二奶奶便疯癫一回,每次二奶奶总是在儿女们的争吵声中,大喊大叫,连哭带闹,双方才偃旗息鼓,各自回去。这之后没多长时间,有一次,我父亲给我打,说到二奶奶,父亲说,你二奶奶的养老问题解决了,你福根叔每年管两个季度,剩下的半年每个闺女管二个月;那个“宝贝香炉”暂时放在银行保险柜中,等你二奶奶不在了,再说分配的事。我笑着问父亲说,这次又是你出马说服的结果吧!父亲笑了说,那还用我去说?只要有了那个“宝贝香炉”所有问题还不都迎刃而解了吗?我听了笑了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但心中还是替二奶奶感到高兴。

原本,事情到此,应该算是圆满解决了。可那天我回老家,无意间听到了父母在房间小声地议论,只听见母亲问道,你找的那两个人可靠吗?别回头,他们给说出去。父亲说,你把心放在肚子里吧!那是我一个老战友,假香炉的事,他烂在自己肚子里也不会给别人说的。我悄悄地退出了小院,没有打断父母之间的谈话。

那天,在回家的路上,我始终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到底二奶奶的儿女们是看在“香炉”的面子上才答应赡养二奶奶的,还是他们良心发现,顾及亲情才这样做的呢?如果是前者,那么,是否我们的老人只有手中都握有自己的“香炉”,儿女们才会善待自己呢?我久久沉思,不能找到答案。但愿,天下的儿女不是因为“香炉”才孝敬自己的爹妈的!

共 6214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读罢此文,不禁沉思,我们的香炉在哪?二奶奶自幼失去父母,靠逃荒要饭、给人做童养媳勉强活下来。好不容易过上安稳日子,却又遭遇中年丧夫之痛。刚强的二奶奶历尽艰辛把四个儿女养大成人,像牛马一样为自己的儿女终日操劳。儿女成家立业,儿孙成群的二奶奶在晚年本应安详天伦之乐,结果却成了儿女的累赘被推来撵去,孤苦伶仃无人问津。价值不菲的“古董”香炉成了二奶奶最后的救命稻草,儿女们为继承这笔可观的遗产,终于在二奶奶养老问题上达成一致。在社会福利制度还没有完善的今天,农村乃至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养老依然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小说中的子女自认为自己为家庭做出了贡献,都忽略了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忽略了自己作为儿女应尽的赡养义务。但是,在财富面前,各自的贪欲又暴露的淋漓尽致。小说构思巧妙,颇具匠心。福根、春福、夏福、秋福,四个名字都包含了长辈对子女、对家庭幸福的渴望。可是,结果这些“福”们之把福字印在自己身上,没能把幸福还给造就自己一生幸福的母亲!香炉,是人们祈求平安、幸福的寄托,而不肖子孙们却把它当作自己荣华富贵的寄托。香火,在传统意义上是一种延续,可是,不肖子孙们没有想到自己会把什么样的东西延续给自己的子孙!因而,他们最终得到的必然是一个假香炉和破灭的梦!小说语言简洁流畅,人物刻画形象生动。四个福字辈的子女和一个假香炉告诉每一个人沉重而又无法逃避的话题,我们是子女,也有自己的子女,我们也有老去的一天,我们的香炉在哪?佳作,推荐赏读!!【:西玛】【江山部·精品推荐15110 00 8】

1楼文友: 18: : 都说养儿为防老/

可您再苦再累不张口/

儿只有轻歌一曲和泪唱/

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回复1楼文友: 09:2 :11 今天才有空看到西玛老师的精彩评论,连我自己都没有想的那么深。谢谢老师,辛苦了!

回复1楼文友: 09:25:55 今天才有空看到西玛老师的精彩而有深度的评论!连我自己都没有想那么深!谢谢老师,辛苦了!

2楼文友: 18: 4:47 欣赏佳作,问好作者,祝创作愉快!

楼文友: 00:0 :57 看完此文,感慨万千。也希望看到此文的读者,能够有所收获。

4楼文友: 10:17:04 拜读此文,掩卷深思,一个养老问题虽然是老话题,作者却能够抓住二奶奶养老,写出了让读者感慨万千的文字。欣赏老师的作品,祝佳作连连! 喜欢文学,已在省、市报刊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

5楼文友: 14:21: 2 感谢大家的鼓励,一定继续努力。

6楼文友: 21:55:57 读到题目倍感亲切。一生不容易的二奶奶千辛万苦养大的子女竟然这样对待老人,叫人心寒。也是一个很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物描写生动,心里活动和故事矛盾层层递进,很好看,接地气。祝贺作者,期待更多好文。

7楼文友: 18: 7: 0 一个寡母柔弱的身子,不言苦不言累含辛茹苦养大了四个儿女,待到年过八旬不能自理的时候,四个儿女却无人感恩,无人养老,多么让人心酸。为了一个宝贝争得头破血流。文中将母爱的伟大和儿女们的贪婪丑恶嘴脸做了很强烈的对比。深度好文,恭喜摘精。西玛的编按更是精彩,为你点赞。祝二位老师编创快乐。

8楼文友: 22:01:44 感谢文友对笔端流云社团的大力支持,在此谨代表笔端流云部对您的付出说一声:您辛苦了!

祝您在流云创作愉快,佳作连连,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痛经期间吃什么比较好

痛经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痛经为什么不能吃辣的

孩子脸发黄是什么原因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
补肾壮阳吃什么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