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其实清楚地显露在问题的里面
真相未必一定存在于人为的组织中,因为它纯属个人的了悟。当这个被圣者体悟出的真相之内涵一旦通过语言描述而成为人们效仿的一种心理权威时,人心就开始被定型,被僵化,于是迷信也就开始了。可悲的是:人们并没有因为跳入一个信仰的组织里得到真实的解脱,反而又被另一种思想体系所束缚。
我们可以把迷信描述为人类的一种心灵现象,它要么来自人类传统暗示,要么来自过去的习性的策动所投射的念想,因此所谓的通灵体验就是一种念相的虚幻。但是我们必须在超越思想的层面才能看到这一虚幻。
任何一个念相,都必然带有一个对号入座的反应。而这个由传统与习性模式所构成的心灵背景的平静之湖,一旦被哪怕极轻微的小小外境所触碰,这本是一湖没有反应的平静之水,它要么变得涟漪四起,要么就激起千层波澜。
思想不可能摆平这一涟漪或波澜,因为在有涟漪或波澜的反应之当下,思想不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最有效武器,尽管它是我们擅长处理机械式智力问题的最有效的工具,这一点我们从不可否认。但人们把头脑里的一种自保模式习惯地或者下意识地应用在荡涤当下反应的企图本身,就必然又激起了另一种反应—冲突。
因此思想就只是一种强化心理问题的帮凶。人类只有通过在觉察的行动而不是在一种思想到另一种思想的活动中才会觉悟到:反应就如同干了坏事的孩子,在觉察的万丈光芒照耀下,羞答答的消失了,而念想也就从此隐没了。于是根本的心灵问题也就解决了,不,心理问题从没有被解决,它只有被理解,但这一理解不是被思想的观念所理解,而是被内在本有的智慧所理解。
答案其实清楚地显露在问题的里面。
有一种问题。
从未被解答。
而只能被理解所融化。
如料峭的的雪冰。
在火的拥抱中体味温情。
难道你从未发现。
一味抗拒。
使问题雪上加霜。
唯有化解。
才会巧遇那缕智慧之光。
解决智力的问题。
需要头脑里累计的知识与方法。
消融心灵的疙瘩。
需要一种无背景的全然之觉察。
可惜。
我们仅会思维问题的对象。
却不会对其本身撰写文章。
事物本身没有问题。
而一旦头脑摆脱了问题的纠缠。
再冷酷的境界也会在理解的暖阳里消弭。
问题是我们从不会学习。
学习如何巧遇那缕照亮自己的光。
只会依凭答案的结论去一味模仿。
过份执著于手段。
就会将智力问题与心灵问题混为一谈。
从而使冲突的悲剧不停地上演。
即使手段能使卫星上天。
它仅是头脑自保模式的戏法变演。
即使量子科技能证明有一种天堂叫涅槃。
却仍未使心灵摆脱从祖先那里就被捆绑的羁绊。
如果你能全然地看。
不必质疑与评判。
不必分析与论辩。
你一定不难发现。
答案其实清楚地显露在问题的里面。
摘自赫明华新作《以另一种维度触摸自己的心》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问题
问题,指要求回答或解答的题目;事态的严重性足以引人研究讨论,或尚待解决者。见《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免贴经,只试墨义二十道,皆以经中正文大义为问题。”
心灵
心灵(而非灵魂或精神),一个器官,是将动物在生物学的层面上与植物区分开来的分界线。心灵是一个生命场,它是以“场”这样的一种形式与我们的其它器官发生相互作用的;同时,心灵也是一个能量场,它的能量是通过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后转化而来的,并且,这部分能量只会在履行其自身的功能以及在其成长发育的过程中被消耗掉;心灵更是一个情感场,它通过各方面的情感表现出来,心灵不是捉摸不透的。
藤黄健骨丸治什么病
左侧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
- 下一页:你不伸手我要怎么跟你走
- 上一页:别爱太满物极必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