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灵异

听雨居听雨

《听雨》居听雨,关于桂芳园听雨居的介绍

偶然的机会, 我认识了蕭老师。那是缘于《逸庐小记》的那篇文章。文章被一个叫王明华的朋友转给他看了,于是便有了神交。我的很多朋友都是通过这样的形式认识的,以文会友吗。

萧老师是《逸庐》原房主胡炳泉老师的妻弟,是个有着浓厚文化气质的大学老师。他说《逸庐》的房子是他姐夫转让给钱老板的,他俩都是园林艺术爱好者,惺惺惜惺惺吗,于是便让钱伟鹏去施展了,而他则选择了小武成巷,重新打造了一座《听雨》的袖珍私园。

一听这园名,便有了顿时拜访的冲动,《听雨》是何等的富有诗意。

经常会接触到 听雨这个雅词,因为很多诗词里都有。晓廷先生写的对联闲窗听雨摊诗卷,独树看云上啸台,就是清代诗人吴伟业《梅村》一诗中的两句。 全诗是这样的:

枳篱茅舍掩苍苔,乞竹分花手自栽。

不好诣人贪客过,惯迟作答爱书来。

闲窗听雨摊诗卷,独树看云上啸台。

桑落酒香卢桔美,钓肥斜系草堂开。

虽然儿时就读过吴伟业的《梅村》但读后并没有什么感受,一是,读诗的年月,老百姓普遍还穷,肚子还混不饱,那有闲钱搞园林,加之,园林姓资还是姓公也弄不清,人们给政治弄糊涂了也弄怕了;二是,因为它是清诗,没有唐诗在人们脑海的根深蒂固,故而,有点瞧不起的味道在内。后来,当我看到《听雨》居时。猛然感觉,这首诗如果稍稍改动几个字,不就是写的《听雨》居吗,诗中描写的细节与眼前的景象是多么的贴切啊。

从大武成巷转入小武成巷,巷的尽头便是《听雨》居了。门楼上隶书《听雨》两字,古朴苍劲、颇具功夫,有着刘炳森的风范,一问,果然就是。只可惜,隔壁人家的雨棚遮盖了部分视线,有点美中不足。我与晓廷到时,门已半开着,萧老师与他姐夫胡炳泉已经在屋里候着。胡炳泉仙风道骨,气度不凡,一看就知道不是一般人家出身。略谈,果然有着相同的出身。另外,苏北医院骨科的戴主任,医学院的季院长已先一步到了 。萧老师叫我多约几个朋友,我不知《听雨》居的概况,故没有声张。叫上晓廷,主要是萧老师曾经是受教李廷先老师,对李廷先老师极为崇敬,对李廷先先生所著《唐代扬州史考》一书推崇备至,认为,凡写扬州历史的书,与该书相比都显得苍白无力。自然,也久仰晓廷的名声了。

进得门来,仍然是一条不长的过道,两边墙上也仍然是绿泽、爬山虎,扑面而来是假山、半亭,池塘、小桥。假山紧贴墙角,绿苔满布,伴以潺潺水声,给人以无限伸展之感。客厅正面墙上嵌了一幅乾隆手书的《赏寄幽芳》该书由胡炳泉老师自己雕凿,一刀一凿都倾注了胡老师无尽的心血,当然,也体现了胡老师深厚的书底,使得乾隆书法的韵味得以再现並为满院增辉。除此而外,院里所有一切,也都是胡炳泉先生亲手精雕细琢而成。

右手一间客厅,客厅三面有窗,室内幽兰书画相衬,显得古朴典雅,如果下起雨来,三五知己,坐在里面,品着野茶,吃着生态果瓜,观赏外面的雨景,自是妙不可言。与客厅连接处是一间书屋。书房内挂了几幅书画,诗书的内容亦有雨字。这些书画皆出自于萧老师岳父张伯奇老师之手。没有想到,张伯奇还是赵昌智主席,吉的中学老师,世界就是如此奇妙,一转角,就是熟人、亲人。

小院果然不大,咫尺之间设置得非常巧妙,一花、一木、一草、一石,一桥、一池摆布得无不恰到好处:盆景里秀着两朵莲花,碧绿中窜出一点红,仿佛是从地心深处涌出来的两股粉红色的力量,喷薄腾越,与由上吊下的如蝴蝶兰的花相映成趣,在客厅左边的地方有着一棵海棠,已是满树繁花,已经绽开的花朵呈粉红色,没有绽开的骨朵呈鲜红色,粉红与鲜红,纷纭交错,宛如半天的粉红色彩云。书房的窗子下正好也开着粉色的月季,我立刻被这色彩吸引住,沉醉于其中了。整个院子如一幅画,其气势虽然比不上规模园林的一些苍松古柏:苍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眼前的景色就是小家碧玉,自然是另一种感染,故,顾而乐之,流连不忍离去。真的不负此行。

由于停留时间不长,不可能将所有美景描述,故撰诗一首並尽量将乾隆爷的《赏寄幽芳》等元素纳入其中,几易其稿便有了下面这首诗:

观《听雨》居及赏乾隆《赏寄幽芳》书。

闲居赏雨非为雨,潭涧清吟寄绿萍。

一盏幽香听墨趣,芳菲曼衍半山亭。

首次约好参观《听雨》的时间,恰巧下雨了,头一天的下午便开始下了。我半天踌踷,去还是不去,其实,下雨又未必不好,正增添了园林听雨的意境,明华也积极的鼓励我去且主动约了兰。

下半夜,雨仍在下着,可能到天明也不会停。下雨行路,本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儿,尤其是城里,公交很方便,四通八达,比不得下放的农村,一旦下起雨来,道路泥泞得似胶,没法行走。况且下的还是春雨, “春雨贵似油啊。”在多日无雨之后,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润物细无声”春雨的声音本来是极小极细的,小到了“无”的程度。

但是,我南屋楼下房间的后阳台防盗窗上,铺了块防盗铁皮。雨滴打在铁皮上,打出了声音来,于是就没有了“细无声”的意境。原来楼下私自安装了突出很多的防盗窗,那防盗窗正好给梁上君子搭脚进入我家后窗了方便。于是,我找楼下的房主理论,我不知道楼下的邻居是干什么的,只知道他经常骑一辆有公安标志的车回来。他说,他是党员,我怕谁!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党员也可以作为挡箭牌的。呵呵,我掏出市纪委、监察室授予的特聘纪检监察员证,他一看,愣住了,于是妥协了,于是,铺了一块带有钉子的铁皮。嘻嘻,原来对贪官丝毫没有用的卡片,此刻,对一般党员还真的发挥了点作用。当然,事后,我们也成了好邻居。

按理说,我躺在床上,在构思一篇听雨的文章,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如此,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这雨点敲打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然而,相反,此刻,我心里感到一丝说不出的快意。夜深人静,听着窗外的雨声,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脆时閟,时断时续,不由得浮想联翩,不能自已,于是,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

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自信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

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佳句是很多的,外国诗词中似乎不多见,甚至没有。因为外国诗词中没有平仄,没有格律的约束,作诗是可以自由想象的。因此,中国文人都喜欢听雨:频梦春池添秀句,每闻夜雨忆联床。就连《红楼梦》中的林妹妹也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当然,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要数宋蒋捷的虞美人了,好在词不长,索性抄出与大家共享: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

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

点滴到天明。

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用听雨这件小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悬殊。蒋捷只是 鬓已星星也有了一些白发,便觉得老了,其实,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只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与我等比起来还是小弟弟。我等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们比他有资格。只是,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

延伸 · 推荐

《听雨》,关于《听雨》赏析的介绍

窗外的雨稀稀沥沥已经二天二夜了,坐在窗前翻着手机,听着雨滴扣窗的当当声,突然以为是敲门声,是谁。是谁。来不及思量,点点滴滴的雨滴已经带着眷恋和惆怅潮我的心。缕缕思绪已被时光收藏,掩藏在这倾盆大雨纷纷而...

听雨,关于雨夜听雨唯美句子的介绍

听雨,是种感情的宣泄,看雨,是种心灵上的解压。有人说,不懂雨的人,是没有味道的人,那么不喜欢下雨的人就是不解风情之人 。其实,人爱上的不是雨,而是看着雨滴落下的瞬间。将心事点点的融入雨中,融入的不仅是...

.special_tag_wrap{clear:both;padding-top:40px;} .special_tag{padding:0 0 23px;border-top:1px solid #ddd;border-bottom:1px solid #ddd;} .special_tag a,.special_tag a:visited{color:#0f6b99;text-decoration:underline;} .special_tag_ttl{position:relative;top:-12px;float:left;padding:0 10px 0 0;background:#fff;font:18px/20px 微软雅黑;} .special_tag_cnt{clear:both;color:#888;font:16px/30px 微软雅黑;} .special_tag_tj .special_tag_ttl{color:#f33;} .special_tag_bk .special_tag_ttl{color:#1d87e4;} .special_tag_bj .special_tag_ttl{color:#96369f;} .special_tag_hg .special_tag_ttl{color:#f68b2d;} .special_tag_gd .special_tag_ttl{color:#09aa46;}
育儿宝典
滨州男科医院哪家好
老年性关节炎疼痛怎么办
最近更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