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灵异

春秋碧血盈盈杏树沟散文

摘要:一个血腥的惨案,一村居民的悲惨遭遇,一个民族的深痛,一群舍身赴死的热血男儿,一串催人深思的牵挂…… 清明时节,我与妻子到岳父母和常家祖上的坟前祭祀后,漫步走到附近的杏树沟。沟内的杏花开得格外繁盛,白洁而又带着隐隐红色的花瓣儿,纷纷扬扬地在林间飘舞。信步间,崖根处树木掩映之下的土窑洞赫然在目,让我心头一紧,这儿就是日本侵华期间制造的“西马村惨案”中的一个现场!岳父母在世时向我讲述过的悲惨故事涌上了我的心头。

1

19 9年2日28日,正是农历正月天,太平年间红红火火喜庆元宵的日子。可自打日本人打进来后,便没有一日安宁。这不,年前日本人就来扫荡过一次,点了房子,抓了人,闹得人心慌慌,提心吊胆的。那年我岳母王氏24岁,嫁到西马村常家几年了。严格说,那时还不能称为岳母,因为我和妻子都还没出生呢。就先称常家媳妇吧。这天早上正在家中做饭,突然听见外面有人喊:“敌人来了,快跑呀!”常家媳妇赶忙把柴火推进灶膛里,急急慌慌跑出来,碰上本家大伯子常二。常二说:“咱们分开跑,目标小些。”说罢,往村东树林跑去。媳妇慌不择路顺着村边小路向西南方向逃去。尽管年轻,但那年代是小时缠了脚的,被荒唐地赞为“三寸金莲”的小脚,这阵可是遭了殃!歪歪扭扭,东倒西跌,连滚带爬,刚刚翻过-个小土梁,钻进田边一个低矮的土窑洞,就传来“叭!叭!叭!”的枪声。媳妇吓得浑身打哆嗦,心都快掉出来了!没吃一口东西,又没带-点吃的东西。时间长了,饿得心慌,又不敢出来看看,就那样哆哆嗦嗦地蜷曲在窑洞的一个角落里。到了夜晚才慑手慑脚爬出洞外,村子方向映着火光,隐隐传来叽里咕噜的嘈杂声。知道敌人没有走,家是不能回了!肚子饿得慌,那儿找吃的呢?荒郊野外能找到什么吃的呢?跌到生命的冰窟窿里了,也顾不得夜黑、孤独、坟呀鬼呀的。深一脚浅一脚摸到背阴处,抓起落满尘土的积雪,往嘴里塞。天寒地冻,雪碴儿入肚,冷得浑身抖动,牙磕得“的的”响!然后摸回窑洞角落里蜷曲着。白天根本不敢出窑洞一步。饿极了竟掰了崖壁上的土圪垃嚼着吃,就这样在寒冷、饥饿与恐惧中煎熬着,-天、两天、三天……到第五天头上,家人几经周折找到她时,已是面无人色,游丝一线了。

2

敌人烧杀抢掠折腾了四天才撤回据点。媳妇被家人搀扶回家,缓过神来,村里发生的事又把她吓傻了!同她一起跑出来的本家大伯子常二刚跑到村口,就被敌人追上了,身上挨了18枪,成了副“血筛子”!她家爷爷常宝江老汉(我妻的曾祖父)82岁了,因为年老腿脚不便,耳朵又不好使,被日伪军堵在屋里。警备队的汉奸狗子把他拖到院子里。曾祖鹤发童颜长须飘然,虽非大户太爷,但为人正直,心地善良,受村人敬重。见汉奸拖他,斥道:“那儿的野小子,这样不懂礼数!”“礼数?”汉奸狞笑着拿枪托朝老汉胸口猛戳了几下,“这就是老子礼数!”“你给谁当老子?你是日本人的一条狗,不,连狗都不如!”汉奸给一个日本鬼子耳语几句,鬼子怪叫了一声,警备队的狗子们一拥而上,把老汉揪起来扔进院中的一个菜窖圪洞里,把柴草扔进去点着,大火燃烧起来,曾祖惨叫着怒骂着挣扎着,被活活烧死在菜窖里!这些都是在场的警备队员后来交待的情形。当家人从灰烬中找到他时,只剩下一副烧焦了的骨架,焦黑的骨殖在洇着油渍!还有在野外躲藏的常宝三、常宝通、常福谦、任文会、任爱江等多名村人被日伪军搜出后枪杀,家人号淘痛哭,全村人号淘痛哭!

惨状远不止这些!日伪军在扫荡西马村一带之前,先袭击了空王佛山下的马鞍山庄,抓住了当时驻扎在该山庄上的18名抗日军政大学学员,将他们捆绑着押到西马村,关在一座民房里,由日本兵日夜看守着。次日上午,日军将18名学员的上衣剥掉,反绑着双手,用一条绳子把18人的脖子套着串起来,押解到村子背后的杏树沟。日本鬼子要杀害这些抗日志士,还要变着法儿发泄他们野兽般的杀人欲!他们将学员们按在地堰上,学员们叫骂着挣扎着反抗着,鬼子将刺刀捅进学员的脖子,左右绞动,学员脖子上嘴里鲜血咕嘟咕嘟地涌出来。然后鬼子将几个没死去的学员揪起来,一字排开。轮流挥舞着军刀挨个儿朝学员的脖子砍去!脑袋一个个滚落下来,一腔腔的鲜血从颈口喷射出来,无头尸体轰然间重重地倒在地上!剩下最后一个学员挣脱双臂撞倒两个敌人,拨脚就跑。身后的敌人朝他开了枪,却不将他打死,鬼子的指挥官让伪军从附近弄来一部木扇车和几梱柴火,把受伤的学员栓在扇车上将柴火点燃,看着学员在烈火中痛苦地扭动着惨叫着慢慢死去,哈--哈--哈--哈!魔鬼们快意的狂笑在山谷间回荡……

4

在西马村与我的老家顶村之间的一个山沟窑洞里,日伪军搜出了躲藏在那儿的27名妇女与幼童,敌人扑上去疯狂地剥掉了妇女的衣裤,将这些妇女 ,然后又将27人统统用刺刀穿死,就连妇女怀中几个月的婴儿也不放过!日本侵略者惨绝人寰的暴行在中外历史上罕见!还有那些为侵略者刺探情况、捉人劫财、为虎作伥的汉奸也创下世界无耻之最!这些妇幼悲惨蒙难的山沟,后人叫“逝人沟”(死人沟)。

敌人撤离村子后,人们在极度悲痛中救护伤者,埋葬死者,多少人家都在办丧事,飘落的纸钱花片像寒冬里纷纷扬扬的雪花。岳丈那年2 岁,爷爷的灵柩还停丧在地,他招呼了十几个年轻人到抗大学员遇难的杏树沟,在一处向阳的山崖下,挖了一个长长的大大的土坑。把散乱在沟中的18具尸体一一抬过来,把断落的躯体拣拾回来。因为互不相识,头颅与身体只能按体形搭配起来。平躺着一排排过去,头面部蒙了块白布,集体就地掩埋了。土崖下隆起一个大大的坟堆。岳丈点燃了香火插在坟头上,领着村人恭恭敬敬地磕了十八个响头。合掌祈道:“好兄弟,你们就安息吧,!不知道你们叫什么名字,来自什么地方。但你们都是国难当头时为救国救民奔赴前线来的热血男儿,牺牲在西马村这片土地上,好兄弟,这儿就是你们的家!”

5

许多年过去了,岳父岳母都成了耄耋老人。岁月的记忆深深刻印在他们满脸沧桑的皱纹里。岳父像老爷爷一样鹤发童颜长髯飘胸。他没有多少文化,却非常睿智。他给我叙说当年的苦难,他与我议论当年那场战争。“你说,当时为什么几个十几个日本人能赶着一村人跑?要杀便杀,要砍便砍,要奸便奸,奸了又杀?”“就是因为人心散!”他并不待我回答,自问自答地发挥着自己的感慨:“我佩服毛泽东,他指挥八路军插到敌人后方来,把老百姓组织起来打游击,情况就一点点地扭转过来。四四年榆社就解放了,那时苏联还没有出兵。”“还有一大害就是汉奸,好多事情坏在汉奸手里!只为一点私心私利,出卖国家残害乡亲。明朝有吴三桂,民国有汪精卫,这号人不绝,后患无穷……”哎呀,我的天!我一个读书人,一个拿俸的公家人却没想过这么多。

杏树沟的花雨纷纷扬扬地飘,像人们思念的泪滴。我携妻子按家乡祀礼朝烈土殉国的地方郑重地磕了三个头,缓缓地走出来。崖畔新建的太长高速公路上不尽的车流驰向远方,耳畔似有当年的惨烈声在飘荡……

共 271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作者采写了抗战期间在榆社发生的西马村惨案。开篇从清明节上坟看到当年崖下躲难的土窑洞,自然入笔把思绪切入回忆中,作者真实用细腻的笔再现了当时的惨案过程,从当事人——作者的岳母的亲身经历写起,他的岳母也就是当年的常家媳妇在这次惨案中几乎饿死、吓死的非人遭遇,岳母的本家大伯子常二与作者妻子的曾祖被枪杀、被烧死的情形,还有十八抗日军政大学学员被惨杀的细节以及逝人沟惨案。日军惨无人道的兽行,经历了七十多年后仍如在昨日。作者的写作素材来自自己的岳母、岳父,内容翔实,历历在目。使日军罪行铁证如山,不容置喙。此文好在构思巧,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转折自然,从两个角度写,写完一个再写另一个,既符合阅读感觉又符合事情的发展规律,常家媳妇的角度写惨案幸存者九死一生的经历,常二与曾祖的遭遇从死难者的角度表现惨案之惨,以点写面,足见惨案当中所有村人遭受的迫害。十八抗战军政大学学员从军人的角度写无名牺牲者的惨状,所有的控诉如决堤之水,侵略者罪行更是罪不容诛、罪恶滔天。文中对岳父的描写尤其体现那一代人的苦难与对苦难的深思。战争亲历者对战争的反思是深刻的,中国人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战胜侵略者,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本文立意高远,主题突出 ,描写生动,语言简练。是一篇非常好的纪念抗日的佳作。【:水银月亮】

回复1楼文友: 18:50:07 谢谢月亮老师辛勤编审,精心指导!

2楼文友: 00: 7: 9 要铭记那段惨烈历史,唤醒睡狮,不再打睡!更狠汉奸为虎作伥,文革中的两面派,现时人模狗样贪官,他们比明牌敌人更有破坏性,更狠毒!失去人格就与禽兽无异了!文笔流畅,欣赏!问好!

回复2楼文友: 18:5 :22 谢长竹兄浏览支持,学习凌厉笔风。

楼文友: 07:47:48 拜读佳作,感受颇深。小鬼子、汉奸兽行令人发指,罄竹难书!牢记历史,不忘英灵。问好作者!

回复 楼文友: 18:54: 5 谢谢青叶,向您学习!

回复4楼文友: 18:58:47 谢谢涓涓老师,望多指点!

5楼文友: 12:40: 4 战爭带给中国人民的灾难是深重的,我们牺牲了亲人同胞,牺牲了抗日战士,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问安周老!

回复5楼文友: 19:01:19 谢谢黎明,您是老乡,文友,更是良师!

6楼文友: 1 :17:57 总是不敢看此类文章,因为我14岁就读了南京大屠杀的报告文学,惨不忍睹!当这些惨事发生在身边的人时,更是泪水夺眶!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特别是在太平之时!向你学习了!

7楼文友: 1 :18:14 总是不敢看此类文章,因为我14岁就读了南京大屠杀的报告文学,惨不忍睹!当这些惨事发生在身边的人时,更是泪水夺眶!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特别是在太平之时!向你学习了!

回复7楼文友: 19:0 :14 亚亚老师,文笔大家,向您学习!

8楼文友: 14:46: 1 看了周老的这篇文章我又一次激愤不已,我想壮志饥餐鬼子肉,笑谈渴饮鬼子血,我想用同样的方式践踏那片弹丸之地,问问他们这样的感受你们承受得了吗?一次次历史的拷问,一回回社会的谴责,日本人还尤不悔改,良知何在?天理何在?。周六采风又一次听到了惨绝人寰的人间惨剧,在榆社杨家峪战役和保卫云安的战役中,有的战士被打成了子弹筛子,有的被刺刀刺成了马蜂窝,有的被炸成了碎片,腥风血雨天地无光,整个中华大地呜咽哭泣,悲恸不已。好文章就是这样,能让人读着读着就激起了强烈的共鸣感,周老师,向您学习了,期待您的散文集早日出版!

回复8楼文友: 20:47:04 谢天若!难得您一位青年有如此强烈的爱国热情,用泼辣的笔触去发掘当年那场苦难与对侵略者的仇恨,唤起同代人后世人的爱国心!加油,走出卓越的您!

9楼文友: 07:29:19 说真的,以前上小学的时候,每年学校都会带着去给烈士扫墓,但是年幼不懂事的我们每次去的时候都是欢呼雀跃,把扫墓当成了春游,到了烈士陵园也是嘻嘻哈哈你打我闹,从来没有意识到那是一件多么严肃多么有意义的活动。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历史知识的学习,随着影视作品等对抗日战争的讲述,我们才慢慢觉得那八年抗战打的多艰苦卓绝,烈士们有多伟大多值得崇敬。如今,随作家协会采访过几个抗战老区才惊觉我们这一代人对烈士的认识还是太肤浅了太停留在表面了,所以看到您的这篇文章就有怒发冲冠的感觉。这也让我反思,我们小时候的革命教育方式,单纯的学习历史知识,简单的烈士陵园扫墓啊都不会深入人心,最直接最快速的教育就是带着我们去听老人的亲身经历和仍然活着的老战士们的深情讲述。谢谢周老鼓励,洋洋一定努力!

10楼文友: 15:59:27 复审理由:1.选材真实独特。在榆社抗战时发生的惨案不止一起,作者只选取了其中最惨烈一起,特别是这则材料是从惨案幸存者自己的岳父岳母那里听来的,虽然距今七十多年的事,却仍非常具体真实。2.写作的角度巧妙。叙述故事的角度不一,花开两朵,各表一支,同一件事,先从常家媳妇的角度写,再从常二,曾祖的角度写,再补叙抗战军政大学十八学员惨死一事与妇孺均被奸杀一案,把惨案立体展现,强烈控诉日军罪行。 .引起读者不忘历史的强烈共鸣。只有不忘国耻,才能知耻后勇。才能引起一个民族的深思。国之强大的根源在于民心,只要众志诚城,我们的中国梦才会最终实现。这正是纪念抗战胜利的意义。请求复审加精。

回复10楼文友: 21:11:56 谢月亮老师苦心!您一位青年学者能扎根山区榆社,不仅为提升榆社文化,更为弘扬红色榆州精神呕心沥血,情同赤子,可亲可佩!我一榆州愚夫向您致敬!

积食发烧和感冒发烧的区别

地图舌能吃什么药

地图舌吃什么药能好

肠易激综合征如何治疗好
小儿流鼻血是怎么回事
云南特色植物 灯盏花疗效如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