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回忆十七我在吳江带新兵
我在苏州吳江留影
一九六九年新兵,来自浙江温州和安徽合肥!赵金顺、黄新民、郑定储、余定泉、方明安、吳仁义
我带着浙江、安徽新兵游览苏州拙政园。
又一批“文革”后的适龄青年,穿上绿色军装从地方来到了我们北兵营。警卫连一下子就增添了三十多个,年轻帅气、生机勃发的新伙伴。这些新战友刚住下不到一个星期,司令部大楼就传来首长命令;“所有新兵,立即赶赴吴江农场,执行围湖造田任务”我受指派,担任了此次领队新兵的任务。
吴江农场,离苏州市有六七十华里地,是二十七军七十九师属下一个军垦农场。过去我也曾去过那里,那是两年前的一个夏天,我们警卫连全员和师部其他直属分队一道,执行早稻抢收、晚稻抢种任务。这次不同以往,老兵就我一个,任务是带着这三十多个新兵去参加劳动。我深感担子不轻,但又十分的乐意,因为我觉得;这是连队首长对我莫大的信任。我在心里头暗暗的对自己说;一定要经受住组织上又一次的考验。
警卫连三十多个新兵,与侦察连、通信营的新兵组合成一个新兵连,带队连长是侦察连副连长江家成代理。我们警卫连新兵被编为一排,我是责任人。我们这个排的新兵,来自于安徽县和浙江温州市两个地区。小伙子们生龙活虎、朝气蓬勃。初始接触的两三天,一个个似很老实、毕恭毕敬。斗转星移日子一长,就有些让人手忙脚乱、寝食不安,感觉不是省油的灯了!他们贪睡、挑食、东跑西窜,最令人不省心的是;还拉帮结派、有一次竟吹胡子瞪眼要干架。
面对这一群像孩子一样的淘气鬼,我暗自好笑;古话说得一点不错啊,“一报还一报!”想我当兵之初是何等的调皮和淘气,现在好,又遇上了比我有过之而不及的主了,这不是要债来了吗?我开始思考对策;可不能任由这些娃娃兵,一出家门就摔跤呀!他们军旅人生第一步如何走?我这个当导游的,担负着直接责任。“现状必须纠正,部队就要像个部队样子”这是连长江家成会上要求的。但能否达到目的,我很茫然,在此之前我也只是一名战士,而现在要当兵头了,他们会不会承服,我这个比他们大不点的小大人啊!
我习惯地打开了语录本,那个年代,人们时兴遇到难解的问题,就要从主席语录中找答案。在“关于军队工作”的一系列讲话中,我领悟最深的一段话是;“平等待人”和“思想工作领先”这可是领袖治军,画龙点睛核心的核心哦!“平等、思想领先”就是抓住人心,抓住人的灵魂。联想父亲过去常念叨的一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即人心。面对这些刚经过地方上“文革”洗礼的半大孩子,趾高气扬行不通,施以压力他们未必买账。我拿定了一个主意;“要以心换心,从情感二字上寻找突破口”
当年的“围湖造田”劳动方式十分的原始,操作辛苦无比。时值四月的仲春季节,我们是上穿棉衣下赤双脚,每个人的裤管都卷到了大腿根,深深地扎在泥洼中。那种春寒冷冻、刺骨钻心的滋味,至今想起来都有些麻头皮子。我们整天的就站在那样冰冷的泥水中,用双手从湖底扣出一捧捧烂泥,一层一层的垒坝。垒好一段就赶快清除坝中积水,面盆、大瓷缸、头盔都是我们的盛水工具。由于泥水混杂,常常是这边刚垒好,那边又塌方了。
部队人多,挖的挖、挑的挑、有时候挨次排起队,一个一个用手捧着烂泥传送。塌方了再加固,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人们都不愿停下来,因为一旦停下来了,那冷风就像刀子一样的往人身上窜。当时有一句名言;“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部队如此大战旗鼓开荒造田,正是响应领袖的伟大号召。劳动中,高音喇叭不停地宣传鼓劲;一会播放语录,一会又是表扬好人好事。还不时的有人高喊口号;“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在这激情与热情交相呼应中,我偷眼瞅瞅身边的小伙伴们,一个个大汗淋淋,都变成了花脸泥鬼。
我想着这些新同志,虽然平时看着有些稀稀拉拉,但在劳动过程中,还真有那么一股冲劲。他们可都是刚刚才离开学堂门呀!直面如此艰苦劳动环境,竟能够有如此精神面貌,真是难为他们了。我利用每天下午一个小时政治学习机会,总是要小结一下当天的劳动情况,表扬表扬劳动中的好人好事。这帮“大孩子”只要听到赞扬他的话,沟都来劲了。被我发现这种现象后,一到学习时,我就轮流的循环表扬,嘿!这办法不错!还真的成了鼓舞士气的催化剂了。
每次的学习中,我还不断地掺沙子,在以表扬为主的基础上,间或结合存在的一些问题,有的放矢,对应学习有关语录,予以适当点破。再就是利用茶余饭后休息时间,逗着他们猜谜语,给他们讲故事,和他们玩一些智力小游戏,有时甚至还和他们练练摔跤。一些温州兵,最喜好练拳术,但他们又非常保守。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就将昔日班长教给我的那么一点三脚猫动作,端出来与他们切磋,果然诱惑着他们亮相了家乡的南拳和北拳。
渐渐的我摸透了这些新兵的习性,交流频繁而且更随便了。每每劳动的间隙或者晚饭后,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围到了我身边。聊天、扯山海经,还缠着我讲故事。不经意间,我突然的又问问这、问问那?终于搞清了前一段时间,新兵发生吵嘴打架的根由。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城乡差别这个结。农村兵朴实憨厚能吃苦耐劳,城里兵见多识广豪爽自信,由于各自所处地理环境与日常生活氛围的差异,他们各有优点也各有不足的一面。然而,这帮鬼东西偏偏看不到对方长处,总是拿对方的缺点作为说话笑料。安徽兵来自与农村,就说温州兵娇情,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而温州这些城市兵,就总说兵是土老帽。
问题被我找出来了,一遇机会,我就提醒他们要多看人家长处,老缠着别人短处说事,没什么意思。我对事不对人的处理问题;一些安徽的小老乡有意见了,说什么我是浙江籍的安徽人,总是护着浙江兵。其实哪里是这样, 我必须一碗水端平哦!这个结,好久没解开。后来发生一件事;兵程林飞睡觉尿床了,为掩护他,我硬是说是我的茶杯水泼到他床上的,避免了程的尴尬。程林飞知道好歹,是他协助我做通了兵的思想工作,从此地区差纠纷烟消云散。
我不失时机地继续给他们灌输团结的道理,带着他们学习有关团结方面的语录;“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我还给他们讲了一个典故;说的是古代有一位国王,拿出一双筷子让他的王子们将其折断,又拿出十双筷子束在一起让他们折,结果大不一样。讲完了这个故事,鬼东西们都笑了,我说笑得好!笑,意味着你们都明白了这个道理。
小伙伴们渐渐的有起色了,学习开始主动发言,发生矛盾时,相互都在努力地克制自己。最大的亮点;早晨起床号一响,互相吆喝着快起床,收操回到宿舍,大家抢着扫地抹桌子,言来语去都开始采用礼貌用语了。看到这一切我很高兴,因为他们的一点一滴进步,有我的汗水,也证明了我起初的想法行之有效。虽说如此,我想我还不可以洋洋得意,围湖造田最后的攻坚阶段即将来临,完好无损的带回这帮人,那才算是真正完成任务。
劳动日复一日,大家伙
不停地挖土、上锹、挑的挑、抬的抬,一筐又一筐,一趟又一趟,肩板压肿了,两条腿也跑长了。且不说新同志,就我们带队的老兵也都有些吃不消了。我开始不停地调配劳动力,上锹的活稍微轻松些,就安排体质单薄的干,挑土的重活,就让他们与打夯者轮流运转。在这非常时刻,我要力所能及让这些娃娃兵,吃好、休息好,千万不要感冒啊!深夜了,我一个一个查铺,防止他们被子没盖好,我越来越喜欢这帮年轻伙伴了。
时过境迁,现在回顾起当年的那些事、那些新战友,什么赵金顺、李忠毛、张献宝、郑定储、吴仁义、程林飞、洪厚元、方明安、王正江、王正宏、林家海等等,依然历历在目。那次带着这帮完成任务的弟兄们归队时,竟跑到了军营大门口迎接,看着他眉开眼笑的样子,我好激动啊!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新兵
新兵是一个词,基本意思是新征募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