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灵异

学习贯彻十八大喜看身边新变化

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向国人展示了中国发展的魅力,从“美丽中国”“可持续发展”“中国梦”等等多次频繁出现的字句及新的提法,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带领全国人民努力奋斗,实现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望。回顾我们党走过的历史,我们回味峥嵘岁月不易的同时,更多的是发展向前的决心和勇气。透过我们身边衣食住行的点滴,沿着中国道路中国梦的足迹,我们去感受共产党人实干兴邦,推动发展,带领全国人民走向辉煌的独特魅力。

吃,从挖野菜吃到买野菜吃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最能体现人们的幸福程度。试想,连基本的吃饭都成问题的人,怎么可能会有精神的愉悦、文化的享受,又何谈幸福所言?吃,也是最能勾起人们兴趣的话题。有人说,看一个人吃的东西往往可以看到这个人的幸福及富足程度,我想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回顾我儿时的记忆。吃,也让我记住了童年的历史。1978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的时间,伴随着这个喜庆的日子,我也在这一年里呱呱坠地。从此,吃,成了我的头等大事。虽说那时我没赶上饿肚子的时期,但是饥一顿饱一顿的事也时有发生。家里总是大米不够吃,一年里有半年都在米饭里伴些豆子、洋芋、包谷面之类的东西,妹妹和我时不时也发生争吃吵嘴的事。挖野菜也是儿时放学常做的家务事,身上背着个篮子,走在乡间的田野里,房前屋后山上路边都有我的足迹。由此,我也记住了一些野菜的名字和制作工序。锯锯连(也叫玉涌金莲)在房前屋后就可以挖到,挖来还得切成小块放在大锅里煮,放上锅洞里烧过的灶火灰,它就会变成红色,然后用清水洗掉灶火灰,就可以煮了吃。嗑吗叶(又叫车前草)得去田间地头梗子上挖,煮出来有点苦涩味。但性凉,经常吃会拉肚子。刺白花、米汤花、棠梨花得到老年过后才能采摘,拿回家煮一下,用清水漂一两天就可以吃。蕨菜则要到远一点的山上掐,并且只有蕨枝地里才有,只能掐刚出土不久的嫩头来吃。油菜苗、小灰佻、小米菜则在村里的道场边、路头地脚都可以找到,挖来洗净不用漂就可以直接煮了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的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后,打工潮席卷着农村的每个角落,农村年青一点的都上广东下海南外出淘金,农村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从没杀过猪的人家,也要养个猪杀了准备过年,舍不得买的蔬菜水果,也要买点摆在家里。2006年,国家实行免交农业税以后,农民生活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种田有补助,看病有新农合减免,老人60岁以后还可以领取养老金。农民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如日中天。以前过年过节才能吃上肉的日子成了记忆,大鱼大肉天天吃,没有买不到的东西只有想不到的吃食成了现实。“三高”人士,肥胖群体逐渐多了起来,人们开始怀念有野菜吃的日子,买菜专拣着野菜买,吃饭不像以前只看数量,更注重吃的味道和吃的文化内涵,吃生态吃野菜成了现在人们的时尚,吃文化吃看样吃情趣成了现在人们追求的理想。

穿,从一衣多季到一季多衣

以前常是一件衣服轮流穿,大人穿了孩子穿,老大穿了还得老二穿,补丁上打补丁直到衣服裤子不能穿是常事,正所谓“缝缝补补又三年”。农村里经常可以看到六七的孩子,光着屁股光着脚丫到处跑的样子。衣服也是一年四季不分春夏秋冬一穿到底,冬天穿棉衣夏天也穿棉衣,一件衣服从年头穿到年尾也是常有的事。颜色也是红蓝灰整齐划一,女的一片红男的一片蓝。款式固定在中山装对襟领里,没有什么变化的模式。的确良、涤卡就是当时人们追求的料子。然而,这样的料子还得凭票到供销社去定购才能买到。最高档的也不过毛昵面料的衣服裤子。不过,那时的农民群众少有穿得起的。现在呢?走在大街上,我们常会被各种款式新潮,面料考究风格迥异的衣服看得眼花瞭乱。单从衣服的款式就有西装、夹克、牛仔、蝙蝠衫等等不一而论,从面料上更是不一而举,从纯棉、光丝棉到蚕丝、皮草,甚至连树皮、纸张都可以拿来做衣服,人们追求衣服除了具有保暖的功能外,更多地倾向于文化及时尚的元素,穿衣服不仅要体现各自的审美情趣,更多地展示出自我的个性色彩、流行元素、时尚美感等等。一年四季人们根据气候特点,选择不同款式不同类型的衣服,尤其是女性的衣服,由于具有流行快、变化多等因素。现在人又多了个腾衣柜的烦恼,往往为满衣柜的衣服不能取舍,腾不出地方而辗转反则不知所终。那几年为分不到民政救助的衣服而懊恼甚至吵架的事,从此退出了历史的记忆,成了茶余饭后人们消遣好笑的谈资。

住,从多人一间到一人多间

我们是否还有记忆,小火子到了结婚的年龄去说媳妇,姑娘头一句话就是问“有房吗?”,可见房子是当前人们议论最多的一个话题,也是象征着一个人富裕程度的重要标志。“房爷”“房叔”“房姐”等流行词语带出的腐败问题,也从一个则面证明了房子的经济价值。从毛草房、土坯房、瓦房再到如今的洋房别墅,人们对房子的追求从没停下过渴望的脚步。农村的房子经历了从毛草房到墙台梁的瓦房,再从土墙瓦房到砖木结构、砖混结构的平顶房,最后到现在随处可见的小洋楼小别墅,从这样一个发展变化的轨迹里,我们看到的是人们群众一天天富裕起来的现实。记得小时那会,一大家子人都挤在一间土坯房里生活,连睡觉的地方都只能放个地铺,白天收起晚上拉开,客厅更是成了多功能用途的场所,既有煮饭吃饭的用处,又是来人串门接待的场所。拥挤不说,而且特别的狭窄和不便。现在呢?随着党的方针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人民群众可以分享改革开放的胜利果实,没有房子的可以去申请廉租房公租房,农村也建起了一棟棟贴着漂亮瓷砖的小洋楼。经济头脑好一点的,一个人一处有多套房,多处有几套房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人们在追求房子住宿功能上,更多地考虑了房子的升值空间、周边环境、小区绿化等等因素,房子正以它前所未有的变化方式,拓展着它的其他用途和经济价值。

行,从以步代车到以车代步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以前农村公路的真实写照,而且那时去哪里都只能用脚丈量距离。记得小时候我去外婆家,八九公里的路程,每次用脚走到走不动时,父亲总会鼓励我说,“孩子,以后要好好读书,今后就不用走路了”。当时不明白读书和走路有什么关系?其实,那时是车少也没钱做车的缘故。没几年,凤凰、金鸡等自行车进入到了普通家庭里,摩托车、电瓶车成为了普通人出行的工具,农民买小娇车在现在也不是什么话题。公交车、客车、小娇车等等取代了走路的历史,通过财政奖补村民“一事一议”,村村通上了水泥路、柏油路。路况及周边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多元化的出行方式改变了走路的历史,以车代步讲究舒服快捷的出行方式成为现实。

用,从不够用到用不完

说到用那就更是说不尽道不完了,以前是没有东西用,不够用。现在则是没有时间用,用不完。以前家里除去两只脚的凳子,连最基本的生活用具都缺乏的现实。到现在冰箱彩电洗衣机电脑等等走进普通家庭里,商品极大的丰富了人们日常生活。从书信、电报、传呼机、“大哥大”、黑屏彩屏,再到如今交话费就送的 G、4G智能,真正实现了沟通无距离。我们感叹社会发展变化太快,用的东西多而且极大地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同时,各种新鲜玩意新潮产品更是让你措手不及,在用上追求产品的人性化设计和方便实用的价值成了趋势。

从生活里吃穿住行点点滴滴发展变化的事实,从一项项方针政策更加利民惠民的实际行动里,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关注身边的变化新奇,我们看了党中央国务院为了老百姓富足安康的生活更加务实,看到了共产党人更加关注民生,体察民情,更加为老百姓过上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和毅力。

共 021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文章表现的主题真实,所写的内容,只要是经历了中国由穷到富这个变化过程的人,都会有作者文章所写的经历,所以,这样过来的现在六十岁左右的人,特别是农村人,是很满足的,很知足的。作者通过这篇散文,通过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变化,真实地表现了中国发生的变化。文章对比手法和细节描写用得好,使文章具体而不空。好文!【:春雨阳光】

1楼文友:201 - 21:26: 5 文章在对比中,用事实说话,避免了假大空。只要经历了我们国家变化的人,读了该文都会有真切的感受和共鸣。 语文教师

女性尿液浑浊怎么办

女性小便出血刺痛怎么办

什么原因造成小便后刺痛

灯盏花制剂都有什么
一岁宝宝便秘怎么办
腰酸背痛如何锻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