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网

家园散文我吃羊肉泡

对于老陕来说羊肉泡,我估计每个人都很熟悉。因为他在关中地区,是个比较普遍的食物。老少皆宜,大都很喜欢的一种饭食,它也代表着陕西的饮食文化。我个人因以前不吃羊肉,更谈不上喜欢。吃过一次,从此难忘!原来是羊肉汤和羊肉制作的面食。只知道它味道不错,其他的一概不知。作为老陕的我对于它的来历,我还是不知道的。

也是幼年,跟家里的大人在体育桥马家泡馍馆吃过。看着大人掰馍姿势,把馍掰得大小依次如黄豆、花生、蚕豆,泡馍的掰法讲究。我个人是喜欢研究饮食文化的人,为此我经常到泡馍馆里,吃泡馍,想在其中找到奥秘。因此常惦念着泡馍厚重的味道,在泡馍馆里,常见的景象就是见几位彪形大汉,人人端一碗,碗若小盆,热气腾腾,个个埋头不语,盏茶功夫,馍尽汤干,外地的朋友初到陕西,我都请他们吃泡馍,原因是它是陕西饮食的代表,吃过后都惊奇不已,私下却告诉我感觉泡馍简单,不如南菜精致,味道丰富。其实泡馍是外放豪爽简单,内在却精致复杂。

我听泡馍馆的老板介绍,泡馍讲究汤清肉烂,煮汤是最重要的,骨汤和肉汤分开煮,肉先腌制20小时,再煮小时。常见坊上回族煮泡馍汤,一口近1米口径的大锅,下的调料使用50斤的面口袋,装满满一袋,投到锅里煮。羊肉泡的传统煮法有四种:单走、干拔、口汤、水围城。泡馍是特制的,称饦饦馍,一个二两。据说是九份死面,一份发面揉在一起烙制而成。全是死面,口感不好,且不利消化;全是发面,就泡不成了。有的假行家会说掰出的馍要像蜜蜂头,越小越好,其实不然,如上所述,馍大小是和煮法统一的,干拔、口汤、水围城。

所谓“单走”,馍与汤分端上桌,把馍(饼)掰到汤中吃,食后单喝一碗鲜汤,曰“各是各味”。我以为正宗的羊肉泡是煮出来的煮馍,这样食法还不如品尝另一种西安小吃:水盆羊肉。“干拔”有人称“干泡”的,煮好碗中不见汤,能戳住筷子。另一种叫“口汤”,泡馍吃完以后,就剩一口汤。“水围城”顾名思义,宽汤,像大水围城。您掰完馍,把一根筷子放在碗上,伙计便会明白,这是“干拔”。吃“口汤”和“水围城”不用拿筷子表示,因为掰馍大小是和煮法统一的,原则是汤宽馍块大,反之则小,有经验的厨师看到你掰馍大小就知道要加多少汤了。

馍掰好后,请伙计呈给掌勺大厨,加羊肉汤大火快煮,加牛羊肉、粉丝、葱花、蒜苗、香菜,高级一点的(西安都称之为“优质的”)还有木耳、黄花菜和香干等即可端上来吃了。这样一大碗自己亲手掰好的泡馍,翠绿的葱花、蒜苗、香菜、红褐色的牛羊肉、黄色的金针菜、映衬着洁白晶莹的粉丝、黝黑的木耳、香味四溢,使人食指大动。还应注意的是:端上来的泡馍应是泡馍垫底,粉丝覆成形,佐以葱花、香菜、牛羊肉摆成鱼形在最上面。吃也是有讲究的,掰馍有掰,撕,掐,揉,搓等12种手法,大小如蜂头(其实隔夜馍馍比新鲜的更好),掰好后要告诉伙计你的口味要求,口重---口味偏重,口轻,干拌——汤较少,口汤——吃完馍碗底剩的汤刚好一口,水围城——汤较多。泡馍端上吃的时候,讲究蚕食,忌使劲搅和,为的是从头到味,口味始终如一。搭配糖蒜和辣酱,真正的吃家开始是不吃这些的,影响口味,吃到一半,感觉有些腻的时候,吃一颗糖蒜,挑一点辣酱拌在馍中(拌的量以一两口吃完为宜),然后用送的汤清清口,然后继续吃,这样才不影响口味。

吃时左手拿勺,右手执筷,泡馍上桌后,把辣子酱铺在上面,切忌搅动,讲究从一边“蚕食”,以保持鲜味,一老吃家说这样鲜热之气跑不散,但我寻思搅动过甚,泡馍不成其为泡馍,羊肉汤变成面糊糊才是最可怕的。糖蒜用否,个人自愿。餐后饮用一小碗原汁烹制而成的高汤,以为清口。味道好的泡馍油很少,主要是汤的香味,吃着也不腻。

我身在铜川,长在铜川总以为羊肉泡只有铜川有,成年以后到西安打工以后才听说:“同盛祥”、“老孙家”、“义祥楼”、“一间楼”、“鼎兴春”、“老童家”等十余家泡馍餐馆,竞相钻研,各具特色,使泡馍烹制技艺日臻完善。原来羊肉泡的发源地是西安。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丰富,这才了解到,其渊源可上溯至公元前11世纪。西周时曾将羊羹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据《宋书》记载:南北朝时的毛修之,因向武帝献出羊羹这一绝味,武帝竟封修之为太令官,后又升为尚书光禄大夫。距今1400多年前的隋朝,在谢讽《食经》中有一款美馔叫“细供没忽羊羹”。据文献记载,唐代宫廷御膳和市肆都擅长制羹汤。“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羊羹就是用羊肉烹制的羹汤,即当今牛羊肉泡馍的雏形。

吃饭的过程中还听到他的传说,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未得志时,因生活穷困,流落长安(今西安市)街头。一天,身上只剩下两块干馍,因太干了咬不动,正为无法下咽而愁苦之时,恰好,路边有一羊肉铺正在煮羊肉,他便前去恳求一碗羊肉汤,希望把馍泡软再吃。那店主见他可怜,就让他将馍掰碎,浇了一勺正在翻滚的羊肉汤泡了泡。赵匡胤接过泡好的馍,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吃得他身上发热,头上冒汗,饥寒全消,精神倍增。吃罢,他便向店主连连道谢,继续登程。

十年后,也就是公元960年,赵匡胤当了北宋的开国皇帝,称为太祖。尽管皇宫里山珍海味应有尽有,但他总觉得不香。一次他出巡长安,路经当年的那个羊肉铺,铺内正在煮肉,香气四溢,赵匡胤不禁想起十年前吃羊肉汤泡馍之情景,便令停车,命店主作一碗羊肉汤泡馍,店主一下慌了手脚,一因店内不卖馍,用什么泡呢?二因当朝皇帝来吃饭,非同小可,忙叫妻子马上烙几个饼,待饼烙好,店主一看是死(呆)面的,又不太熟,生怕皇帝吃了生病,便把馍掰得碎碎的,烧上汤又煮了煮。上面还放上几大片羊肉,精心配好调料端上。没想到皇帝吃了后大加赞扬,当即命随从赠银百两给店主。这事不胫而走,很快传遍长安,便有好奇的人也想尝尝。一吃果觉味道不错,于是来店吃泡馍的人越来越多。

由于泡馍生意兴隆,羊肉有时供应不上,便用牛肉代替,并由“店小二”掰馍改为由顾客自己掰馍,久而久之,便形成长安独特的风味食品。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曾有“陇馔有熊腊,秦烹惟羊羹”的赞美诗句。

及至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西安专营牛羊肉泡馍的“天赐楼”在桥梓口开业后,由名厨马建行掌勺,食客盈门,生意兴隆,誉满古城。清末庚子(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逃居西安期间,曾慕名来此品尝,倍加赞扬。当时在华协助邮政工作的英籍侨民也常来进餐。三百多年来,继“天赐楼”之后,又先后涌现出19 6年,《西安事变》前,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将军在西安用羊肉泡馍宴请蒋介石。1947年,国民党竞选国大代表时,曾用羊肉泡馍争拉选票,当时报纸标题有:“君欲竞选国大代,请客先吃羊肉泡”,以一碗羊肉泡馍换取一张选票。50年代,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和李达同志,曾分别在西安以羊肉泡馍宴请过尼泊尔前国王马亨德拉、越南胡志明主席。英国蒙哥马利元帅品尝后高兴地说:“我今天又一次享受了中国的饮食文明”。

后来,牛羊肉泡馍在首都北京落户,北京的民族文化宫和新街口的西安饭馆,均经营牛羊肉泡馍。西安饭馆的牛羊肉泡馍,还受到毛泽东主席、彭德怀元帅的青睐,曾慕名前往品尝。1986年,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邀请西安技师传授泡馍技艺,使牛羊肉泡馍这一地方风味食品跻人了国宴行列,身价倍增。

西安最负盛名的两家泡馍馆是老孙家泡馍馆和同盛祥泡馍。已故国画大师黄胄到“同盛祥”吃泡馍后非常高兴,自己提出要写幅字留念,遂提笔写下“天下第一碗”,后来刘华清同志到老孙家品完泡馍后,也兴致勃勃地精心书写了“天下第一碗”。这就有了西安城里关于牛羊肉泡馍两个“天下第一碗”的故事。但谁若是钻牛角尖非要把老孙家和同盛祥的泡馍分出个伯仲来,那就太小家子气了。其实,对于中外食客来说,这“第一碗”的故事,倒正成了去这两家品尝正宗牛羊肉泡馍时最为有趣的话引了。

共 1 5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上次去西安,应该是两年前了,尝了孙家泡馍,不知是不是正宗,但味道鲜美,至今难忘。今天,读了短文,再次回味,依然兴味盎然。文章不但介绍羊肉泡的味美、制作,还叙述了许多历史典故,民间趣闻等,使读者对羊肉泡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感谢作者赐稿,推荐共赏!【:航帐】【江山部精品推荐01 040 04】

1楼文友:201 - 21:04:2 谢谢您的投稿,请继续关注社团的其他作品,多提宝贵意见! 祝您新春快乐!握手!问好! 出版长篇小说《迷局》,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首届浩然文学奖;出版散文集《春暖花开》和诗集《守望家园》

灯盏花药业都有哪些产品

生物谷灯盏花品质

灯盏花产业领航者

早上后背疼起床后缓解
适合骨关节炎的食物
一岁宝宝营养不良怎么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