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

刚性兑付困局亟待打破覆盖

中国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2季度末,67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9.45万亿元,相比去年2季度末的5.54万亿元,同比增长70.72%;绝对规模已逼近10万亿元大关。而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集合信托兑付事件见诸报端。

业内人士指出,信托产品“刚性兑付”违背了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市场规律,也导致投资者单一注重信托产品的收益率而忽视质量,损害了行业健康发展。为打破信托业“刚性兑付”困局,相关的监管框架、法规亟待完善。

而这也源于目前不少年轻人热衷开设店进行自主创业的市场需求。 据了解,所谓信托产品“刚性兑付”,是指信托计划出现不能如期兑付的困难时,信托公司必须支付投资者的本金及收益,投资信托产品因而实现了“高收益、零风险”,但我国法律从未规定信托公司需承担“刚性兑付”义务。反之,《信托公司管理办法》第34条规定:“信托公司不得承诺信托财产不受损失或保证最低收益”。

《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3)》建议,走出“刚性兑付”困境需要监管层、信托公司等多方发力。在监管层面,需要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出发点,从干预式监管模式调整为调节型监管模式;信托公司需建立股权制衡机制,完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同时,信托市场需具备有效的信托产品流通机制,缓释风险。另外,在完善市场制度建设和公司治理的同时,建立信托风险缓冲机制也必不可少。未来可以考虑按照《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的规定,以市场化模式设立和运作“信托风险缓冲基金”,用于收购到期不能兑付的信托受益方的投资基金。

南通治疗宫颈糜烂哪家好
乌鲁木齐阳痿治疗费用
娄底治白癜风哪里最好
友情链接