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灵异

教授谈莫言获诺奖

莫言获诺奖成为中国文化界年度文化大事,国人热议争论不断。莫言的获奖是否主要归功其作品的外译?中国文学的外译工作怎样才能成功?中国文学到底怎样才能走出去?作家、翻译家和评论家等专家学者还应怎样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觉?日前,上海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和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在苏州举办“从莫言获奖看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 作家、译家和评论家三家谈”的学术研究峰会,会议由翻译家朱振武教授发起,谢天振、郑克鲁、宋炳辉、叶辛、王宏图、季进、袁莉等翻译家、作家和评论家参加了会议。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等翻译研究所教授谢天振表示:莫言的作品都是外国着名汉学家来译的,如葛浩文和陈安娜等,我国译者虽然外语水平很高,但在把握语言的细微变化和整体审美感方面与外国译者还是有差距的,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建华对莫言获奖一事发表了“冷看法”:莫言获奖是个好事,但也不要将其神化。比如俄国文学,俄国文学在20世纪上半叶有很多杰出作家,但只有蒲宁获文学奖。莫言是一位优秀作家,但并不是唯一的,不能过分夸大。苏州大学教授季进认为,要符合国外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期待,就要对翻译进行必要的调适。葛浩文对莫言的成功翻译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真正好的翻译是汉学家与中国学者合作的产物,因为名气再大的汉学家在语言理解上也会出现问题。莫言获奖从短期来看是有效果的,但中国文学要真正走出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李央)

生物谷灯盏花药业

生物谷灯盏花药业发展

生物谷灯盏细辛注射液多少钱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
宝宝感冒体温高不发烧怎么回事
女性为什么会得痔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